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对常用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建议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真正从校级层面进行认定困难生。
关键词:经济困难;认定方法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前提,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精准资助,确保资助政策有效落实的迫切需要。
我国不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是学生申请—班级评议—学院审核—学校审批,班级评议在困难认定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是困难认定的基础。本文对班级层面采用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为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水平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常用的困难生认定方法
1.贫困证明认定法
贫困证明认定法又称生源地困难认定法。根据困难认定依据,贫困证明法可分为资助重点保障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供养和孤残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烈士子女)证明、其他因素致贫证明。资助重点保障群体证明主要有:乡、镇、街道及以上民政、扶贫等部门开具的带有证书编号、系统截图等的特殊群体证明,仍在有效期的《扶贫手册》、《帮扶手册》、《低保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残疾证》、《孤儿证》等证件。其他因素致贫证明主要指生源地的乡(镇或街道)、村(社区)委会或双亲工作单位开出的家庭经济情况说明、困难证明。
对资助重点保障群体进行资助是精准落实资助政策的需要,如无特殊原因,这些学生都应认定为困难生。其他因素致贫证明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需慎重对待,需认真核实。2019年,教育部规定取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证明环节,实行学生和家长承诺制度。
2. 家庭经济情况认定法
家庭经济情况认定法通常以学生家长单位或生源地出具的收入证明、困难家庭证明、学生自填的《困难认定申请表》里的家庭收入等为依据,对学生的家庭收入、财产、债务、支出等进行分析考察,计算出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与班级其他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或学校所在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家庭经济困难生名单和困难等级。
家庭经济情况认定法要求在认定的过程中准确地掌握学生家庭人均收入、支出的基本数据。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收支监控系统,每个家庭的准确收入难以衡量和监控,易出现部分学生只提供有利于自己的家庭收入支出信息、填低家庭收入的情况。家庭经济情况认定法需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成员的工作情况,对收入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3. 在校消费水平认定法
在校消费水平认定法主要是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看其消费金额和结构是否合理,与其他同学平均消费水平或高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作比较,进而确定困难等级。
在很多高校,校内餐厅、超市等都可以刷校园卡消费。可根据校园卡管理部门或学生提供的校园卡消费明细、学生提供的话费和网上购物账单等了解学生在校每月消费支出,通过两两比较或与划定的贫困线比较,参考未缴费和贷款学生名单、观察得来的高消费情况,确定困难生。校园卡消费水平、话费和网上购物账单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具有较好的可信度。由于消费观念不同,可能出现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大手大脚、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家庭条件尚好的生活简朴、消费水平不高的现象。另外,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个别学生逃避学校的消费监控,外出就餐、点外卖、故意不缴纳学费;学生用校园卡支付帮其他同学代买东西。在校消费水平认定法要注意以上问题,跟进了解校园卡消费金额和次数较高、较低同学的具体情况,提高在校消费数据的质量。
4.选举认定法
选举认定法是对申请困难认定的学生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确定困难名单和等级。选举认定法的投票人可以是全班同学、申请困难认定的学生、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申请表或申请书、自我介绍或整理汇总的家庭情况概要等进行投票。选举认定法从形式上看公平、公正,也存在缺点。部分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觉得贫困是不光彩的事,羞于启齿的家境会让自己抬不起头来,他们不想被其他人看不起、知道自己家庭经济困难,公开选举尤其是全班同学投票会导致他们隐私泄露。选举法的另一个不足来自投票人,他们很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不了解,基于第一印象、关系亲密度而非家庭经济情况作出选择。
选举认定法应坚持坚持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相结合这个基本原则,不能要求申请认定的学生当众演讲,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较好的选举认定法应该是这样的:投票人具有代表性,他们不会泄露申请认定学生的情况,他们花时间真正了解申请认定学生的家庭经济信息,基于真实简要的家庭情况公平公正的做出选择。
5.定性评价认定法
定性评价认定法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可以通过访、看、评等方式进行,是根据评价者对申请学生平时的表現、申请材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申请对象做出困难分等定级。通常以下几个情况不得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同学平均水平的,拥有或使用高档通讯工具或电子产品(别人赞助、赠送、专业需要的除外)的,购买或拥有高档娱乐电器、高档时装或高档化妆品等奢侈品的,经常出入餐厅、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消费的,节假日经常自费外出旅游、花费较大的,存在其他过度消费或奢侈消费的。常见的困难认定定性指标有以下:无生活来源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靠亲友或社会有限资助的孤儿;民政部门认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工会组织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子女;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子女、烈士或因公牺牲警察或军人子女;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家庭成员中因上学等消费人口较多,父母年老多病或身体残疾基本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自农村且家庭成员中无18-55周岁的青壮劳动力的;来自单亲家庭且单亲无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难以维持本人在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的;学生家庭成员或本人遭遇不幸(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重大疾病),并造成重大损失,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父母双方均丧失劳动能力,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其他无经济来源支持正常学习的。定性指标对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很大的弹性。
