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建构课程游戏化活动的安全支架

2021-07-14 21:13朱凤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构材料游戏

朱凤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将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融入活动中,在一日活动中增加了游戏内容,扩大了游戏范围;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形式更多样化;让幼儿能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幼儿在游戏中显示出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常常会听到教师担心的话语,“课程游戏化要让孩子绝对自主,不要老师指导”“课程游戏化与幼儿安全相冲突”……言语间充满了不安与困惑。为此,我园以幼儿发展为中心,通过寻找发现、反思解惑、行动规避三步骤,努力建构课程游戏化活动开展中的安全支架。

一、寻找发现

发现1:户外玩水池无进入台阶,外围用栏杆围起,留两个进出口;沙池区没有水源,幼儿想玩湿沙,需到班级去取水,玩沙后,幼儿手上、鞋上、工具上的沙,要走回班级后才能清洗;大型玩具上站着较多的幼儿,滑梯预备区拥挤。

发现2:师幼收集了树枝、棉花、纸盒、海绵、油瓶、矿泉水瓶等资源,堆叠在一起,没多久出现霉斑。大范围收集纸盒后,区域隔断有的由纸盒代替,原有的木质橱柜似乎多余了。

发现3:户外活动投入大量运动材料,如轮胎、油桶、竹梯、竹竿、大型长板、独轮车等,教师和幼儿对材料都不熟悉,导致幼儿使用过程中惊险动作层出不穷。

发现4:教师将游戏活动全部搬到室外。操场上建构区的大型积木、体锻区的大型玩具、超市中幼儿的来往身影、娃娃家小帐篷中的锅碗瓢盆……热闹中隐藏危险,简单地将活动搬到室外,规则、教师课程游戏化的意识不到位,不仅存在安全危险,幼儿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

发现5:户外活动时,为了方便幼儿喝水,教师采用了让幼儿自带水壶的办法,但幼儿的水壶材质不一,有些水壶材质在高温时并不安全,随处放在地上也不卫生。

发现6:教师过于“旁观”,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发现不了,有的不置可否。

二、反思解惑

反思1:幼儿园基础设施的安全支架并未建立在幼儿游戏的需求上,造成其玩水不便,每次玩水用水量大,更换水费时费力;沙池在建立时未考虑周全,没有设置水源,造成幼儿取水和游戏后清洗的不便;大型玩具上幼儿集中,滑梯、楼梯易造成冲撞,单一的滑梯功能局限了有自主游戏想法的幼儿。

反思2:家园联动收集物品使园内资源不断充实,但在物品收集过程中,未及时清洗、晾晒容易使物品霉变,卫生无法保障,不加处理直接使用会影响幼儿健康;众多物品闲置不仅浪费资源,也打击亲子共同收集的热情;废旧纸盒的材质注定其在摆放过程中,会产生损耗;原有的木质橱柜不用,浪费资源。因此,物品卫生、安全是需要首先考虑的,物品存储、分类的方式应更科学规范,收集物品应根据课程需要以及幼儿发展来进行。

反思3:投放丰富的户外活动材料,其初衷是为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因此,教师在投放时应对材料的多样化玩法有充分的了解,着重考虑其是否适合本地特色、本园特点以及幼兒活动能力等因素,且材料是否能保证游戏活动的常态化。游戏作为幼儿自我表达的自然媒介,教师应在尊重、平等、亲切的氛围中建立游戏规则和秩序,有序投入材料,让幼儿有认识的过程,不至于太兴奋,能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反思4:游戏的区域划分、桌椅的摆放要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材料、器具投入更要根据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应注意倾听幼儿的心声,因地制宜地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反思5:幼儿的机体生长需要不定时喝水,教师应慎重考虑带水壶的可行性,与家长沟通购买安全的水壶,或由幼儿园设置户外喝水点,准备相应的杯子。

