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华
复习,“复”是指将已学知识通过复现、复合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实现再认识的一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的重要学习环节。而“习”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知识、习惯、方法。那么“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复习效果怎样”,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将线上与线下相互贯通,构建“理、习、评”螺旋式复习模式。
一、聚焦教材,从“三维”视角理清知识框架
由于语文学科的各类知识点渗透在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之中,同一个知识点会在不同的课文中重复出现,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知识的系统性与重复性、阶段性和层进性的交叉现象。我们以三维视角理清知识框架,即:从“整册”视角,理清教材体例架构。从“单元”视角,理清横向知识要点。从“专项”视角,理清纵向知识链条。
(一)从“整册”视角,理清教材体例架构
第一学段的四册教材中,一年级上册由于有拼音教学,所以与其他三册的教材有所不同,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与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体现出了一种有变化的相似性。教材从体例上主要包括“识字”和“课文”单元。
一年级下册教材,按照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6个课文单元、4个口语交际、8个语文园地。安排的2个集中识字单元主要在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第一单元安排了4篇识字课,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第五单元是本册的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共安排4篇课文,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渗透汉字文化,体会识字规律。
6个课文单元围绕“愿望”“伙伴”“家人”“夏天”“习惯”“问号”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21篇,我们不难发现一年级下册的课文,主要是基于儿童一个真实的生活体验,强调了两个维度:一个是“我的成长”,一个是“我的交往”,交往在这里相对来说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一是指向学生与人的交往,尤其是与伙伴与家人的交往,同时也包括与自然的交往。
6個课文单元语文要素的提出,暗合了当下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这一显性维度的要求。在梳理中,我们重视语文要素的序列安排和梯度提升,特别是针对显性的、重要的语文关键能力,呈现怎样的序列进行了梳理。一年级下册语文要素主要从“朗读能力的培养、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表达的关系”三个维度提出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明确落实“读好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长句子”和“分角色朗读课文”。“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落实“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与表达的关系”主要落实“找出文中明显信息并进行简单推断”和“借助圈画进行阅读的方法”。(详见下页表格)
在期末复习中,我们从人文主题的契合度、语文要素的承接度出发,以目标“整组”为原则,将本册8个单元重组,构建“双单元”的复习架构,即整合一五单元,体现识字方法的有序性;整合二七单元,夯实朗读与语言积累的语文要素;整合三六单元,夯实理解词语的多样性;整合四八单元,夯实朗读与圈画阅读方法的渗透。
(二)从“单元”视角,理清横向知识要点
期末复习中我们聚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重难点、疑难点,从“汉字盘点、词语盘点、句式盘点、积累盘点、拓展盘点”五个维度进行梳理,注重基础知识点的梳理与融合,力求知识点全面、重难点突出、疑难点明晰。
例如在“汉字盘点”中主要包括“字音和字形”两方面,“字音”从“正音字、多音字、同音字”三个角度梳理,“正音字”主要指向四类:①易混淆的,如平翘舌读音、前后鼻读音、形近声母读音;②轻声词语的读音;③音变类的读音;④方言类的读音。“同音字”的区分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识字量与积累量都有限,但我们力求让学生学一个清一个,学一个明一个,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字形”主要从“部首、笔顺、易错字、形近字”四个角度梳理。“词语盘点”是从“反义词、近义词、词语归类、词语搭配”四个角度梳理。
从“单元”视角进行梳理,分散复习容量,直接与每一节复习课相承接,让教师教学有把手,学生学习有指向。
(三)从“专项”视角,理清纵向知识链条
我们聚焦教材中的易错点、易混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标的达成度,基础知识的准确度、重难点的理解度”,并结合线上答疑辅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考虑到线上学习中,学生有新知识的摄入,但存在碎片化的情况,因此我们将从整体把握已学内容,借助单元梳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分析其原因。浓缩要点,围绕要点构建知识链条,采取“知识点专项式”整合梳理构建知识链条,着眼于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层次化。
因此,我们将“知识点专项式”梳理分为三部分:汉字专项、积累专项和阅读专项。
