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华旭
据赛迪智库测算,预计到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在这一价值巨大的链环中,低轨卫星网络与地面5G网络已实现深度融合。随后,在卫星与地面通信达成后,卫星通信的运营及服务也将陆续展开,近日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便将承担这一角色。
据赛迪智库测算,预计到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在这一价值巨大的链环中,低轨卫星网络与地面5G网络已实现深度融合。随后,在卫星与地面通信达成后,卫星通信的运营及服务也将陆续展开,近日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便将承担这一角色。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显示,在卫星互联网产业细分赛道中,卫星运营及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收入占比最高,2019年两者合计占整体卫星收入比例的93%,产业前景巨大。
如此广阔的前景和商机,各国都在布局。比如,4月27日,在距离此次发射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700公里外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了9颗商业卫星。再比如,4月30日,目前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商业航天公司之一SpaceX将60颗卫星送入了近地轨道,这是其“星链计划”的一部分,目标在2019—2024年间发射约1.2万颗卫星组网,为全球范围提供低成本互联网服务。截至目前,SpaceX已累计发射了1563颗“星链”卫星。此外,亚马逊、苹果、OneWeb等美国科技巨头也都相继公布了“造星计划”。
由于投入成本巨大,在中国,卫星互联网的重任由央企来承担更为现实。“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两大央企就率先提出了“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前者致力成为国内首套宽窄带结合的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后者则致力满足单颗卫星4Gbps的高速接入需求。目前,两大计划都已发射试验卫星。
当然,随着近年来航天发射技术突破及成本下降,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也开始进入市场。据《2019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内已注册的商业航天领域公司194家,较2018年增加37.6%。国内商业航天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航天企业共176家,占国内已注册的商业航天公司的90.72%。
虽然中国商业航天的赶超已经开始,但有限的太空资源却是摆在眼前的一大挑战。据悉,卫星按照轨道高度主要分为低、中、高轨三大类。其中,低轨卫星因拥有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等优势,成为卫星互联网的首选,但地球近地轨道只可容纳约6万颗卫星,预计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 57000 颗低轨卫星,低轨资源趋于饱和。而除开目前SpaceX已经发射的上千枚低轨卫星外,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的频率资源申请信息显示,目前申请进入美国市场的低轨卫星通信星座计划还有十多个。
但是,当前新兴的全球互联网市场仍存在庞大的空白区域,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落地,卫星互联网将迎来广阔的应用场景。如农业领域,会涉及到很多气象变化、地质灾害的变化,这时卫星互联网的科技水平和作用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提出的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卫星互联网和卫星科技的发挥。
此外,卫星互联网在航天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华泰证券分析认为,预计到2022年,全球低轨卫星互联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100亿—2000亿美元。
虽有千亿市场,但是产业如何落地是关键。卫星互联网具有建设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降低终端成本是未来卫星互联网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础。早在2019年初,中国电信就正式向社会各界提供天通卫星通信服务,卫星手机是其中的一项服务,大部分售价在5000元以上。只有当终端企业完成技术攻关,让卫星通信走进百姓市场,才能保证卫星互联网持续良性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