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政策及其策略研究

2021-07-15 14:00景一伶
民族艺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数字化数字

肖 昕,景一伶

一、政策和社会推动下的数字文化产业

目前,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作为供给的新增长点,以内容为核心、数字技术为手段的数字文化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9年我国发布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十年的文化产业增速达到了全国GDP增速的两倍。从产业规模来看,根据2020年颁布的《数字文化产业就业研究报告(2020)》,数字文化产业游戏领域的就业人数约为274万人,而2018年中国权威数据研究机构伽马数据发布的《2018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游戏行业从业人数约145万人。从用户规模来看,数字文化产业用户量最大的网络视频用户在2020年达到了8.5亿,而2017年6月,这个数据是5.65亿。从文化和旅游部首次提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概念以来,从产业规模到用户规模来说,数字文化产业的增长量接近翻倍,这一增长量的实现主要依靠两大助力的推动。

(一)国家政策扶持和鼓励

自2016年国务院将数字产业列为“十三五”期间我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柱之一,并在其中指明了载体、形式、内容三个方向的发展路径,随后政府各部门连续颁布了大量的政策扶持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颁布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和《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以及《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①肖宇、夏杰长:《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国际比较研究》,《全球化》2018年第8期。等。2019年,文化与旅游部发布《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培育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以及发展注重创意的新兴文化产业是国家目前支持和鼓励的主要发展方向。2019年由国家六个文化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必须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2020年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文化产业数字化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针对这一战略建议文化和旅游部于当年11月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实现战略目标的五个工作重点。这些政策从内容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对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新冠疫情下的机遇和挑战

受疫情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受到了重大冲击,面临着文化旅游全面停止、夜间经济取消、线下娱乐关闭以及文化投融资进入低潮等困境。但数字文化产业的创作传播都在数字空间,无须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的技术优势使其突破了疫情的影响和限制,逆流而上,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仅以在线教育为例,根据天眼查的查询结果,2020年前十个月新增在线教育企业超过8万家,其中九家位列教育企业全年融资金额排行榜前十。在我国主要矛盾产生变化的前提下,为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并建立起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产业内生了高速发展的动力。后疫情时代的生产生活状态,则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偏向数字技术的融入,这种融入不仅加快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也会催生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交融,产生发展前景广阔的新业态。原有的数字文化产业也受益于疫情,在文化消费等方面突破了困境实现了质的飞跃,最典型的就是网络用户的付费习惯有了极大的改变,消费者对数字文化产品的依赖性有了明显的增强①蓝庆新、窦凯:《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如在线音乐的消费,根据2020年度腾讯音乐集团第三季度的财报,腾讯音乐同比营收增长量达到16.4%,付费用户数超过5000万。但同时,数字文化产品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数字文化产业如何在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实现民族文化自信,是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避不开的问题。

二、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虽然一直在进步,但是也不可避免各种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如下。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

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均衡存在于多个方面。一是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二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三是人才培养发展不均衡。

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主要还是由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引起的②李文军、李巧明:《改革开放4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其取向》,《改革》2018年第12期。,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城市比西部城市更早地开始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根据“十四五”计划,上海将在浦东打造千亿级的文化贸易产业平台,北京也在石景山启动了覆盖完整产业链的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项目的建设。中西部的数字文化产业则全体发展都相对较慢,短板在于资金和人才两个方面,需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选取合适的发展策略。

城乡发展水平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城乡之间文化消费的总量和层次决定的,无论在经济发达还是不发达地区,农村的文化娱乐消费都要比城市低③肖宇、夏杰长:《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国际比较研究》,《全球化》2018年第8期。。在乡村振兴政策的促进下,充分发掘农村市场,找到文化产业与乡村经济的交融点,不但能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能通过文化产业的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

人才培养的不均衡主要是指交叉学科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不足。数字文化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要求高校的学科设置不能单纯地进行计算机技术或是艺术类文学类的专门教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这几年设立的交叉学科培养的模式就很值得借鉴和普及。其中清华大学的培养模式是集合三大院系的师资,针对单一学科人才难以满足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要求的现状,建立了“多入口、一平台、多出口”的培养模式,对来自设计、计算机、传媒、物理和生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每位学生都拥有两名导师且来自不同院系,使学生的毕业作品在不同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实现技术的跨学科运用,为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探索有效的途径。经过数届毕业生的验证,清华大学已经证实了这种培养方式的有效性。

