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与调控策略研究

2021-07-15 01:40杨媛媛陈海生赵心亮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肉价甘肃省波动

杨媛媛,陈海生,李 佳,赵心亮

(甘肃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猪肉消费量居我国肉类消费的第一位,其价格的异常变动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如价格居高不下居民的消费减少,市场需求减少导致养殖户缩小养殖规模,生猪供给下降,供应链形成恶性循环,继而影响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学者对猪肉价格的研究首先集中在猪肉市场的供需关系上,研究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变动特征,探究从生猪养殖成本到消费者购买选择方面,猪肉价格变动带来的连锁反应[1]。其次,学者们研究我国猪肉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如生猪相关信息不畅通、政府政策实施不到位、产业体系不完善等。由于一直被剧烈波动的价格所困扰,猪肉价格呈现波动性集聚特征和非对称特征,过高的价差对市场正常运行造成了危害。第三,学者们的研究重心在政府政策对猪肉生产的影响方面。从中央总体部署到地方规划,各省以中央指导为前提,制定符合本省条件的生猪调控政策,对猪肉价格进行宏观调控。如2018年以来实施的“生猪跨省禁运”和养殖环保政策加大了肉价波动率,我国生猪市场肉价的不正常波动危害了相关利益者的收益,保持猪肉供给的长期稳定是降低猪肉价格异常波动的有效途径。最后,学者们根据不同立场提出了相关调控策略。结合动物疫病影响和消费者消费倾向,从猪肉供给和需求跨期的特点出发,鼓励就地就近屠宰,减少生猪长距离调运,提出稳定甘肃省猪肉供给与需求匹配、保持猪肉价格稳定的策略,为甘肃省及其他省份制定与安排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但现有文献也存在一些不足,市场条件是复杂的,不同的区域决定了不同的市场,现存的关于猪肉价格波动规律以及调控策略大部分基于全国市场。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市场环境、市场信息都存在着一定差距,以往的研究很少基于特定区域进行探讨[2]。如甘肃省深居内陆,远离沿海,且地域狭长,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完全解决甘肃省所遇到的问题,也没有考虑甘肃猪肉生产的独特优势。因此,本文总结了甘肃省猪肉价格波动的一般性规律,综合研究了猪肉价格的波动特点及成因,从而为甘肃省及其他省份制定与安排生猪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猪肉价格波动现状

1.1 全国猪肉价格波动情况

猪肉价格近10年变化明显,起伏不定,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1 猪肉价格中位值呈上涨趋势 2011—2021年市场猪肉价格中位值呈上下波动趋势。在这10年间,猪肉价格中位数的峰值分别出现在2013年、2016年和2020年(见图1)。受产能过剩与疫病的影响,猪肉价格出现两次波谷期,中位值总体呈现三年一高峰的趋势,2018年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中位值持续上涨。2011—2021年猪肉价格的总体波动趋势呈上涨势态。

图1 2011—2021年猪肉平均价格中位值

1.1.2 猪肉价格存在区位差异 从全国范围来看,肉价起伏明显,总体呈上涨趋势,不同地区之间的价格也存在差异[3]。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肉价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肉价最低的是西部地区(见图2)。影响肉价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生猪市场价格和市场流通成本,尤其是生猪市场价格起决定性作用,猪肉流通环节多,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流通成本,进而影响猪肉价格。

图2 2015—2021年全国生猪指导价

1.1.3 猪肉价格受季节波动影响 季节变化对猪肉消费能产生较大影响,猪肉的价格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人们在炎热的夏季食用肉类比较少,为了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在寒冷的冬季对猪肉的食用会增加。节日也是价格波动的直接因素,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有秋冬贮藏的习惯,不论南北,猪肉都会以不同的贮存方式进行冬藏,例如南方利用猪肉制作腊肉、火腿,北方对猪肉进行罐藏腌制。人们庆祝传统佳节时,餐桌上更是少不了猪肉。

1.2 甘肃省猪肉价格波动现状

2018—2021年甘肃省生猪价格涨幅快速(见图3)。2018年的猪肉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肉价为10~15元/kg,但2019年生猪价格从15元/kg涨至32元/kg,肉价一路上涨,特别是在下半年。2020年的猪肉价格最低为27元/kg,全年猪肉价格居高不低,最高达到35.68元/kg,虽然一年内价格涨涨落落,但总体肉价依旧很高[4]。2021年1月份的肉价更是高于前3年同一时期的价格。

图3 2018—2021年甘肃省生猪价格走势

1.3 甘肃省与全国猪肉价格比较优势分析

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甘肃省的生猪养殖成本比其他省份低。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该地区的雇工费用在全国范围内最低,丰富的剩余劳动力是养殖的一大优势。同时,西北地区饲料费用较低。饲料原材料产量较大,养殖场(户)可以依靠周边的农户或自家种植的饲料养殖生猪,距离原料产地近降低了养殖成本。第二,甘肃省降水少、地广人稀,远离沿海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小,一些大型生猪龙头企业入驻甘肃,预计2021年将新增生猪产能200万头以上[5]。第三,甘肃省内有相关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人才优势显著,能提供一定的专业意见。因此,甘肃省猪肉价格与全国猪肉价格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2 甘肃省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2.1 生猪养殖成本