6.定量认定法
定量认定法将认定依据转变为考核的分数,通过测评获得学生家庭困难程度量化评估得分,以分数的形式对家庭经济情况排序划档,确定困难等级。很多省份、院校都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制定了一级、二级、三级指标。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学生家庭经济信息采集量化指标体系(2020年8月修订)》(以下简称修订的指标体系),制定了基本信息、家庭类型、家庭成员情况、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其他有关信息和曾获国家教育资助信息共5个一级指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本人健康状况、家庭类型、父母职业、家人健康状况、兄弟姐妹读书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负债情况、近三年家庭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累计损失情况、家庭其他支出及收入情况、家庭住房情况、家庭是否拥有私家汽车、曾获国家教育资助信息等21个二级指标。2020秋季学期,江苏省推广应用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学生或家长通过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移动端填写家庭经济相关信息,申请平台系统后台根据修订的指标体系的计分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打分,并与已有的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孤儿等五类学生信息进行比对,生成学生家庭经济信息量化分值。
定量认定法能够较准确的计算出每一位申请认定学生的定量评价分值,避免了人际关系、申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认定人员的情感倾向等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增加了认定结果的客观性,实现了认定标准统一。定量认定法需制定全面、合理、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需认真核实学生填写的家庭年收入、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损失和负债情况等。
二、精准资助视角下的困难生认定方法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率有省份、专业、班级差异。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秋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率为例,贵州、青海、甘肃、广西籍学生办理率高于40.0%,山东、江苏籍学生办理率低于8.1%;数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办理率分别为25.4%、25.1%、14.4%,这和数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非江苏籍生源占比为100%、100%、36.5%密切相关;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15班学生办理率高达51.1%,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2班学生办理率18.5%;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1班学生办理率32.1%,2018级语文教育专业3班学生办理率11.3%;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12班学生办理率20.0%,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8班学生办理率8.5%。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面向的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和在校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率有省份、专业、班级差异,贫困生发生率亦可能有省份、专业、班级差异。要实现精准资助,困难生认定不能只按学生人数给院系、班级分配困难生人数,搞一刀切,也不能一味相信班级公平公正、班级上报几个困难生就是几个困难生,而应打破班级、院系认定壁垒,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真正从校级层面进行认定困难生。
高校应根据困难生认定依据和困难生认定核心指标,制定全面、合理、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开发网上资助申请平台,实现对贫困情况的主动定量分析。班级民主评议小组通过访、看、评等方式对申请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状况和申请材料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看学生是否过度消费或奢侈消费、是否达到困难认定定性指标,逐条核实学生所填信息是否真实,及时让学生修改所填信息,对得分不合理的提出加减分建议和理由。院系重点关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家庭收入较低等学生,核实班级民主评议是否走过场、程序是否规范、加减分是否合理,做出院级加减分建议和理由。学校进一步核实院系加减分是否合理、标准是否统一,做出加减分最后处理。根据所有学生的困难认定的最后量化指标得分,学校划定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分数线,确定相应名单,并由院系把名单分发到班级民主评议小组,看是否有不困难的认定为困难的、困难的被认定为不困难的,提供书面意见,学校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订困难生名单。
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困难生认定办法能较好的识别困难生,进而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实现精准资助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參考文献
[1]郭菲、赵存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及动态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4):76-80
[2]许燕、邱超.新时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的探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06):8-8
[3]张润华、常玉光.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探析[J]. 高教论坛. 2018,(07):90-93
[4]张昭.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庞宇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6]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广应用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的通知 (苏教助函〔2020〕11号)[Z]
作者简介:孙虎林(1980-),男,江苏灌云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部,讲师。(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654)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连云港 2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