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四轮驱动”下的体育自主选修课实践探索

2021-07-16 06:13任海江杨魁杜灿彪
体育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轮驱动立德树人

任海江 杨魁 杜灿彪

摘  要:长期以来,受以学科为中心的体育课程观的影响和师资教育背景、硬件条件的限制,我国小学体育课程中运动项目的设置单一且偏于传统,不利于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和创新品质的形成;此外,按班级授课、按部就班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动需求,对学生在身心发育方面的差异缺少科学的分析与标定。基于此,清华附小逐步探索出“四轮驱动”下的体育自主选修课模式,旨在发展学生体育活动方面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养成终身自觉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并对未来形成长期的正向效应。

关键词:立德树人;四轮驱动;体育自主选修课;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4-0020-03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优质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探索、优化个性的“行走方式”,如果说把体育作为立德树人校本实践的发动机,把“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作为方向盘,那么,在一步一步、一次一次组装和改进体育立人的“轮子”中,清华附小建构了“四轮驱动”下的体育自主选修课模式。学校体育的育人目标一定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看,“四轮驱动”下的体育自主选修课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第一个轮子:体育自主选修课的设置

2011年是清华附小课程改革的起步之年,学校整体建构了体育课程体系并将体育作为学校的核心课程。

(一)纵向构建成志体育课程梯度

清华附小将小学六年课程按照纵向成长与成志三进阶的模式构建。低学段课程名称为“启程”,强调“基础牢”,尊重学生的“天资与性情”,发现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段课程名称为“知行”,强调“腰杆硬”,面对身心处于“U”形底部发展期的学生,重视意志与行动的砥砺,收获乐趣;高学段课程名称为“修远”,强调“起点高”,该阶段学生身体处于第二发展期、创造与逆反期,重视理想与抱负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志趣。“启程”“知行”“修远”三个学段不仅重视价值观的塑造,而且从课程出发,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精准地把握教育的节奏,有效提升体育教育的品质。

(二)横向搭建成志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通道,因此努力构建整体的“1+X体育课程”体系是必要前提。

“1”:国家基础课程的优质落实。国家课程又是通道中的主路,因此,清华附小坚持国家基础课程的优质落实,国家基础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及课程大、中、小、微课时的设置和空间的灵活使用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遵循学校“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體育基本原则,形成全校学生必修的“1”: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每人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

每天一节体育课:3节优质落实国家课程的常规体育课、1节足球课、1节自主选修课(包含足球、篮球、田径、轮滑、武术、旱地滑雪、滑冰、游泳、健美操、棒球、板球等运动项目)。

每人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为了尽可能地呵护每位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天资与性情,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实施走班选修,提供了11个运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游泳课为四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项目设计既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与选择和学校体育的传承,更从教育学意义上的体育立人功能出发,以团体项目为主(如足球、篮球、棒球、板球),突出生存技能(游泳)以及注重学生综合运动技能的项目(田径、武术、健美操等)。

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清华附小的体育大课间共计50分钟,学生每天都可以在体育大课间自主选择项目、自主借用器材,和运动伙伴尽情玩耍,体育老师也会分项目进行专业指导。

“X”:由“1”衍生的学生个性化课程。指向学生的兴趣选择、乐趣定向和志趣扬长,在优质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努力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课程菜单供给。例如晨练微课堂、“马约翰杯”系列赛事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水木秀场等儿童个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课程菜单供给。

二、第二个轮子:体育自主选修课的不断迭代

基于此,清华附小开启了体育自主选修课的建设历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优化,并经校级家委会会议通过,选课秉承自主、自愿的原则。

1.每个学期末学校便会提前向全体学生发放“体育自主选修课自愿表”,学生可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填写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以及希望开设的体育自选课程。最后,全校统一汇总,通过大数据分析,明确学生的需求。

2.每位体育教师依据个人的专项和特长填写自己能开发的课程,然后汇总、协调,梳理出体育教师能够开展的所有自选课程。

3.将汇总后学生喜欢的自主课程内容和体育教师所能开展的自主课程内容进行匹配、协调,梳理并确定出能够开展的第一批体育自选课程。

4.对于学生喜欢但教师不能开发的课程内容,学校陆续组织有基础的教师进行相关专项的培训至符合开课要求。对于校内教师难以承担的项目,学校依据文件要求聘请正规、专业的校外师资,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对那些教师能开发但学生不喜欢的课程内容,纳入后备资源库。