生猪生产的投入要素分为土地、猪舍、仔猪、饲料、雇工、水电以及疫苗等。多种要素的不同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猪养殖的总成本,进而决定养殖者的养殖规模。猪肉市场价格直接决定生产者的收益,养殖者依据获利情况规划供给量。根据笔者在榆中县果园村的调研,养殖户养殖的土地是租赁集体土地,租金较高,一个养猪大棚的成本在13万元左右,并且还要购置大量的基础设施,比如风干机、化粪池等,价格较高。仔猪是通过购买能繁母猪自行培育,雇工的成本较低。影响生猪养殖收益的重要因素是饲料成本,其价格直接影响着肉价波动,其中主要原料是玉米和豆粕。在家庭养殖中可以自己种植玉米作为猪饲料,但是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户只能外购饲料。饲料成本易受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饲料价格波动频繁,降低养殖企业的利润。从2017年不同地区生猪养殖成本构成及占比中可以发现,西北地区每头猪出栏成本为1 653元,西南地区为1 827元,华北地区为1 545元(见图4)。由此可知,生猪养殖成本较高,投入较大,从而影响猪肉价格。

图4 2017年全国不同地区生猪养殖成本构成及占比

2.2 疫病防控成本

猪肉价格波动的背后存在着流行疫病的干扰,在猪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疫苗,疫苗价格高昂。通过分析我国生猪疫病的趋势,2009—2020年疫病发生率并未降低,且近两年的疫病指数高于其他年份,因此猪价的涨落与疫病发生的情况息息相关[6]。该类突发事件对猪价波动具有持续性、周期性影响,疫病的周期循环冲击整个生猪产业链的运行,甚至波及关联产业。媒体对疫病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速度也影响着市场变化,各种大众传媒的消极信息会降低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求,转而增加替代品购买需求(牛肉、羊肉、鱼肉等),同时流行疫病会引起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怀疑,恐慌信息会加剧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

2.3 市场流通成本

市场流通环节众多,从生猪出栏到消费者购买,猪肉流经的每一环节都会导致成本的累加。因此,流通渠道、交通工具的选择都会对猪肉供给产生影响。如果生猪流转环节减少,养殖户就会获得较高利润,提高生猪市场供给水平,从而使生猪价格趋于平稳状态。当市场流通环节冗杂、运输时间长时,猪肉价格增长,从而影响生猪养殖户、肉类加工企业、相关运输企业以及政府的决策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甘肃省东西蜿蜒约1 600 km,地域狭长,南北跨度大,市场流通缓慢,对猪肉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2.4 国家相关政策影响

2.4.1 环保政策 养殖生产会对周边环境的水源、土壤、空气和居民生活环境产生影响,近年来,生猪养殖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养殖污染。绿色养殖需要新型设备,只有大型养殖场才能满足养殖要求,散户养殖缺乏资金储备。即使有的养殖户能满足养殖需求,也会造成养殖成本的增加,影响养殖积极性。为了减少污染,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

2.4.2 跨省禁运政策 2018年,为了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禁止生猪跨省调运并将长期实行。跨省禁运要求省内屠宰,使得各省的猪肉输出减少。甘肃地处西北内陆,距离东南沿海较远,受非洲猪瘟的影响较小,不同的东部城市为了肉质安全增加了对甘肃生猪的需求,因此甘肃省积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实现了冷链仓储静态库容的扩大。重点农产品在冷链流通中的占比有所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信息流通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更具安全保障。但在跨省禁运政策实行的背景下,冷链成本增加,导致养殖成本提高,进而影响了猪肉价格。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肉价,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我国经济发展快速,总体物价水平上升,猪肉作为重要的农副产品,其价格随之上涨是必然趋势。

3 甘肃省猪肉价格调控策略

猪肉的消费在我国居民消费中占据主要地位,猪肉的价格也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果对价格不加以调控,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因此,对猪肉价格实施调控是必须的,需要多方协作,积极发挥各主体的作用[7]。稳定的肉价可以为消费者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让消费有质量保障,让人民安心食用。

3.1 提高生猪市场的信息开放性和灵活性

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高效的市场信息。以重点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为基础,建立生猪生产形势分析系统,定期对生猪生产和市场成本利润进行判断和分析,定期饲养不同用途的母猪,对不同种类的生猪存栏量进行统计。同时及时发布和预警这些信息,养殖户根据信息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合理安排产量。二是联合相关部门以及各大新闻媒体及时收集猪肉价格及波动涨幅趋势,通过新闻、报纸、广播等公众平台公示,让市民掌握猪价信息理性消费,减少对群众的负面影响。三是通过往期猪价变动趋势,预测未来价格走向,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制定政策指导生猪生产。

3.2 完善猪肉储备制度

我国早就对粮食实施了储备制度,鉴于猪肉对餐桌质量的重要性,甘肃省也应完善猪肉储备制度。在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库存管理制度执行,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销售计划;在品种方面,选择优质品种作为储备肉,保证猪肉质量安全健康;加强对购入猪肉的品质监管,通过采用相关技术手段,杜绝不达标的猪肉流入市场。在猪肉价格低迷时期政府收购猪肉作为储备,当猪肉市场供给紧缺肉价上涨时,将储备猪肉发放市场调节供需,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抑制价格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3.3 促进猪肉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不仅能够控制仔猪品种的选择,而且能够有序进行疫病防控,降低生猪死亡率。完整的生产体系可以保障生猪生产环节的有效性,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猪生产企业可以提前与猪肉加工企业签订协议,通过预先付款的方式确定猪肉供给量,再进行生产,缩小供需差距。这种新型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供需对口,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以实现科学生产。

3.4 建立疾病防疫体系

一是注重兽医培训,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兽医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角色,但目前兽医人才短缺,因此对兽医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二是开发良种,加大畜类疾病的预防[8]。应利用科研院校、龙头企业的科技资源与农业院校合作开发良种,投入资金支持科学试验。深入研究疫病的内在机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确保生猪产业有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绿色高品质的猪肉,同时稳定猪肉价格。

猜你喜欢
肉价甘肃省波动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猪肉价格连续回落 肉价仍将震荡下行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冬瓜谣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回乡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