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标 邵伟德
摘 要:体教融合是近年来体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难点。本文以区域经验为视角,探讨了体教融合的体制保障、体教融合的现实基础、体教融合的初显效果等问题,旨在通过交流,互为借鉴,共同实现体教融合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体教融合;区域经验;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4-0008-02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以下重点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建立学校代表队,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参加区域内乃至全国联赛。其次,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再次,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兼任(担任)体育教师。以上内容为新时代的“体教融合”提供了指导思想与重要思路。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体局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浙江省第三届女子体育节最佳赛区、浙江省“十三五”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十三五”浙江省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先进单位、浙江省重大赛事优秀组织奖等殊荣。以上荣誉既得益于长期以来我区体教深度融合、教体优势互补的厚积薄发,也为今后开展“体教融合”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回顾与总结我区体教融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经验,有助于促进全国范围内“体教融合”的互动与交流,实现我国“体教融合”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构建各类机制,提供体教融合的制度保障
(一)完善各项竞技体育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
上虞教体局每四年一周期专门制订竞技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研制《业余训练工作管理办法》《教练员考核奖励办法》《输送优秀运动员奖励办法》等文件,对我区的业余训练项目实行过程、终端双向管理,训练点学校目标管理进行了规范。同时,为了将文件落实到位,教体局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业余训练、输送工作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参赛成绩和输送人才列入教育督导内容,作为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以上系列制度与文件为“体教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构建学生体质与运动技能测评机制
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文件,把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列为学校年度考核、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对测试成绩连续三年末两位的初中学校和末三位的小学实施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制。近年来,为了探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我区教师发展中心专门组织一线高职称教师研制了各学段学生运动技能专项测评标准,并委托第三方开展学生运动技能年度测评活动与评优活动,以检查体育教学的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三)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与提升机制
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我区每年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和达标测试,通过公平、公开、公正性评比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该项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有效激发了廣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外部资源组建高职称教师“东山名师团队”、青年教师“东山新秀团队”,为培养省市级体育名师、培育体育教坛新秀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资源。
二、整合各类资源,夯实体教融合的现实基础
(一)学校配备高标准运动场馆,提高运动场馆利用率
学校凡易地新建或者扩建校舍,均高标准配建体育运动场馆,目前全区学校体育馆占比超50%。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运动场馆设施,为学生、居民、市民提供服务,充分提高了学校运动场馆的利用率。具体做法是:首先,统筹协调区本级体育场馆向学校开放,提高体育场地利用效率;其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场馆做到100%向市民有序开放;第三,依靠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承办省、市各级各类比赛,实现校园体育、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上半年因疫情防控期间外校学生不能进校园的具体情况,区本级集训统一在上虞体育场进行。
(二)吸收优秀运动员资源,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积极响应优秀教练员与退役优秀运动员进校园的号召,我区每年公开招聘优秀体育教练员与退役运动员,近年来共招聘体育教练员31名,安置了退役运动员20名,增加训练点学校体育教师编制,强化教练员业务培训,列入师干训计划,实现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深度融合,极大丰富了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同时,组织全区所有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爱好者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实现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深度融合。
(三)推出体育招生优惠政策,兼顾运动成绩与文化学习
开放我区相对优秀的教育资源,制定与实施体育特长生招生优惠政策,鼓励体育苗子到基地学校统一就读、统一训练,如春晖中学、上虞中学每年有30个名额面向体育特长生招生,近三年来,我区高中、初中与小学分别招收了体育特长生341人、455人与272人,为学校吸引体育特招生与特长生开辟了新路。另一方面,为了解决长期以来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我区明确规定所有竞技运动员应与其他学生接受相同的文化教育,少体校在训学员按项目分别安排在城区优质学校就读,实现体育苗子竞技水平和文化素质同步提升,有效缓解了体教融合存在的“学训”矛盾。
三、优势互补促进,体教融合初显成效
(一)竞技运动成绩斐然
近年来我区运动员先后获得国际、国家级体育比赛奖牌50余枚,省级体育竞赛金牌176枚,连续15届获浙江省青少年(儿童)田径冠军赛甲级队团体总分前8名,有8名运动员输送到国家队训练。
(二)学生体质逐年提升
近五年来,我区中小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体质在耐力、速度和力量方面有明显提高,肥胖率、近视率有较大程度下降,并在浙江全省体测过程中,已连续七年区域领先。
(三)体育训练出路拓宽
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运动员而言,社会各界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近几年,我区体育生高考上线率达70%以上(不含高校特招生),更多的孩子因体育考上了大学,极大地吸引了报考大学的考生与家长。
(四)一校多品成效显著
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着力开发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有助于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体育活动。近年来,我区体育特色办学越来越明显,足球、篮球、跳绳、跆拳道、散打、象棋等一大批体育特色项目、特色学校脱颖而出,不仅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而且增强了学生体质。
(五)融合形式向社会体育拓展
体教融合不仅要搞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融合,还要发挥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合力服务于社会体育,这样才能把体教融合延伸到全民之中。多年来,我区着力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结果表明,目前已有更多的社会群众改变了传统认知,积极参与家门口附近场馆的全民健身,学会观赏各类高水平、高层次运动赛事,更多的乡镇与街道积极开展“运动振兴乡村”活动。
四、结语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方面的重要论述与核心精神,继续做好体教融合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进一步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推进社会力量承办学校体育各类赛事工作,解决学校体育竞赛资金短缺问题。②继续开放学校运动场馆,提高运动场馆的使用效率,推进学校与社区的合作。③进一步打造学校体育品牌,丰富学生课外体育与校外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运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才。④进一步探索学生运动员成长与成才之路,解决“学训”矛盾的难题,为学生运动员提供更有效的文化学习模式。⑤深入探究优秀退役运动员入编体育教师的模式与机制,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教练与运动员进学校,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⑥进一步拓展体教融合视野,注重与文化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联合,共同打造体教融合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手促进体教融合,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EB/OL].(2020-09-2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9/t20200922_489776.html.
[2]钟秉枢.体教融合,开创学校体育工作认识新境界[J].体育教学,2020,40(10):1.
[3]推进三项改革 实现两大价值——王登峰司长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摘登[J].体育教学,2020,40(10):10.
[4]吴键.推进体教融合的站位與策略[J].体育教学,2020,40(10):11-12.
[5]王家宏,董宏.体育回归教育: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与必然归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1):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