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良 于 艳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柞树是壳斗科栎属(Quercus)植物的统称,包括蒙古栎(Q.mongolica)、麻栎(Q.acutissima)、辽东栎(Q.liaotungensis)等,是柞蚕(Antheraeapernyi)主要饲料来源[1]。柞树早烘病是柞树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边缘出现褐色小斑点,分布不均匀,蚕可以正常取食;发病后期叶片变形,边缘开始卷曲,整个叶片呈现褐色干枯状,一般是成片柞园同时发生,造成柞蚕无法进食柞叶,出现各种营养不良,病害加重等现象[2]。由于该病爆发迅速,严重危害柞蚕的生产。
夏季剪枝可以提高树木的产叶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减低树木病虫害的发生[3-9]。萌芽力强是柞树一个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其原因在于柞树枝条中分布着大量基芽、休眠芽、潜伏芽,夏季枝条的修剪可以刺激这些芽萌动,长出新的枝条。剪枝对柞树早烘病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实验以4年生蒙古栎根刈树为材料,研究夏季剪枝对蒙古栎新枝的发生量及早烘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以期为柞树早烘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于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柞园内选
取发病程度大致相同的同一坡度的4年生蒙古栎为试验材料。
6月中下旬开始试验。试验设计2个处理,分别用K1、K2表示。K1的处理方法:剪除当年生的蒙古栎枝条,剪除位置距顶端5~6 cm处;K2的处理方法:剪除2年生的枝条,剪除位置位于当年生枝条与2年生枝条中间的“五花头”下方1 cm处。CK:不修剪,自然生长。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区6株蒙古栎。不同处理新生枝条数量的调查在7月末开展,计算平均发枝量(平均发枝量=新生枝条数量/原来枝条数量)。早烘病病情指数调查从8月30开始,到9月19日结束,每隔4 d调查1次。早烘病病情指数调查采用以下方法[10],见表1。
表1 柞树早烘病病情的划分
病情指数换算公式:
病情指数 =
[∑ (病级叶数×代表数值) /(株(叶)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 ]×100
试验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作分析处理。
蒙古栎夏季不同剪枝部位对夏枝发枝率的影响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2种不同剪枝处理均能促进蒙古栎新生枝条的萌发。K1、K2的发枝率均显著高于对照(CK),K1的发枝量比CK高84.61%,K2的发枝量比CK高200.85%。K2处理的发枝量显著高于K1,说明K2的修剪方式更能促进新枝的萌发。CK的新枝萌发量只有1.17,可见夏季剪枝通过去掉顶端优势,促进了侧芽的分化,进而能有效的提高蒙古栎新枝条萌发数量。
表2 不同剪枝部位对蒙古栎夏枝发枝率的影响
蒙古栎夏季枝条修剪处理后,早烘病病情指数调查结果见表3。
由表 3可见,随着调查日期的推进,蒙古栎早烘病病情指数逐渐增加,K1、K2两种剪枝方式能有效延缓柞树早烘病病情指数增长的速度。对照在9月7日 病情指数达到了41.2,K1和K2在9月19日病情指数分别达到44.5和42.3,两个处理延缓早烘病发生天数约10 d。从两种修剪方式的动态调查结果上看,从8月30日到9月19日6次调查中, K1与K2两种处理的病情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但K1、K2与对照比较均达到了极其显著差异水平,说明经过修剪后,新生枝条叶片的早烘病情指数明显降低。
当年新稍剪枝法(K1)和“五花头”基部剪枝法(K2)都能够有效的减轻柞树早烘病的危害。柞树早烘病主要危害秋柞蚕生产,早烘病的爆发时期主要集中在8月末到9月初,这个时期正是柞蚕处于盛食期,大部分柞蚕已经进入“窝茧场”,早烘病的发生直接威胁到柞蚕饲料资源。按照辽东蚕区的柞蚕生长规律,如果保证在9月15日以前没有发生严重早烘,即病情指数控制在50以内,大部分柞蚕将不会因为柞树早烘无法老熟营茧,将极大地降低早烘病的危害。本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夏季剪枝方法均能延缓柞树早烘病的发生,延缓天数约10 d,推测早烘病的病情指数与叶龄有关。
夏季剪枝后新生枝条的叶片叶质嫩[11],适合柞蚕生长,能够提高蚕的体质,进而减少病害发生,但修剪后长出的新枝,枝条较嫩,容易受冻害影响,所以修剪时期很关键。今后应进一步对修剪时期及修剪后叶片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为剪枝防控柞树早烘病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生产方面,应进一步研究施肥与剪枝结合技术,一方面利用修剪提高夏季枝条数量,同时应该通过施肥增加枝条的产叶量,从而提高柞园的柞蚕放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