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新品种“墨玉”的选育

2021-07-15 09:24
北方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柞蚕成虫幼虫

吴 迪 孙 勇 刘 冰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我国北方地区丰富的柞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为柞蚕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地理优势。近年来,随着柞蚕育种研究的深入,优良的柞蚕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为我国柞蚕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由于青黄蚕系统对我国北方地区低温和多湿性气候的适应性较强,目前育成的二化性实用柞蚕品种均为青黄蚕系统,且其幼虫体色多属类似的浅绿色系,品种辨识度不高,亲缘关系较近,为柞蚕品种的应用带来很大困扰,也不利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对柞蚕种经营监管的不规范性,大量的柞蚕品种被冒用或侵权使用,严重侵犯了柞蚕育种工作者的知识产权。现存的深绿色系蚕品种如8822[1]、高新一号[2]、林青品种尽管具有幼虫体的标志性状,但存在千粒茧重偏低、杂种优势不强或丰产性不高等问题。

为此,我们于1998年以8822和H8701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开始着手选育一个适应性强、具有一定抗病性和丰产性,且具有明显生物学标识的深绿色系柞蚕品种。历经22年的努力最终选育成功二化性柞蚕新品种“墨玉”。新品种具有对北方低温多湿气候适应性强,茧型中等,抗病丰产等优点,且其成虫、幼虫和茧期均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标识。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材料的选择

8822: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饲料效率柞蚕品种,幼虫体色深绿色,茧型较大。

H8701: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青黄蚕抗病品种,成虫前翅前缘脉呈炭黑色或深紫色。

1.2 育种材料的创造与选育

在柞蚕成虫前翅前缘脉色遗传规律研究的基础上,2002年秋,以绿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2和具成虫标志性状的H8701为亲本,选择各经济性状优良的蛾区进行杂交,选留15个蛾的优质种卵混合收蚁放养,壮蚕期选择蚕体健壮、食性强的个体集中窝茧留种。2003年春,淘汰成虫前翅前缘脉颜色正常(深灰色)的雌雄个体,选留成虫前翅前缘脉为深紫色、体大活泼的个体交配制种,选留产卵性能好、卵粒整齐度高的种蛾混合收蚁、放养,壮蚕期选择幼虫体色深绿色的优良个体窝茧留种,淘汰幼虫体色浅绿色的个体;秋季制种时,选择具有黑翅缘标记的雌雄蛾随机交配,选留30头种蛾蚕期混合放养,壮蚕期加强强健性选择。2004年春,结合成虫标记与生命力性状、产卵性能等性状的选择,选留30头种蛾单蛾区放养,选留茧色淡、幼虫及成虫期标记性状纯度高、幼虫发育整齐、结茧率高的蛾区继代,并注重单蛾产卵量、千粒茧重等其他性状的平衡选择。到2009年秋纯种幼虫体色及成虫标记性状已基本固定,此后一直异蛾区交配继代保存。为了进一步纯化新品种标记性状和淘汰不良基因,2016年至2018年秋选留综合性状优良的蛾区继代并建立谱系,继续选择具有显著标志性状的雌雄蛾同蛾区自交留种,同时侧重对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数(量)的选择,大蚕期严格淘汰杂色蚕和弱小蚕并作记录。

2 选育结果

2.1 新品种“墨玉”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二化性,四眠五龄。单蛾产卵360粒,克卵数102粒。幼虫全龄经过春季55 d、秋季45 d,壮蚕体背为宝石绿色。茧棕色偏白,全茧量11.4 g,茧层量1.27 g,茧层率11.14%。雌茧茧长55.41 mm,茧幅30 mm;雄茧茧长49.57 mm,茧幅26.38 mm。茧丝长1 312.5 m,解舒丝长816.89 m,生丝公量96.34 g,回收率76.10%, 鲜茧出丝率8.03%。蛹体褐色间有黄褐色,蛹期发育有效积温235 ℃。成虫体色棕红,前翅前缘脉呈黑紫色。雌蛾体长47.3 mm,体幅27.8 mm,翅展160.58 mm;雄蛾体长46.3 mm,体幅20.4 mm,翅展150.8 mm。

2.2新品种主要经济性状

2.2.1 新品种纯种生产性能

2016—2018年,新品种“墨玉”单蛾区放养,调查单蛾产卵数及产卵量,春秋各放养30蛾区,对照种抗大放养15蛾区,主要调查生命力性状和产量性状。试验结果见表1-2。

表1可见,新品种“墨玉”春季3年平均收蚁结茧率较对照品种抗大高3.42个百分点,死笼率较对照低0.48个百分点,单蛾产卵数较对照高4.35%,产卵量较对照高5.99%,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比对照高3.21%、5.56%和0.16个百分点,千克卵收茧数和千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11.08%和14.3%。