数字技术迭代速度快也要求从业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从近几年成人网络教育的火爆就可以看出数字技术的社会教育培训的需求量是十分惊人的,建立相关的社会教育体系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必然需求。

(二)市场规则不完善

数字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虚拟社会的高度关联性使得传统的市场法则在很多时候都无法发挥原有的监管监控职能,比如数字音乐版权虽然已纳入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却依然出现很多争议。拥有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的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司法纠纷,2018年至2020年仅公开资料能查到的就有600多起。著作权人在向平台维权的过程中暴露出侵权界限模糊、维权困难的问题。以喜马拉雅和著作权人王开林之间的传播权侵害纠纷为例,一审原告王开林胜诉,获赔经济损失15000元,双方均不服提起上诉,二审驳回王开林诉讼请求并要求原告负担案件受理费用,2020年5月12日的最终判决中原告王开林胜诉,获赔金额10000元。整个诉讼过程耗时两年,审判结果一波三折,赔偿金额也十分有限,主要争议点就在于个人用户的上传音频如何界定版权,作为平台管理方喜马拉雅应当如何监管音乐、相声、自媒体、书籍阅读等各种形式的音频版权问题。同样的版权纠纷还出现在短视频、公众号等各种在线内容分享平台上。文化产业生产链发展成熟的国家较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对应的措施,如法国在2010年、2012年连续颁布了《创新与互联网法》《文化例外2号法》①肖宇、夏杰长:《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国际比较研究》,《全球化》2018年第8期。,不但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环境进行了规范,还在国际上取得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先机。韩国则针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原有的《著作权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兼游戏制品法》②肖宇、夏杰长:《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国际比较研究》,《全球化》2018年第8期。等法规做了修订,以“文化立国”的战略强化韩国数字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完善的产业法规是产业成熟强大的标识。韩国当前的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输出文化产品转为输出数字版权,能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完善的数字版权保护法规。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2020年9月13日颁布了针对网络知识产权审理具体问题的两个文件,加强了对网络侵权的审判指导,也体现了我国对数字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改革的决心。

(三)资源开发不充分

我国既有着五千年传承的文化,又有着世界排名第一的人口数量,但无论是文化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中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创新性的开发。

在文化资源的利用上,空守宝山却依然不能避免一哄而上的重复性建设,为求短期经济效益盲目追逐热点,无论是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开放式大众创作数字平台重复模仿建设,还是同类型游戏的大量涌现,都形成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大批依靠政策支持的“非遗”传承项目,在创造性转化和资本化开发方面都还远远没有走上正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通过优秀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来带动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韩国在发掘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实现与游戏、动漫、影视等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上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文化资源利用做了良好的示范。

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大部分数字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都处于40岁以下的年龄段,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人或是传统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因为数字技术能力的缺乏而无法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要注重技术的进步更需要关注的是内容的传达,高龄的文化传承人所拥有的文化传承内容是新文化产业从业者所不具备的,除了以学习传承的方式使新的从业者同时具备文化素养和数字技术能力之外,使传统文化传承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文化产业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三、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策略

为更好实现“十四五”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目标,针对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一)数字文化产业均衡发展,推进本地文化数字化

针对各地区的文化如民族特色、风土人情、手工技艺等进行数字文化产业的开发,①王垚:《本土文化助推自贸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年第5期。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数字文化产业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可以对数字文化产业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再分配。

首先,以各地区文化为基础进行数字文化产业的建设可以加速区域性产业链的形成,以差异化的建设使全国的文化产业实现均衡发展。虽然西部地区在经济和产业启动时间上相对东部地区有着较大的劣势,但文化底蕴本身并不落后,甚至像西安六朝古都和甘肃的丝绸之路等在文化的深度上都是占据优势的。以本土文化优势为基础,以东部地区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经验为借鉴,西部地区可以跳过粗放型制造业的经济积累过程,借文化产业数字化的东风缩小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距。比如敦煌研究院针对敦煌的数字化建设,不但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超过三成洞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而且通过2016年上线了“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将数字莫高窟向全球分享,获得了超过1000万的点击量。敦煌研究院还以这些数字化元素为基础开发了九色鹿、飞天等系列文创,通过对敦煌文化元素的数字化转换将敦煌文化带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同时收获了社会和经济效益。深入发掘本地文化是我国各地区进行差异化的区域性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良好途径,也是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在经济上迎头赶上的机遇。

