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人才管理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7-14 20:44杨莎莎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人才管理区域经济民办高校

杨莎莎

摘 要:民办高校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本身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两者均具有促进作用。民办高校目前存在教师人才流失、人才培养理念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其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今后,民办高校应当在激励机制、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培养理念和学科设置四方面下功夫,逐步促进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管理;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6-0060-03

我国民办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恢复,在此之前一直仅由公立学校开展高等教育。2008年,民办高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1],截至2019年,我国民办高校达到757所,其中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同比增长19%,在校生同比增长9%。民办高校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填补了人才培养的空白,又拓宽了高等教育的渠道,但是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此民办高校也需要向法制化管理迈进。

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民办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优化需要立足于区域发展的实际,从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民办高校发展中,“人”的因素不可小觑,特别是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优化高校管理体制,以及人才引进和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民办高校人才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相关经济管理理论,提出民办高校人才管理对策,对于民办高校人才管理体制的优化和高校长远发展均具有实际意义。

一、理论基础

在分析民办高校人才管理现状的原因中,涉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包含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需求五个方面,这五个需求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在高校教师人才管理中,由于相关的需求不能被满足,所以出现了人才流失等问题。

在研究民办高校人才管理对策时,还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薪酬管理理论认为,薪酬是有效约束和激励组织成员的方式,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将促进组织成员主动完成目标,同时提升员工归属感。公平理论认为,组织成员只有在感受到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时候,才会认为是公平的,并且受到激励去创造更多价值。民办高校人才管理中同样需要借助相关理论,提升人才的认同感,并获得相应激励。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虽然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但是总体来看,都认为应当通过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获得最大产出。不同理论派系的差异在于认为资源配置的重点和选择方式等方面是不同的。民办高校人才等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才能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

从目前的研究体系来看,民办高校人才管理主要涉及教师人才的引进和高校人才的培养两方面,大多数文献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来看,目前的研究侧重于民办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关对策,对于人才管理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二、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

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民办高校的良好发展必然会为区域的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同时推动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而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则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和环境。

(一)民办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一,民办高校立足区域需求设置学科专业,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最新修正,民办高校可以获得更多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因此可以依据区域内发展的需要设置学科专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2]。第二,民办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有效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区域经济要获得发展,离不开“人才”,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目的也在于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实现与区域内需求的精准对接,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民办高校其自身性质可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不同于公立学校的非盈利性质,民办高校一般学费收入较高,很多属于盈利性质,而在实现盈利目的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民办高校发展的影响

第一,为民办高校的发展营造优良环境。区域经济获得良好发展,民办高校则会获得更多财政支持以及税收优惠,从而为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区域经济的向好发展也会带动整个区域的良性发展,对民办高校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第二,推动民办高校改革进程。目前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优势,部分区域还需要推进电商经济的发展,而这些需求的变化将促进民办高校调整学科设置,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三,增強民办高校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区域经济要实现协调发展,则需要民办高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本地区实际需求培养人才,并完成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高校人才管理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高校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一方面,民办高校对教师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应用区域人才引进等相关政策。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民办高校应抓住机会,引进教师人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民办高校只有提升对这些人才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责任,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对学生培养能力的提升,可以推进产学融合。只有不断提升对学生的培养能力,才能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实现产学融合的目标。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获得所需人才,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区域经济向好发展。

三、民办高校人才管理现状及原因

从民办高校人才管理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师人才流失严重、学生培养缺乏科学机制等问题,导致民办高校无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教师队伍管理

