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树丽
(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靖远 730600)
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急、死亡快,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犬的健康,1岁以内的犬易感(占总发病数的86.0%),其中1~3月龄的幼犬最易感。由于病犬的呕吐物和唾液中含有病毒,所以无症状的带毒犬也是犬细小病毒的重要传染源。
2020年3月26日犬主带一例3月龄金毛巡回猎犬来动物医院就诊。主诉:3 d前洗澡后当日不进食水,晚上开始呕吐,呕吐物为白色泡沫黏液状液体,隔日出现腹泻,腹泻物为黄色水样大便。自行喂服阿莫西林胶囊1粒、妈咪爱1包,症状未见好转,此后呕吐物转为褐色,大便转为褐色腥臭味水样。该犬发病前5 d接种过1次美国辉瑞卫佳伍疫苗,未做过体内外驱虫。
犬细小病毒病主要以病犬的临床症状及荧光测定或胶体金试纸进行确诊。经测定该犬体温39.7℃、呼吸45次/min、心率114次/min,该犬体格消瘦、被毛粗乱、精神沉郁、不愿久立、肛周被毛被粪便严重污染、皮肤回弹较弱、眼球下陷、严重脱水、鼻镜干燥,掰开上下颚发现可视黏膜(口腔牙龈)苍白,触摸腹部时病犬弓背收尾、频频回头,可见腹部有明显疼痛感,在动物医院治疗4 d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不久后呕吐症状突然加重,排黑红色黏液状大便,躁动不安、频繁起卧、频频回顾腹部,右下腹触摸到一坚实而富有弹性、移动自如、形似香肠状的肠管,疑似肠套叠。
粪便检查:用洁净的棉拭子于该犬直肠中采集新鲜粪便置于试管中,与1 ml生理盐水充分混合,用滴管取混合液2~3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低倍镜观察后未发现可疑虫卵。
血常规检查:采集病犬血液约0.5 ml于EDTA抗凝管中摇匀,使待测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后静置2 min,将混合样本加入血细胞分析仪中自动计数,结果见表1。
表1 血常规检查结果
胶体金试纸检查:用洁净的棉拭子于该犬直肠中采集新鲜粪便放入犬细小病毒抗原稀释液中充分搅拌混匀,静置30 s,取一次性滴管吸取上清液,将4滴上清液缓慢滴入试纸加样孔内,可见C线和T线均显示红色色带,临床意义均为阳性。根据T线颜色深浅可判断病毒含量的多少[1]。
影像学检查:X光射线检查发现肠道内有大量积气,B超检查发现肠套叠部位出现低回声与强回声相同的同心圆。
根据临床症状怀疑该犬患有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通过显微镜粪便检查与胶体金试纸联合诊断,发现该犬未被寄生虫感染,所患疾病为细小病毒病。进一步做荧光定量诊断可知该犬病毒携带量已达到163.75 AU,属强阳性。根据影像学检查,确诊该犬在治疗后期出现肠套叠。综合上述结果,得出该犬患细小病毒病并继发肠套叠。
评估脱水程度,计算输液量,根据输液量调节机体电解质,避免体内电解质紊乱。根据病犬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利用干扰素、细小抑制蛋白、细小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从根本抑制细小病毒,当出现呕吐症状时禁食禁水,消化道出血时可使用止血药物,防止出现并发症。3月26日病犬重度脱水,体重2.7 kg;3月27日病犬呕吐3次,排便2次、带血、有强烈的腥臭味,排尿3次、每次约5 ml,体重2.3 kg;3月28日病犬呕吐3次,拉稀6次、为黏稠状血便,排尿3次、颜色发黄,体重2.5 kg;3月29日排便1次(不成形软便),无呕吐,精神状况好转,体重2.6 kg。具体治疗方案见表2~5。采取输液疗法、对症疗法等治疗措施后,该犬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后期继发肠套叠后采取了手术治疗,疗效显著,15 d后犬主带该犬来动物医院复查,未复发肠套叠,采用胶体金试纸检测细小病毒抗原,结果显示为阴性。
表2 3月26日治疗方案
大多数犬主在犬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后,通常以为是采食过多、消化不良或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自行喂服阿莫西林、诺佛沙星等药物,导致病犬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影响治疗效果。犬细小病毒病引发肠套叠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是犬细小病毒感染导致肠黏膜受损、肠道蠕动障碍,从而引发肠套叠[2]。及时发现并准确诊断可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否则肠管出现坏死时需切除坏死肠管,对机体损伤更大,常预后不良[3]。
表3 3月27日治疗方案
兽医的工作原则是“防重于治”,给犬只按正规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可有效预防细小病毒病。此外,加强饲养管理可有效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
疫苗的保存和运输须有完整的冷链系统,储存温度须保持在2~8℃,犬主应到正规的宠物医院进行免疫接种,并在接种疫苗后7 d内不给犬只洗澡,以免免疫失败。
表4 3月28日治疗方案
表5 3月29日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