网络课程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7-17 11:53常洪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能力

常洪彬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0 前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曾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衡量一名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需对其教学情况、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而教学能力是评价的重要环节。

体育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成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育资源均衡化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体育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这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网络课程建设、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研究,梳理总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网络课程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等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万方平台查阅相关文献,为本研究的写作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我校教师与学生设计并发放问卷《体育网络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学生体育技能掌握现状调查表》,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50份,回收率为91.67%,经过筛选其中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98.18%。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利用Excel、SPSS23.0等软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校体育网络课程开展情况

互联网背景下开设体育网络课程,是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环节,其中教学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先行点,考验着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已开设两门体育网络课程,《基础体育》作为公共必修课(24学时),授课对象为大一年级所有学生,课程由我校10位体育教师合作拍摄完成,课程视频总时长200分钟,课程内容包括身体素质训练、身体功能训练、运动恢复与损伤处理、校特色项目—篮球四个模块;《大众篮球》作为公共选修课(28学时),授课对象为大二年级篮球公选课的学生,课程由我校4位篮球专项教师与校男子、女子篮球队员合作拍摄完成,课程视频总时长340分钟,课程内容包括运球、传接球、投篮、专项素质等。

表1:网络课程开设及选课情况调查表

2.2 网络课程背景下我校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开展体育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体育专项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2.1 学生对体育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满意度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体育网络课程的满意度较高。体育网络课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身体基础素质、体育专项技能等内容以视频、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展示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表2:2019级学生体育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表

2.2.2 网络课程背景下学生综合体育能力构成变化分析

体育网络课程引入以来,我校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稳步提升。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对2019级学生在两个学年选课前后的对比分析,学生在学会体育专项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体育意识提高了8%;体育理论能力提高7%。总而言之,体育网络课程的引入对我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使得学生综合体育能力构成趋向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表3:学生综合体育能力量表

2.3 我校体育网络课程授课模式优势体现及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3.1 体育网络课程授课模式优势体现

体育网络课程无论是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评价等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运动场地的实践教学延伸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安排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多样性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增加课程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实现多样化运动方式完成课堂任务,便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通过视频回放、图片讲解、PPT课件等对理论知识、专项技能进行预习、复习。教学评价也由单一的体育专项技能考核转换为多元化的综合性评价。在此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课程实现创新,在原有的资源上进行整合,提高网络课程的实用性及时效性。

2.3.2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优化教师自身素养,提升教师创新精神。

在推行网络课程教学之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从而导致网络教学模式开展的初期存在很多问题。我校经过前期调研走访,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教学问题,做了大量课程设置方案以及教师的学习培训:①学校设置信息化培训继续教育必修学分并对教师进行考核;②组织参加全国、省市级教研部门的信息化培训课程,获取最先进的教学素材;③开展交流会,分享优秀体育教师的网络课程教学经验等等,为后续线上网络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夯实基础。

(2)创编体育网络课程。

传统的教学设计多是对体育教材的照本宣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而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匮乏,多数课程的设计存在着“一刀切、齐步走”的弊端。《基础体育》《大众篮球》是我校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创建的网络课程,课程灵活的选用适应本校的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突出实效性。创编适合学校的网络课程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能否实施线上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体现教师对待学生多样性与课程设置相结合的灵活运用能力。

(3)学会运用智慧化教学平台,提高网络教学应用与管理。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背景下中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存在不足;新型网络教学模式背景下老教师的思想、技术相对落后。随着体育网络课程的推广与应用,对教师的信息化工作能力提出了硬性要求。教师在掌握智慧化体育平台运用的同时,新老教师的业务交流,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合促使教师教学能力全面发展。其次,网络课程的开放性是对体育教师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种考验。如何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到达最终的教学目的,是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辨识能力,严守教法原则,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接受体育理论知识,参与体育专项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4)建立课程综合化观念,丰富教学能力评价模式。

课程模式的转变促进课程综合化观念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考核由单一的体质测试成绩与专项技能为重点转向多元化的综合体育能力培养,将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灵活多样的评价观,提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学术修养、人文精神等,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弘扬体育文化精神,丰富人生观、价值观,注重文化精神的培养,转向多元化的教学培养与评价模式。

3 小结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是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网络课程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起积极作用,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想发展教学能力,一定要对教师创新精神、信息技术素质、信息化教学能力、教法原则与职业素养等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在网络课程背景下发展体育老师教学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及时完成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