其次,本地文化数字产业的建立必然会带来人才的重新配置。目前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人才配置主要表现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密集型分布,北京、上海等文化中心的人才过度集中。近年来中等人才逃离北上广的趋势对数字文化产业的人才影响较小,各地区就业机会的匮乏是重要因素。虽然疫情期间数字文化产业发挥了数字技术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通过在家办公的方式实现了人才的本地回归,但实质上人才资源对本地的发展依然没有发挥大的作用。本地文化的数字产业化则会吸引数字文化产业的人才资源聚集,本地人才资源的归属感和对本土文化的熟悉程度都能使人才产生回归意愿,为区域性产业链的加速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上的助力,最大化实现本地人才的价值输出。

要实现对本地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各地在政策的制定上应当提高规范类和动能类的政策的使用②经渊、郑建明:《地方治理视域下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图书馆建设》2021年第1期。。一方面为数字文化产业的组织建设、绩效评估、业务管理构建合理的体系,另一方面为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的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先进推荐等激发动能的规定,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实现本地文化数字化产业建设的加速。

(二)打通文化产业数字化技术壁垒

乡村等文化基础落后地区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困境从数字化角度来说主要受到人才和技术两方面的制约。要改变城乡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均衡除了加强乡村文化基础建设之外,更要为乡村文化数字化的实现打通壁垒。

首先,要提高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的数字化技术水平。由于乡村振兴战略,大量的人才正在拥入乡村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建设中,但与之相关度较高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农学门类在数字化建设程度上比自然学科的理工类要落后很多,在以定量指标为评估依据的“双一流”学科名单中,人文学科只有52个,占比11.2%,而在占比77%拥有358个“双一流”学科的自然学科中,农学门类仅有24个①张庆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人文学科的生长困局分析》,《大学教育科学》2021年第1期。。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当建立一个异类学科协同交叉的良性生态平衡。交叉学科的设立可以很好地利用各学科的优势,使得参与乡村建设的优秀人才能够以多学科的视角更好地审视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乡村建设变化。截至2020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交叉学科名单中,人文学科为主导的交叉学科相对很少,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三个人文交叉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了一个人文交叉学科,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没有设立人文的交叉学科,只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立的艺术类交叉学科。更多地设立人文学科和农学门类的交叉学科,可以为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输送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的专门类人才,为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可能性。

其次,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应当关注我国乡村市场的需求,降低数字技术的准入门槛,提高数字设备的易用性。数字文化产业的建立,数字基础设施的构建是重要一环,在乡村的数字文化产业建设中,这一环尤其应当关注使用人群文化程度低的特性,为其设计的数字设备应当秉承直观易用的准则,从而实现数字设备更好的使用。“三农”领域和短视频直播平台在近年来的成功结合就是得益于短视频的易操作和易分享性,建立了个体务农人员和需求市场的直接沟通渠道,推动了扶贫兴农的新业态。各大平台不断改进的网络教育模式更是突破了乡村教育公共资源建设水平不高的制约,为乡村学龄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的教育水平差距。数字技术和设备在农村中普及,更有利新农人建立起与时代接轨的文化自信,为迎接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产生充足的内生动力。

要打通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壁垒,在政策上要采用跨部门协作的方式。在学科建设上利用教育部的政策指引加强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建设,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则需要文化和旅游部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指引,使市场关注到相应技术和设备的需求,调动开发积极性,为乡村的数字文化去除技术障碍。

(三)完善数字文化市场规则,完善数字文化评价体系

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内容才能保证数字文化产业持续发展。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数字文化空间将成为文化消费和国家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只有将数字文化产业引领到正向价值的规制上来,才能发挥数字文化产业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并成为文化价值创新的源泉。

数字文化的评价体系是数字文化产业正向价值发展的基础,健全的社会评判标准不应只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社会效益。比如在大数据的使用上,目前在数字平台阅读和观看内容的推送上所使用的大数据运算,其依赖基础通常都是消费者的过往阅读习惯以及其所处的年龄和生活环境最容易关注和产生消费的内容,这种运算的优势是可以短期内快速提高点击量以提升消费额度,但在长期看来有狭窄化消费者知识面和不利于创新内容推广等缺陷。而在电影市场上,关于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矛盾也一直存在②向光富,卫绪华:《著作权法秩序下文化产业逻辑预设的发现与启示——从商业电影中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矛盾切入》,《知识产权》2019年第4期。,在准入门槛更低的网络电影市场上,这一矛盾也表现得更加尖锐,流量的过高关注度和艺术水准的下降正在对年轻一代的审美造成负面的影响。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完善的评价体系筛选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产品,发挥大数据的分析优势为普通消费者输送正向价值的文化内容,才能真正使数字文化产业实现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价值功能。

