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易舒
【摘 要】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启发幼儿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提问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运用到幼儿绘本教学的课堂提问中,设计六种不同层次的问题: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意识,增强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绘本教学;分层提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
绘本有着简单明了的文字和生动活泼的画面,深受幼儿的喜爱。在绘本教学中,教师时常以提问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幼儿思考。可以说,提问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然而,当前幼儿绘本教学课堂中的提问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1.教师的提问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一类是针对绘本具体内容的提问,如“绘本的题目是什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哪两个小动物?”……这些问题都有既定的、唯一的答案;一类是判断性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等。这两类封闭性问题都过于简单浅显,对幼儿的思维发展难以起到启发性作用,久而久之,还会使幼儿形成思维的惰性。2.教师提出的问题思维含量偏低,以记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如“是谁?“做什么?”等,幼儿可以在绘本中找到答案并记下来;理解性问题如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等。这样的问题通常不会引发幼儿的深刻思考,也难以促使幼儿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低层次封闭式问题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过大,不仅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也难以发挥提问的功能,容易阻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幼儿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教师提问设计的技术不具备专业性,缺乏理论支撑。而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为教师的提问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引导教师明确问题的不同类型,注意提问的层次性,逐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以大班课程《小老鼠和大老虎》为例,教师进行提问设计时应对问题进行分层,增强幼儿的课堂参与意识,提升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依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
20世纪50年代,布卢姆等人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而后安德森等人对其进行了修改完善,于2001年出版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修订后的理论框架主要由认知过程与知识类型两个维度构成。其中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如图1所示。
布卢姆分类法对于学习水平的层次划分,反映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路径。其中,“记忆”是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理解”是指通过转换、解释、推断三种形式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应用”是把先前学到的知识材料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分析”则是将学到的知识材料进行分解,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评价”是要求通过鉴别和审辩,并基于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对材料的价值做出判断;“创造”是对知识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对各部分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后设计出新的模式或结构,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二、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在幼儿绘本教学课堂提问中的应用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六个层次的教育目标由易到难,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对于学习者而言,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引导和帮助也应该是逐层递增的。一般来说,儿童的思考能力不会自动提高到新的层面,而是需要一定的“诱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针对新目标进行的启发式提问。依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教师可以设计六种不同层次的问题: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创造性问题,从简单逐步发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启发幼儿的思维。
《小老鼠和大老虎》是一个关于友情和相处之道的故事,内容看上去简浅易懂,但其中的内涵极其丰富。故事以“小”和“大”的比较、沟通,来彰显大小相融、平等互敬的真谛。如果教师仅对绘本故事的情节和词汇进行提問,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引导幼儿对生活进行联想与类比,从而发现朋友之间相处的技巧与方法。
(一)第一层:知识性问题
对于知识性问题,教师提问的关键词有“什么、谁、怎样、哪里、什么时候”等。这些问题主要考察幼儿能否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说出其中的人物或情节。教师的提问如下。
1.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对好朋友,大家看看他们是谁?
2.大老虎是什么样子的呢?小老鼠又是怎样的呢?
3.面对大老虎的欺负,小老鼠说了一句什么话?
这个层面仅需要幼儿获取绘本中最直观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确认和记忆。幼儿通过直接观察绘本画面,聆听教师的文字讲述,可以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第二层:理解性问题
该层次的提问中,教师提问的关键词有“复述、主要观点、为什么、有什么区别”等,要求幼儿不再只是说出绘本中文字的表面意思,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提问如下。
1.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出现了哪些问题?
2.为什么小老鼠没有反对大老虎的安排,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坏人,被大老虎欺负呢?
3.小老鼠的身体怎么了?他为什么会受伤?
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幼儿理解绘本的内容含义,知道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先后顺序,并对信息进行初步的解读。
(三)第三层:应用性问题
这个层面的问题需要幼儿能够将绘本中获得的信息与生活中习得的知识建立联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问的精髓在于启发幼儿举一反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提问如下。
1.面对大老虎的欺负,小老鼠忍无可忍了。假如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做呢?
2.每次被大老虎欺负以后,小老鼠总是说:“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你们猜,这次小老鼠会怎么说?
3.大老虎都這样讨好小老鼠了,小老鼠还是不想和他做朋友,大家来帮大老虎想想办法,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讨小老鼠的欢心呢?
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可以把在其他场合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新的情境中,从而解决绘本故事中的人物所遇到的问题。
(四)第四层:分析性问题
面对这类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问题细化,弄清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还以引导幼儿将一个问题的分析扩展到一类问题的分析,从而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提问如下。
1.你觉得差异如此之大的小老鼠和大老虎能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同意大老虎这样的安排吗?为什么?
3.大老虎为了挽回和小老鼠的友谊,做了很多讨好小老鼠的事情,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原谅他吗?为什么?
这个层面的提问给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情境,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跳出故事情节本身,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重新组合,找到最优方案,得出自己的结论。
(五)第五层:评价性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要求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价值做出主观判断。教师提问的关键词有:你认为……是对的还是错的?你觉得……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对于……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在这一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如下。
1.你觉得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是真正的友谊吗?为什么?
2.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3.你会给大老虎提什么好主意?
在这个层面,幼儿会依据自己的一套准则对故事中的人物或事物进行判断,得出结论,并利用已有知识维护自己的观点。
(六)第六层:创造性问题
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中,创造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学习者能够以所学内容或主题为依托,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层面,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能够扩散思维,对故事进行“二次创作”,从而提升幼儿个性化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和任务如下。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已经有了最完美的结局。小老鼠和大老虎依然是好朋友,但是经历过风雨以后,他们更懂得友谊的真谛,也知道友谊的来之不易,因此会好好珍惜的。可是,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教师出示最后一幅图)犀牛来了,接下来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小朋友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去编写他们之间的故事。
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性思考,让他们将已获取的知识材料联系起来,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新作品。
总体而言,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幼儿绘本教学中,课堂提问不应是即兴的、随意的。教师应该基于绘本具体的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以先进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技术水平设计提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为教师科学、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提问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对认知水平的层次划分符合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将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运用于幼儿绘本教学,能够引导教师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和条理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提问,逐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继英.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及其观念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孙世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0):50-52.
[3]凌雅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优化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8.
[4]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潘雪.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小学语文教学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3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