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振兴路径研究

2021-07-15 02:44鲁倩马婷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鲁倩 马婷婷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振兴对于推进农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文明发展、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文介绍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001-04

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和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全面、最科学、最深刻的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毫无疑问,作为生产力主体的人,特别是有能力、有资源、有知识的人才,在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所谓乡村振兴就是要坚持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方面的振兴,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农村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也是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在人才振兴中,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科技人才起着最基本的作用,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各项事业提供服务。农业科技人才通过其自身掌握的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服务作出重要贡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理清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断挖掘农村人才资源潜力,充分发挥其在“三农”全面振兴中的关键性作用,不断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繁荣,提高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展的关键所在,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科技人才深入农村、服务农村,对于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文明发展、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推进乡村产业兴旺 产业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也是實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就是要从变革农村产业结构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及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具备一定能力和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农村最具有能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是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的动力源泉,也是农村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的推动力。农村科技人才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明显高于一般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将其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农村实用人才通常被称为“土专家”“田秀才”,在区域性较强的农村地区,他们很容易凭借其过硬的专业技能或出众的经营能力获得村民的认可,为其他村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技术支撑,起到“一人影响一家、一户带动一村、一村示范一乡”的推动作用,更容易带动区域内的其他农民进行生产经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

1.2 促进乡村文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1]。”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对于丰富村民精神世界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农民的精神世界充实起来,农村社会才能更好得以善治,农村的关系才会更加稳固,社会主义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农村人才以其威望和地位,在区域性突出的农村地区对引领该地区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忽视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具有普查、整理乡村文化资源的意识,是乡村优秀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他们以优秀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依托,进行文化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以其高于常人的辨识能力,更容易嗅到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的商机和可取之处,以此发展特色产业,使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的同时增加农民的其他收入。因此,要重视农村人才在乡风文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新农村文明化进程。

1.3 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近年来,在我国城乡格局不断调整,农村社会格局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迸发,但与此同时,农村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基层组织是连接政府与村民的桥梁和纽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基础和组织形式。当前,“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遵循之一[2]。在乡村治理实践过程中,乡村人才特别是乡村实用人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治理水平的高低。农村实用人才具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特质,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带动者和引领者,他们常常能够通过基层自治组织,不断推进乡村自治、德治、法治化进程,有效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进而增强乡村凝聚力,增强乡村的自治能力。

2 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

干事兴业要靠人,特别是人才,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要素。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振兴人才紧缺的问题。但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仍然面临且长期面临着人才断层与流失严重、人才资源素质整体偏低、人才培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

2.1 人才流失、断层严重 农村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主力军。在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利益差距的“自增强机制”并未使乡村得到发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渐加大。受到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农村本土人才大量外流,以青壮年为主体务工大潮致使农村地区逐渐呈现出老龄化、女性化的特征,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成为了农村人力资源的主体,但是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也难以承担乡村振兴的大任。乡村青壮年劳动力缺失,乡村人才队伍普遍出现人才断层现象。1978—2018年,农村人口由原来占总人口的82.08%下降到40.42%,其中多为20~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农村人才建设人员不足、队伍不稳的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支持人才返乡的政策力度不够,加之农村地区的区域性弊端,“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地区缺乏吸引人才的平台和手段,招人、用人、留人的办法少、政策不实、平台不够,人才难以下沉,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2 人才资源素质整体偏低 农村人力资源作为衔接宏观乡村振兴战略与微观村落发展的基层管理主体,其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从学历结构来看,全国第3次农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口数量占农业总人口的91.7%,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数量占农业总人口的8.35%[3],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人才绝大多数选择留在城市工作生活,很少愿意回到农村。从年龄结构来看,农村人力资源年龄偏高,以40~50岁的人群为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人才绝大多数未能接受高等教育,其专业技术多从实践活动或其他培训活动中获得,有些经验或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对从业者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很多农村实用人才不仅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也缺乏学习专业技术的欲望,面对政府组织的专业培训兴趣不高,使得农村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难以大范围提高。