在体系的建立上,要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充分考虑国情和审美情趣,以年龄和专业群体为划分标准,以科学数据为划分依据,建立一个健全、包容、理性的数字文化评价体系。

(四)加强数字文化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弱项,在传播和获取信息更为便捷广泛的数字时代,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在版权可以作为独立产品进行交易的背景下,数字文化版权的保护将为数字文化创新和文化的国际输出提供保障,从而更好地调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加强数字文化版权保护主要从立法建设、守法意识、执法力度和监管体系四个方面着手,提升版权保护的工作水平。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设上,我国在时间上稍显滞后,但近年来也颁布了相当数量的政策,全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完善。2014年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要求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努力成为知识产权强国。至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进一步提出了《2020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以及《2020年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暨强国建设工作要点》,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实施进行了下一步的部署,要求提高相关业务的服务质量、速度和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针对“互联网+”的修改,为加强数字时代的知识版权保护提供了思路。

针对数字文化产业创作和传播环境的特点,数字文化版权的保护还面临侵权边际的界定、监管体系的建设、维权成本的降低等问题。目前,类似短视频创意模仿造成的版权纠纷这类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而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又为数字文化版权的保护提供新的方式方法,这一切都显示出数字文化版权的保护是一个长期完善的过程,要坚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既定方针,顺应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式并不断做出调整,才能实现成为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目标。

(五)充分利用资源资本和市场的双重刺激

产业的发展,资本是基础。文化产业作为“十三五”“十四五”时期都关注的战略产业,受到各级行政区发展的关注,在政策的红利支撑下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如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央企业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成功案例以及《文化产业促进法》提出为投资环境做进一步的保障,而文化产业本身轻资产的产业属性又降低了投资风险,大量基金和银行系、保险系的资金都希望以债权融资的形式介入数字文化产业,使得数字文化产业出现资本多而项目少的局面。这种局面无疑是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的,资本对优秀数字文化产业项目的需求会激发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同时也要警惕项目方利用供需失衡的市场拉高项目估值引发资本泡沫。在资本的使用上,华录集团搭建平台吸收中小微企业建立创新共同体①陈润生、张黎明、韩建国:《从“中国第一录”到“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型科技文化产业集团”升级发展之路》,载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议论文集:《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18(第2届)上卷》,2018年,第9页。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以数字创意产业为构筑点,资本投入由财务型转为赋能型,不但能加强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型,还能促进文化产业更多地发挥赋能作用,催生新业态和产业链的构建,使文化企业由小弱散滥的状态进入集约化的发展,也能提高资本投入量的天花板,从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收益。

改革开放40年为我国带来了国民经济的飞跃,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诉求成为主流的市场需求②李文军、李巧明:《改革开放4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其取向》,《改革》2018年第12期。,而我国正在进行的消费升级又是以精神生活的满足和体验感的提升为主要追求,传统文化产业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暴露出理念落后、影响力下降、用户流失等问题,在资本投入为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条件的时候,市场的变化则从需求端为文化资源的创新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文化立法、制度改革、公共服务的跟进,不但能提高投资意愿,也能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使数字文化产业利用文化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内容为我国社会的转型提供精神支撑。

(六)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

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从高职院校进展到研究生培养阶段,单以数字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这一策略和相关政策的推行是有利于充分调动传统文化传承人的资源,为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推进贡献力量的。

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初衷是为行业企业输送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通常会与传统产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校企的深度合作将课程成果实现商业化①王红、苗强、李慧:《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1年第1期。,为高校人才提供实践经验。在“非遗”文创人才的培养中,这种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对教学双方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非遗”的技艺传承人找到了“非遗”文化新的传承环境,为学生增加传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具备现代知识的高校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带来新的思路和视野,这种双向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数字文化产业新人才的培养,还能为地方打造区域文化产业链中的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实现人力资源上的先行升级。

在政策上除了进一步推行鼓励政策,加深产教融合,还要督促升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技术能力、基本素养和项目执行等多种因素为评判依据形成符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逻辑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产教融合在数字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利用上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总之,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我国建立文化产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面临着技术革命、国内外社会环境等带来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政策指导、立法规范、市场引导等多种方法的使用,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必定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实现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数字化数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数字看G20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