以积累专项为例,按照现代汉语语言单位以及文体类别划分为四个层级,即词语、句式、课文、古诗。梳理的原则是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部编版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梯度性的梳理;词语盘点按照上述原则,具体呈现为三类:①生字组成的双音节词语,②同类属性词,本册设计有AABB、ABAB、ABAC式词语,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③短语类,本册出现的有主谓、动宾、偏正类短语。在“阅读专项”中我们以课后习题为依据,深入解读教材,归纳梳理了指向不同阅读能力的知识链。
从“专项”视角进行梳理,将分散的知识点穿成线,连成链,变分散为集合,师生能清晰地了解知识梯度,直接与综合运用性复习相承接,让教师教学有侧重、学生学习有梯度。
二、聚焦“生本”,以“三维”视域习得知能并进
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多地应着眼于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一年级的老师从三个维度思考复习策略,即:点燃“易燃点”,激发学习兴趣。共燃“生长点”,渗透学习方法。续燃“互助点”,养成学习习惯。
(一)点燃“易燃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学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对于经过近4个月居家生活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在这段时间里必然会出现生活的无规律、行为的小随意等,虽然对上学充满了期待,但自我管控与调控能力都有限。而语文学科课堂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力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课堂活动,创设游戏化、活动化的复习活动,把复习课的课堂变成游戏的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在“双单元”复习建构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创设“大主题”“模块化”的情境挑战。四个双单元分别依托四本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喜闻乐见的书为课堂情境进行设计,分别是:《神奇校车》《大中华寻宝记》《西游记》(注音版)《不一样的卡梅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探险、寻宝、闯关、完成梦想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够关注课外阅读,增加识字量。
例如:一、五单元同属于识字单元。依托《神奇校车》中出现的各种探险活动,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板块:地球内部探秘(看拼音写汉字。重点考查学生这两个单元的易错字)——追寻恐龙(连一连。根据这两个单元都有字族文识字的特点,减少学生的书写压力,设计连一连的题目)—— 探寻蝙蝠(选一选。根据两个单元的字词句运用,进行相关的复习)——拜访企鹅(读一读,并完成下面的题目。把两个单元的汉字进行重组,组成一篇简单的文章,并设计问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考查)。每完成一次探险,就奖励学生一枚勋章,集齐四枚就可以点击链接听教师讲《不一样的卡梅拉》绘本故事。
再比如二年级七单元复习。依托《大中华寻宝》中出现的若干寻宝地,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板块:探寻紫禁城的奥秘(看拼音写汉字。重点考查学生这两个单元的易错字)——走进“冰雪大世界”(选一选。根据园地二的加油站和园地七的字词句句运用,设计选择的题目)—— 相遇“天涯海角”(连一连。根据两个单元的日积月累的题目,进行连线题目)——畅游“迪士尼”(阅读题目。依据《动物王国开大会》的题目,出示一篇小短文,将找出短文信息的题目融入其中)——玩转“天山”(写话题目。依据《我多想去看看》的课后题,以“我多想……”为开头写几句话。)
通过上述识字单元和课文单元的列举不难看出,我们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着相关的练习重点,完成当天两个单元的复习任务。这样不仅重点突出,而且易于操作、学生参与性强,有兴趣。
(二)共燃“生长点”,渗透学习方法
“主动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主要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在线上教学中,课前推送导学案,在一年级的语文导学案中设计了“三二一导学法”,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线上学习的实际反馈,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居家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复习阶段,我们以学校“三案六步模块集成”教学模式为引领,借助“预学案”领航指路,温故查缺;借助“研学案”启发思路,补漏知新;借助“导学案”点拨提升,跟进巩固。构建“三学三有三优”的复习模式,即“预学领航有地图——在温故查缺中优化梳理习惯”;“研学知新有题卡——在补漏知新中优化做题习惯”;“导学辅导有目标——在跟进巩固中优化辅导策略”。
1.预学领航有地图——在温故查缺中优化梳理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鼓励指导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后都借助“知识树”“知识地图”的方法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复习阶段,我们继续采用“知识地图”的形式,引领学生在知识地图中地标的指引下完成双单元知识的复习梳理。每一版“知识地图”上都包括两部分:“1234复习指南”和“梳理导航图”。
复习课前学生们可以借助“1234复习指南”进行自我复习,“1读”——读一读要复习单元的课文。“2认”——认一认要复习单元的课后生字。“3写”——写一写写字表里易错笔画,易混笔顺,难记的部首。“4理”——梳理补充属于自己的知识地图。借助“1234复习指南”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自我复习中习得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导航图中有五个指示牌,分别是:难读的、难写的、难记的、会背的、会用的,我们将“导航图”设计成“留白”的形式,即老師给一半,留给学生填一半。老师给的这一半是教师结合线上学习中“领军小学堂”和“汉听小达人”的即时性学情的反馈以及通过知识要点的梳理列举单元中的重难点内容。学生那一半就根据课前的自我复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不仅有教师对知识的引领,更有对梳理方法的引领。
