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高 嵩 李 伟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研究表明,目前常见脊柱结核为胸椎结核,是指:脊柱结核的进展脊柱椎体发生塌陷、诱导脊柱后凸畸形,具有较高致残率、致畸率,早期诊断困难,患者有脊髓压迫、胸椎后凸畸形等表现时可确诊,若疾病持续进展、可影响正常生活,因此早期如何行对症治疗、是众多医师亟待解决要点,增强脊髓神经功能、预防疾病进展,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分析PTT患者行对症手术的疗效,汇总:
1.1基线资料 回顾性研究,样本取自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6例PTT患者,知情、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科研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22-67岁,均值(44.35±5.29)岁;病程4个月-2a,均值(1.15±0.22)a;常规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3-68岁,均值(44.56±5.37)岁;病程3个月-3a,均值(1.29±0.34)a。P>0.05、可比较。
1.2方法 入院后均行抗结核、纠正营养不良等,待体征平稳予以全麻。
常规组(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协助取仰卧位,C型臂X光透视下在脊柱后正中行一切口,植入椎弓根螺钉、纠正后凸脊柱,切口常规缝合,无需放置引流管。切口保护好前提下,协助取右侧卧位,以腰大肌、椎体前方位置为基点,腹部行一切口,将脓肿切开、完全清除干净,对椎体上壁层胸膜钝性分离,将病变、周围坏死组织彻底清除,予以骨髓减压操作。术中切下的肋骨植骨修补骨缺损区域,完成后用过氧化氢、0.9%氯化钠交替冲洗,结束后植入3g链霉素于病灶处,负压引流管放置好、将切口关闭。
科研组(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协助取仰卧位,术前对病变椎体明确,病变椎体肋横突关节外侧行切口12cm,皮瓣牵开、深筋膜切开,沿着棘突剥离竖直肌,确保视野下完全暴露椎板、关节突,常规操作将椎弓根钉置入后,纠正后凸脊柱,将竖直肌、深筋膜缝合,将病变椎体横突切除,对病变范围内肋骨上的软组织进行剥离,椎体上壁层胸膜进行钝性分离,剥离时注意对胸膜、肋间血管神经丛做好保护,病变椎体、椎间盘充分暴露后,病变组织采用髓核钳及长柄刮匙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干净、配合脊髓减压,术中切除的肋骨植骨修补骨缺损区域,成功后在手术区域用含有异烟肼的冲洗液进行冲洗,病灶中植入汗链霉素的明胶海绵,负压引流留置后、将切口关闭。
2组术后均提供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
1.3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记录手术、植骨融合、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临床指标:统计红细胞沉降率(ESR)、CObb’s角。
2.1手术指标 2组比较植骨融合时间无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见表1。
表1 手术指标
2.2临床指标 术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术后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ESR、CObb’s角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报道[1],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此病能提高疗效,具减压脊髓、内固定好及清除病变组织等特点,对机体呼吸、循环影响小,可长节段固定矫正畸形,减少出血量、节约手术时间,可提高手术效果,实际操作时,注意以下要点:剪切处理肋骨前后韧带、肋结节韧带等,避免损害胸膜、增强疗效,填塞纱布时逐渐向肋骨小头周围眼神,推动胸膜囊于前方,减少出血,且选择脓肿大、骨质破坏严重的一侧操作,可避免损害血管及脊髓,加强保护肋间神经、血管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示:①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表明对症术式可增强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②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ESR、CObb’s角更低,P<0.05,说明本文与罗伟[2]文献相似,因此对症术式可改善神经功能、纠正脊柱畸形,效果较理想。
综上所述:PTT患者行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能缩短疗程、减少出血量,纠正脊柱畸形、增强疗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