表1 新品种“墨玉”春季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表2可见,秋季收蚁结茧率比抗大高2.49个百分点,死笼率较对照高0.7个百分点,单蛾产卵数较对照高3.08%,单蛾产卵量较对照高2.7%,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比对照高4.42%、11.02%和0.64个百分点,千克卵收茧数和千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9.24%和13.59%。

表2 新品种“墨玉”秋季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上述结果表明,新品种“墨玉”生命力性状较对照品种抗大虽小幅度提高,但增产效果明显。

2.2.2 新品种“墨玉”繁种试验

2017—2019年,分别在辽宁、吉林试验地开展了新品种“墨玉”繁种试验,结果见表3-4。

表3 新品种“墨玉”春季繁种试验结果(辽宁试验地)

表3可见,在辽宁试验地春季3年累计投放“墨玉”种蛾18 380头,收获种茧1 485 983粒,平均单蛾收茧81粒,比对照品种抗大增产9.08%;平均千粒茧重8.2 kg,比抗大高6.49%。

表4可见,在辽宁试验地秋季3年累计投放“墨玉”种蛾2 600头,平均单蛾结茧数73粒,较对照品种抗大高7.20%;平均千粒茧重10.82 kg,比抗大高3.84%。

表4 新品种“墨玉”秋季繁种试验结果

表4可见,在吉林试验地秋季3年累计投放“墨玉”种蛾15 150头,平均单蛾收茧量1.37 kg,比对照品种抗大增产9.87%。

2.2.3 新品种对ApNPV抗病性测定

2017年春,分别制备“墨玉”、抗大各120个蛾,将蛾卵按品种充分混匀,用甲醛盐酸混合液进行卵面消毒,于养蚕室暖卵孵化,选留孵化同一天的蚁蚕饲育。起青后将柞叶浸蘸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液,病毒液的浓度分别为1×103p/mL、1×104p/mL、1×105p/mL、1×106p/mL、1×107p/mL、1×108p/mL和1×109p/mL。柞叶阴干后饲喂试蚕,每个养虫瓶饲育试蚕12~13头,待取食24小时后,换新鲜柞叶饲喂,并固定每个养虫瓶的试蚕数为10头,每个养虫瓶为一个重复区,每个处理设10个重复区。同时,两个品种分别设不添食病毒的空白对照。定期除沙,并观察发病情况,记录发病数量,统计发病率,计算LC50,比较两品种之间的抗性差异,试验结果见表5。测得“墨玉”对NPV病毒的LC50值为5.821×103p/mL,对照抗大LC50为1.352×103p/mL,表明“墨玉”对NPV抗性比对照抗大高3.305倍。

表5 新品种“墨玉”对ApNPV抗性测定结果

2.2.4 新品种“墨玉”对微粒子病抗性测定

2018年春,分别制备2.4×105个/mL、2.4×106个/mL、2.4×107个/mL、2.4×108个/mL和2.4×109个/mL 5个浓度梯度的微粒子孢子悬浮液,取同一天眠起的3龄幼虫,“墨玉”和对照抗大各浓度梯度分别经口添食病毒液5μL,每浓度梯度每品种分别添食32头蚕,在相同室内条件下饲养,调查死亡率,结果见表6和图1。用DPS数据处理系统统计分析两品种对微粒子病的抗性,结果见表7。

图1 “墨玉”与抗大添食微孢子后的死亡率

表7 致死剂量(LD)比率测定结果

从表6和图1可以看出,“墨玉”对微粒子病的抗性高于对照品种抗大。表7中致死剂量比率的测定结果,“墨玉”与抗大对微粒子病LD50差异显著。

2.2.5 新品种“墨玉”百粒茧缫丝试验

2018年秋季,完成了新品种“墨玉”百粒茧缫丝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新品种“墨玉”百粒茧缫丝成绩

表8可见,新品种“墨玉”茧丝长比对照品种抗大长4.41 m,解舒率较对照高1.06个百分点,解舒丝长较对照长16.69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0.48 g,而鲜茧出丝率与对照相当。

3 讨 论

柞蚕新品种“墨玉”属青黄蚕血统,二化性、四眠五龄。其幼虫体色为宝石绿色,属深绿色系,相较于大多数二化性柞蚕品种的淡绿色系具有很明显的形态特征,综合其成虫具有的黑紫色前翅前缘脉标记性状,形成了该品种形态性状的唯一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品种鉴别的难度,对于解决我国北方柞蚕种市场管理松散,育种者知识产权难以维护的困境局面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其生产性能与对照品种抗大相比,增产9%以上,增产、稳产性好,同时抗病性也有所提高,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北方蚕区的气候特点,适合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二化性地区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柞蚕成虫幼虫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