2.3 人才培育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村人才培育刚刚起步,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能够独自完成的,它是一项涉及组织、人事、教育、农林、卫生、劳动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村民多方面共同努力。目前,我国人才培育体系面临着培育内容没有联系实际、培育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乡村振兴首先要重点解决“三农”问题,所以在人才培养内容上要侧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进而解决“农民荒”的问题,但是目前很多人才培育课程的内容未能与农村实际发展进行有效的衔接,农村专业培训往往缺少优秀的乡村技能培训的师资力量的引导,即使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也难以运用。另外,培育方式也不够灵活,农村人才培育往往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但是农村人口农事繁忙,农村专业培训难以找到合适的时间、地点来进行,培训工作实施难度较高。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路径

3.1 提高乡村自身的吸引力 建设农村,最重要的是要留住人。因此,当地政府需要着重从改善农民生活、引导返乡人员创业、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等方面提高农村自身吸引力。就改善农民生活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为农村人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通过旧房拆迁和社区规划解决农村冬冷夏热的问题,增强农村居住的幸福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使农村生活环境更加宜人。其次,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才能更好留住人。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现农业经营的统一管理和批量生产,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种植效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再次,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推动医疗卫生工作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减轻了农民群众看病负担。最后,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近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很多农村家长,为了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举家搬迁到城市居住。农村地区要留住人才,就必须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现有乡村教师的水平。鼓励优秀的年轻教师深入基层任教,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工资补贴,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建好配套设施,缩小与城市教育水平差距。

3.2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依托计算机技术,建立网上人才数据库,将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分布性情况、掌握技能等基础信息录入平台,从而依据本地区未来发展规划,合理预测本地发展所需人才缺口,并针对缺口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增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政府应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1)重视高校教育,培养农村后备人才通过学校教育,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让他们秉承以“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初心奋发图强,不断鼓励青年学生深入基层锻炼,坚持学以致用;时刻鼓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5-6],以实现广大青年不怕基层、愿下基层、敢下基层、能下基层的理想状态,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才外流。(2)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三农”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专业技能培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分类递进培训,实行产业和人才需求对接,加大对乡土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网络授课和开办农业职业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为乡村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3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 对于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而言,人才培育体系不完善是一个关键且致命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首先,重视政府对乡村人才建设的导向作用,以党和政府对于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政策为指导思想,不断健全人才成长平台,逐步完善人才成长制度。其次,重视市场对人才的配置作用。在市场资源配置下,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农村人才单向流入城镇的格局改变,各类农村人才不断流动,农村逐渐成为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健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市场信息,将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充分结合起来,创造更加便利的人才流动渠道和人才流动环境。再次,全方位、多层次构建人才培育系统。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全盘谋划,坚持“引、育、用、留”的原则。人才引进,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实现针对性引进。人才培育,要实现精准培育,在统筹谋划地区发展的前提下,精准定位紧缺型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育机制,采用多种培育方式,逐步增添培育内容,造就一批“爱农村、懂农民、懂农业”的农村内生性人才。人才利用要实现最大化,减少偏见,将引用与培养置于平等位置,避免“重引轻用”现象,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培养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利用率。留住人才,要从平台和环境2个方面入手,为人才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逐步健全人才激励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从各方面提高人才工作积极性,使人才自愿自觉扎根农村。最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政府与社会多方位加强人才引导,采取多种措施落实人才工作,树立人才典型事例,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充实物质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人才的多样化发展。

3.4 引导返乡人员回乡创业 返乡人员不仅是农村人才队伍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引导他们入乡创业,当地政府需要整合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人才资源,加强多元主体协作,推动政策、技术、信息、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4],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扶持,鼓励他们就近就地创业、返乡就业创业。

3.5 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社会人才具有乡村建设所需要的人力、财富等相关资源,鼓励以新乡贤为代表的社会人才投身农村建设,不断扩充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当地要制定激励机制,通过乡情乡愁吸引各类社会人才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添砖加瓦。

4 结语

综上所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但也是当前阻碍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的短板所在,在全面脱贫攻坚目标完成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已成为中国农村当下面对的重点课题。在此过程中,人才振兴作为破解乡村振兴的难题和关键点,是当前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在党中央的政策的引领和指导下,各地区人才振兴工作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围绕乡村振兴的宏观战略制定符合各类人才发展的微观政策。因此,在乡村振兴中需要积极探索人才振兴的有效模式和机制,从而发挥好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确保乡村发展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1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9.

[3]国家统计局农业普查公报[EB/OL].[2017-12-16].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1712/t20171215_1563599.html.

[4]茍文峰.乡村振兴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5.

[5]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5-31.

[6]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4-5-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