三、第三个轮子:体育自主选修课的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有健全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办学行动纲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组织结构图及重点岗位职责》《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制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队伍研究工作制度》《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委员会章程》等,这些都为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的课程管理模式,基础在体育课程研究中心,确保了师资的专业、专时专用的效果,同时段部管理特色,协同落实课程,进一步保障体育课程的执行效果。方向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保证了体育课程研究中心课程的方向性,摆脱了传统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聚焦核心素养的体育运动品格评价,保障体育教育的价值。三者互相协调,以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整合和聚焦,既有课程的相互监督与协调,更有从简单的课程管理走向课程的领导,三者相互的动态平衡中,打通了学校的管理资源,聚焦了学校的课程管理目标。同时,确保了课程的开放性,在对学生不变的关注中,让课程能不断地优化更新。同时,又保证了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稳定性。资源保障中心和数智化与质量监测中心提供后勤安全保障,进行资源的收集和数据分析支撑。

学校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区教育科学院以及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课程及教学方面的专家、教授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专家学者定期针对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给予合理的指导和评价,对于学校师资培养、课程建设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第四个轮子:体育自主选修课的评价反馈

为了促进自主选修课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学校采取的评价反馈方法如下。

(一)问卷调查

学校以清华附小的体育教师、家长及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后体育课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发展情况,揭示新课改中自主选修课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课程的优化以及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少代会”提案

学校“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秉承“以少先队员为中心、真正了解少先队员所想所需”的原则,每学年一次广泛征询少先队员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在“少代会”上也会对体育自主选修课提出诉求。例如在2018年的少代会提案中学生提出,能否在学校的体育自主选修课中增设冬季选修项目。就这样我们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专业机构开设了旱地滑雪、旱地滑冰自选课。

五、保驾护航体育自主选修课资源配置

(一)实现场地资源的整体联动

校内资源:学校现有田径场、足球场、轮滑场、篮球场、网球场、体育馆、健身活动区等标准运动场地,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总面积20000多平方米,平均每个学生享有15平方米的活动空间,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大学资源:清华附小体育课程的发展立足校内,同时积极整合资源,打破校园围墙的空间阻隔,校内校外资源联动,共同为体育课程发展助力。学校与清华大学体育部合作,以合作课题等形式,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依靠清华大学资源,给学生创造走入清华大学各体育馆学习的机会。

社会资源:学校还努力拓展校外资源,拨用专项资金租用校外冰场,作为自主选修课滑冰课程的教学场地。

(二)丰富自主选修课师资配置

经过多年的发展,清华附小现有17名体育教师,其中博士2人,硕士8人,涉及专项包括田径、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轮滑、棒球、板球、乒乓球、冰球、游泳、速度滑冰等,为了更好地提升在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两名教师先后被学校送到清华大学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组内教师每学期至少三次参加校内、外各项培训。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原则,先后聘请体育各级各类专家作为我校体育课程开展的指导专家,近几年体育团队的体育素养提升也颇为显著。

在校內师资无法满足自主选修课开课要求时,学校及时配备外聘教师。例如学生普遍喜欢足球,报名人数多,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学校聘请了国安等知名足球队的退役队员进入学校教学;低年级学生喜欢轮滑,学校就聘请了国家一级教练员进行教学。就这样学校的自主选修课师资配置越来越丰富,也尽最大的可能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自主选修课的需求。

六、体育自主选修课思辨

清华附小体育自主选修课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改进和发展的需求,是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发展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以及掌握终身锻炼技能与习惯都有着极大的作用。体育自主选修课实施后,操场更“热闹”了,学生们兴趣浓厚,主动参与,运动成了一种乐事,甚至是一种享受。体育自主选修课的实施,对发展专项运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华附小的体育自主选修课虽历经反复的优化和升级,但此时仍然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依然存在诸多不完美,例如选修项目报名人数不均衡,课程节数较少、课堂教育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学校将继续改革创新,始终秉承“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的教育理念,以体育课程为载体,以课程整合为路径,优化课程结构,细化课程目标,使学生体格、人格、价值教育并重,突出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将体育作为最好的教育学,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身体的底子、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专项立项课题“立德树人导向下小学体育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9TY0131001ZA)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四轮驱动立德树人
“四轮驱动”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四轮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刍议四轮驱动轮式拖拉机
“四轮驱动”助大众回家双创
审计服务异质路径框架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