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保护

2021-07-15 22:47时辰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安全塞罕坝森林资源

时辰

摘 要:该文阐述了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管护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建设的主要方向和建设任务,为实现塞罕坝森林资源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068-02

林业生产主要包含森林经营、林产品生产、木材和保护性资源经营等,达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塞罕坝地区森林面积较大,有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2%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基地。自2017年以来,塞罕坝的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塞罕坝地区的生态安全和森林资源保护仍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林分结构比较单一,森林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体系还不够完善,旅客量的增多给森林防火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低下,导致可索取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从而无法满足当下的长远的经济和生态需求。

1 塞罕坝森林资源管护取得的成效

1.1 森林防灭火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自2017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实施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应急安保、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驻防森警部队营房建设等项目,全场建有专业扑火队伍7支107人,50名消防官兵驻防塞罕坝机械林场;视频监控覆盖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新建拓宽防火隔离带284km,总长度达到956.5km,形成了110个可控区域;架设21km生态安全隔离网,实现了生态林、观光林和道路硬隔离。

1.2 全面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 建立了专业化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队伍和预测预报体系,借助物联网技术提高预测预报精度。坚持航空防治、人工防治、天敌防治相结合,近3年防治总面积3.67万hm2,做到监测及时准确,防治迅速有效,成功确保了有虫不成灾。

2 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部门执行力度不够 塞罕壩的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未能及时执行森林资源保护规章制度,未及时落实责任人,明确相关责任,管护过程中存在走形式,不注重实效,性质力度严重不足。

2.2 气候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据统计,塞罕坝共发生以落叶松尺蛾为主的各类有害生物危害超过20万hm2,有害生物种类多,虫(鼠)口密度大,危害迅猛、猖獗。将塞罕坝病虫害记录与温度、降水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得出病虫害与当地的温度显著相关,说明病虫害暴发受季节性气候影响明显,并且在季节性气候里,与生长季的气候条件更为显著。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转暖,适生的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地增加,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幼林地害虫、鼠害、病害等相继发生成灾。

2.3 信息化手段落后 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信息化手段落后,大数据融合度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不足,与其“华夏绿脊中位,华北平原佑护之臂”的生态定位不符的紧迫现状。应着重加强组织引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高御灾能力,搭建立体化协同作战平台,实现“常态化防灾、综合化减灾、标准化救灾”的新时代要求。

2.4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亟待完善 将塞罕坝气象站近60年的气象指标数据与国际气象研究通用的皇家荷兰气象研究协会KNMI上大尺度气候数据进行叠加分析,验证了本区域未来气象要素变化趋势适于林火发生的客观可能,而林火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因子,长时间火抑制会导致大量可燃物积累,火灾风险不断增加。加之塞罕坝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典型范例,进场人员将激增,火源管理难度加大,这些都为发生大规模森林火灾制造了不安全的隐患。但塞罕坝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通信和指挥等系统均亟待完善,目前尚不具备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

3 主要建设方向

以国家森林资源智慧管理平台为基础,强化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监管能力,保障国有林场林地面积和用途长期稳定,确保森林火灾受害控制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夯实国家生态安全根基。

3.1 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紧密结合《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中期评估工作,按照同级森防指统筹布局,开展国有林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优先建设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内国有林场的防火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建设项目向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倾斜。逐步形成基于现代防火科技、以地面灭火为主的林火综合防治体系,完善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火灾监测设施建设,并与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有机衔接,强化林火阻隔系统和扑火器械装备建设,逐步推广水泵、长距离供水灭火系统、高压灭火水炮等水灭火和化学灭火技术,完善森林防火预案。

3.2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将国有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融入同级政府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协同开展相应工作。积极协助林场所在地林业有害生物的检测上报、初步检疫鉴定等工作,参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项目构成,储备必要的调查设备、常用防治器械和物资,配合林场属地检疫机构及时上报更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数据。严格控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提高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无公害防治率,加强种苗产地检疫,强化敏感地区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椰心叶甲等重点对象的预防措施。对常发性病虫害常发区、偶发区和监控区及危险性病虫害的除治区、预防区和监控区分门别类建点进行地面监测,提高应急防治反应速度。

3.3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 将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法规约束,让更多公众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事业中来,特别是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发挥生态护林员在资源管护上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监控破坏森林资源新形式的防控手段。研究有利于提高林木抗性的科学方式,加大对林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从多方面、多维度创造有利于森林资源健康成长的内外部条件。

4 主要任务

4.1 建设瞭望监测系统 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强新技术应用。在森林资源分布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铁塔系统等,适当新建人工瞭望塔,发挥其在大面积林区火情监测中的基础作用。规划到2025年,新建和改造瞭望监测系统4000套;到2035年,建成集高山瞭望、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和地面巡护等多手段相结合的立体监测网络。

4.2 提升防扑火机具装备水平 国有林场森林防灭火队伍是最基层、最前线的战斗实体,是扑救和处置森林火灾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基础保障。围绕队伍正规化和专业化目标,按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要求,均衡布局林场专业、半专业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机具装备水平,加强大型装备、以水灭火设施设备的机械化配置。规划到2025年,1000个国有林场实现防灭火队伍装备机械化,提高队伍的快速反应和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有林场防灭火队伍装备机械化、现代化。

4.3 建立林火阻隔系统 防火隔离带设置在林木比较集中、易发生火灾的区域,隔离带结合河流、裸岩、道路等自然阻隔进行综合设计,选择在林缘进行建设,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和占用。优先对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区域的林火阻隔网按需加密,形成能够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封闭式网格。规划到2025年,国有林场林火阻隔网密度超过4.7m/hm2,实现“全面防控、有效阻隔、分区作战、扑救及时”目标。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态安全塞罕坝森林资源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塞罕坝点兵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其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