2.研学知新有题卡——在补漏知新中优化做题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中做到“三讲”“三不讲”,重点、难点、疑点要讲清,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一年级教师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每节课都根据复习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巩固题卡,依托“大主题 模块化”的情景,以教材中的题型为主,呈现基础的知识要点。在夯实知识点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做题方法的渗透。特别是在学生易错处、疑难处教师精心设计了做题“小锦囊”,如“一、不”的音变锦囊;形近字区分的锦囊、同音字运用的锦囊、形声字识记的锦囊。学生高兴地说:一囊在手,做题全有。
3.导学辅导有目标——在跟进巩固中优化辅导策略。
学生间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这种差异。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教师要准确把握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跟进训练,夯实易错、易混点,拓展延伸梯度跟进,对于个别学生,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采用多样性的跟进方法,结合线上教学,设计“扫码收礼包”“当红小主持”“人气大比拼”等多种形式丰富的活动,消除学生厌学、畏难的情绪,轻松畅快,玩转复习。
(三)续燃“互助点”,养成学习习惯
我们在课堂跟进题卡中巧妙增加了“助力便签”,如“拿到题、不要急、细读题、再动笔、遇难题、多思考、做完题、勤检查”等,从学生的审题、书写、检查等方面给学生这样的提示,让学生在练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共同体,给学生创设线上沟通、互助学习、良性激发的氛围。借助小组成员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激发和唤醒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集体荣誉感。例如,教师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复习反馈,奖励优秀小组,带动和激发小组的凝聚力,实现同伴互帮互助的复习氛围。
三、聚思评价,以“多维”视野促进主动发展
围绕我校“多彩评价 人人出彩”的低段学业水平测查活动,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教师以生活化、融通性为原则,设计“主题式”测查活动,多样的评价活动,呈现精彩的课程内容。以动态的评价过程,构建多彩的成长空间。以多元的评价主体,促进发展性学业评价。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信激励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一)多样的评价活动,呈现精彩的课程内容
我们以学科素养为核心,创设多样的评价内容,共分三项内容:“炫彩汉字诵美文” “炫彩词语多彩练”“彩韵表达展积累”。“炫彩汉字诵美文”重点测查学生的识字、朗读能力,“炫彩词语多彩练”重点测查写字、积累和运用能力,“彩韵表达展积累”重点测查背诵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
“炫彩汉字诵美文”把本册“汉字认读”和“长句子的朗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分为基础篇和挑战篇,基础篇主要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长句子,挑战篇是把本册中要求认的字进行识字重组,组合成一篇由长句子组成的美文,让学生在朗读长句子的同时,巩固本册的重点生字。在夯实识字的基础上,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头。
“炫彩词语多彩练”是将本册中要求会写的字和专项式的词语积累与搭配有机融合,以“不一样的学期”为主题,将居家学习中“线上升旗校会、线上体育节、线上儿童节”作为情境,考查基本汉字的书写和动词、量词、形容词的正确使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审题习惯、答题习惯进行检验。这种生活化、情境化的题目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化难为易,让测查体验成为一种生活回顾,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感知。
“彩韵表达展积累”是将本册要求背诵的内容与口语交际相结合,设计多组题签,题签上包括要求背诵的篇目和口语交际的话题,利用幸运大转盘的小程序在幸运转盘上编好题号,将小程序发布到学习小组内。学生只要点击幸运大转盘就可以抽取自己的朗读题目,教师现场提供考题,学生答题后发布到学习小组内。后续的评价也将实行自评、同学评、家长评、师评四位一体的评价手段。
(二)动态的评价过程,构建多彩的成長空间
我们将过程性日常评价与阶段性总结评价相结合,每周一次的“诵美文”朗读展示,每月一次的“方寸异彩”的展示、每两个单元学习后的“炫彩汉字”的反馈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馈出的习惯、态度、情感等。每学期期末我们在“多彩评价 人人出彩”的评价手册中以“能力花、习惯叶、知识果”的形式呈现出每个学生一学期的收获和进步。
(三)多元的评价主体,促进发展性学业评价
努力构建家庭、教师、班级、同伴四位一体的评价主体。每一项测查内容都会从“课堂观察、过程评价、综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其中在过程性评价中又关注“自我、同学、家长”三个角度的评价,形成“人人关注 人人参与”的评价氛围。同时我们利用视频会议现场直播、微信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拓宽评价途径,家长、学生等随时随地都可参与到我们的评价中来,让家校沟通更为顺畅,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