从教师队伍管理来看,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人才流动大,人才流失严重。很多民办高校利用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了所需教师之后,有些没有兑现相关的承诺,有些则未能提供利于教师发展的优良环境,很多教师人才选择辞职或者跳槽,人才管理现状堪忧。第二,人才管理目标和定位不明确。一些民办高校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对教师人才的管理目标和定位均不够清晰,影响了后续人才管理体制的运行。第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民办高校目前教师队伍结构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不高,高层次教师人才缺乏,这也会影响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占比高,而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占比较低,也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从原因来分析,民办高校人才管理能力无法提升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薪酬激励制度不合理导致教师人才的生理需求满意度不高,职业发展缺乏保障则无法满足安全需求[3]。同时,社交、尊重和自我需求也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这是教师人才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办高校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管理问题仍然需要相关改革机制的推进,以及相应监管机制的完善。

(二)人才培养管理

从高校学生培养来看,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理念滞后。目前来看,一些民办高校并未从传统育人理念中转变过来,依然只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第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脱轨。很多民办高校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时仍旧将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的二维目标放在首位,这必然导致培养模式不科学、不合理。第三,民办高校学风建设水平需要提升。学风建设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学风建设必然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实际上很多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较差,不能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氛围,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从原因来看,第一,学校发展定位不准确。民办高校具有盈利性质,这是其与公立高校的本质区别。因此,部分民办高校虽然确立了如“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但在实际发展中仅仅依靠招生维持运营,并未按照目标定位发展。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第二,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与人才培养计划不符。从区域内来看,一些地方企业需要财会型人才,而民办高校对财会专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或者未设置相关专业,仅从增加收入的角度考虑专业学科设置,不利于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第三,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民办高校虽然提高了对教师人才队伍的管理和重视程度,但是对社会所需人才的管理仍然不够重视。

四、民办高校人才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各方发力,共同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需要高校为区域发展输送所需人才。在分析民办高校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后,本文提出人才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主要从教师人才队伍和学生人才培养两方面进行思考。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教师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应当满足其五个层次的需求,从而打造精英教师团队。特别是薪酬激励,能够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从而改善民办高校人才流失的现状。一方面,优化薪酬体系势在必行。民办高校在构建薪酬体系时应遵循成长性原则,随着教师能力以及资历的提升,让其获得合理报酬,增加其归属感。同时,还应注重激励性原则,帮助民办高校更好地实现人才管理目标。另一方面,构建激励机制应兼顾公平。依据公平理论,只有构建公平的激励机制,才能提升教师人才队伍的主动性,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提升社会服务意识,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建立多层次人才评价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第一,在人才引进环节应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评价要素的选取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可以从基本素质、综合素质、流失风险等方面进行考量。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借助人才引进的政策优势,为自身找到所需教师人才。第二,在教学环节也需要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可以从教学成绩、研究成果、学生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设立评价指标,从而有利于教师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第三,评价结果与薪酬、职称评定等工作挂钩。将相关要素进行融合、挂钩,教师才能够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高校本身也可以避免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三)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一,从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新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应用型人才,因此,民办高校也应立足地方需求,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第二,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民办高校可以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会“从出口找培养方向”,为在校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更多所需人才。第三,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多层次、综合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包含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还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同时联合企业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四)学科设置遵循全面、实用原则,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人才管理体制及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民办高校应当开展的重点工作,借助人才优势才能实现自身的稳步发展,同时完成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职能。民办高校设置学科专业时,应当以地方性和应用型为两大抓手。以某财经学院为例,一直以立足地方,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为目标完成相应学科设置。同时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区域内企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就业率达到97%。由此可见,合理的学科专业设置不仅可以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重点提到,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充分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特别在高校教育中,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民办高校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分析民办高校人才管理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时,需要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民办高校人才管理能力提升应双管齐下,教师人才管理方面,应从激励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入手,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提升教学能力;人才培养方面,民办高校应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区域内企业输送人才,推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20-05-20.

[2]  高宏赋.构建融合发展共同体: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的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20,(5):26-29.

[3]  蒋佩君.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民办高校人才流动问题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5):165-166.

猜你喜欢
人才管理区域经济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铁路局站段青年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家族企业社会化的瓶颈研究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激发煤炭企业人才活力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试论企业海归人才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