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长水
中图分类号:S83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5-0048-02
产蛋期种鹅的体力消耗量较大,需要为其补充如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维持身体营养均衡。由此可知加强种鹅饲养管理十分必要,相关人员应结合目前饲养条件,为种鹅提供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对饲养环境和对技术优化改进,使种鹅产蛋数量和质量均获得提升,增加养殖户经济利益。
1 产蛋期种鹅饲养要点
1.1 饲养品种选择 要想鹅产蛋数量多少,就需
要选择好的种鹅饲养品种,淘汰品质较差品种。品种选择是提升饲养管理能力的关键,相关人员在种鹅品种选择前期,应对相关品种进行仔细观察,对种鹅生长情况提高重视。同时做好品种备选方案,保留体重合适、外貌良好和毛色均匀的品种。为确保选择合理性,相关人员需要查看种鹅的产蛋记录,预留产蛋数量多、质量较高的种鹅,并且对鹅蛋形状和色泽进行仔细观察。品种培育期间,相关人员应做好公母鹅混群饲养,增加彼此之间熟悉度和亲和力,为后期配种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1.2 温度条件控制 充足的光照和适宜温度是保
证产蛋能力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北方种鹅的光照时长保持在13 h以上,种鹅在4周生长阶段全昼夜光照时间达到15 h,此时技术人员需要做好补光工作,确保光照充足。
实践表明,在种鹅产蛋期间,其体表温度的变化情况影响产蛋质量,考虑到北方春天气温变化明显,昼夜温差较大,饲养管理人员应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确保圈舍内门窗紧闭,并使用布帘将门窗遮挡完好,防止冷风入侵,便于控制成年种鹅的体表温度,维持机体正常消耗。
1.3 疾病防治 产蛋期种鹅的疾病防治工作同
样重要,尤其是对禽霍乱病和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产蛋前应做好相关疾病疫苗的接种工作,对已防疫接种的种鹅,产蛋后期增加药物干预,强化疾病防控能力。此外,饲养管理人员也需要做好鹅舍卫生保持,定期对相关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发现传染病鹅应立即做好隔离处置,对病死种鹅进行深埋,防止疫情扩大化。
2 产蛋期种鹅管理技术
2.1 提供充足的饲料营养 母鹅产蛋期间应给
予充分的营养支持,为母鹅提供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饲料营养应均衡,应含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使得喂养品质稳定。营养干预阶段,应采取定时定量方案,每日对母鹅补充精料180 g以上,分成早、中、晚三次喂养。产蛋期种鹅饲料配方成分有玉米、豆粕、鱼粉、蛋氨酸、石粉、盐、碳酸氢钙、预混料。
根据实际需要,饲养管理员应对种鹅产蛋期进行放牧,每日可使用青草0.5 kg,并保证饮水量供应,对母鹅体重进行监控,防止出现种鹅过度肥胖,影响产蛋质量。
2.2 優化配种条件 考虑到种鹅交配时间一般
出现在早晨和傍晚,推荐种鹅在水中配种,使得配种成功率提高。根据实际需要,可设计种鹅水上活动场所,为配种提供良好条件。技术人员应了解种鹅的下水规律,将鹅群赶至水边,对种鹅交配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性欲望较弱或生病种鹅,应立即将其挑出,更换新的种鹅,使得配种条件得到优化。
2.3 增加产蛋管理 鹅产蛋集中时间多为凌晨
1点~10点之间,在此期间做好产蛋母鹅的管理工作,防止母鹅外出,应确保其产蛋在圈舍内。产蛋结束后,方可进行放牧。值得注意的是,种鹅产蛋存在择窝习性,一旦形成习惯难以改变,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种鹅产蛋习惯进行培养,促使其在固定地点、干净卫生的区域内产蛋,预防出现脏蛋和破蛋情况。
增加产蛋管理,对初产母鹅的产蛋行为进行约束和调教,在产蛋巢穴内放置“引蛋”使得产蛋管理具有一定规范性。对种鹅放牧前,相关人员应关注母鹅产蛋征兆,如鸣叫不安和依恋圈舍,当发现种鹅存在腹部饱满、泄殖腔增大、坐卧不安等情况时,应重点加强管理,将产蛋地点设计在便于观察位置,确保产蛋母鹅及时回舍,每日收集鹅蛋,防止出现污染和破损。增加产蛋期管理后,种鹅产蛋能力有所提升,繁殖生育能力改善,对种鹅市场供应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3 小结
加强产蛋期种鹅管理,能够提高繁殖能力,为养殖户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相关人员应认识到种鹅饲养要点,明确具体饲养方式、温度条件和相关疾病防治方法,提高整体饲养水平。同时,对产蛋期种鹅的管理技术进行升级,为种鹅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优化配种条件和升级产蛋管理方式,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有效指导,改善传统饲养技术应用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