反思6:教师需要厘清课程游戏化理念。

三、行动规避

(一)改造调整,规划审视,提供支架

行动一:改造设施,增加所需

1.改。户外是适合幼儿积累经验的环境,教师应立足幼儿视角,因地制宜地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如幼儿园的塑胶跑道功能单一,且在夏季阳光正盛时,缺乏为幼儿遮阳防晒的场所。我们将集攀爬、平衡等功能于一体的藤架移到跑道上,为幼儿提供了新的活动场地。跑道旁的灌木丛阻碍了幼儿进入草坪,考虑到灌木枝硬会给幼儿的户外活动带来隐患,移除了灌木丛,植上松软的草坪,与旁边的小木屋一起成了户外娃娃家的最佳场所。真实的沙池、水渠、草坪、种植园等,给予幼儿真实的游戏体验,消除安全隐患,还积累了游戏经验。

2.增。我们在水池、沙池、种植园、户外美术区都增加了冲洗池。冲洗池和水龙头的设置,参照幼儿的身高,做了高低两种不同尺寸,幼儿抬手就能操作。水池的落水管处增加了蓄水池,进行雨水的收集、过滤,通过观察、探究、实践引领幼儿节约用水,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沙地的冲洗池配备了可伸缩的花洒,方便幼儿抽出冲洗脚和鞋子;种植园的冲洗池,提供水盆、水壶,供幼儿用水壶接水浇灌植物,用水盆装水清洗果实;户外美术区就近增加的水池,为幼儿调制颜料、洗涮美术用具提供了便利。冲水池的增加为幼儿自由自主的探索活动提供了安全后盾。

行动二:场地规划,筛选材料

我们对幼儿园现有资源进行梳理,将暂时不需要的资源统一归入资源室,将需要的户外器材进行了重新规划,增设了分类箱和标记。按照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爬等项目特点,将户外大场地分成7+1模式,7个场地供7轨班级进行循环游戏,1个场地为机动。同步在户外沿墙补充器具架、器具筐,便于幼儿取用、整理。

在调整过程中,教师提供了板凳、梯子等材料,但随着游戏时间推移,教师发现有些很好的组合方式,幼儿却慢慢放弃了,用来发展钻爬、跳、投掷、平衡的器具,在幼儿的游戏中却有了多方位的创新。于是教师及时反思,不应以成人的立场和思维来设计场地、提供玩具。教师重新征求幼儿的意见,聆听幼儿的游戏需要,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以低结构可组合的器具为主,提供了各种形状的木板、油桶、轮胎等,再次游戏时出现很多精彩瞬间:一块滑梯板和轮胎组合,成了攀爬滑道;有半圆形洞的大型建构材料成了幼儿野战游戏的碉堡;长条木板两头分别搁在两个轮胎中,幼儿站在木板上,随着轮胎滚动,小心翼翼地移动身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发的游戏虽然惊险,但却在控制中,能体现自主创新的游戏精神,又规避了不安全因素,积累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提升意识,关注观察,主动防范

行动一:增强意识,规避安全隐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应努力提高意识,既不因高控行为使幼儿失去自主性,形成虚假游戏,又不能放任不管,让幼儿在游戏中频出状况。我们从区域数量、内容、地域规划、材料提供、规则制定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反思和调整。区域设置以室内为主体,根据空间及游戏需要,适当扩展到室外。如娃娃家去户外春游野餐,可带着小旅行箱出发,旅行箱既利于物品整理又易于移动;大型主题建构活动可搬至户外,让幼儿有自由创造的空间。室内区域的设置在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同时,要考虑游戏中人员行动路线的合理性、动静适合度、内容联系性等。游戏中如幼儿鞋带松了、衣服湿了、情绪激动等细节,教师更要密切关注。只有教师安全意识常驻,主动防范,规避安全隐患,幼儿的自主游戏才能安全、愉悦。

行动二:观察支持,建构风险经验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调动多感官去体验和探索,教师需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度、活动的挑战性、材料的适宜性予以观察,关注何时介入幼儿游戏、如何提供支持策略,帮助其建构相关经验。以建构区“大桥”为例,幼儿建构“大桥”时,由简单的平桥——拱桥——立交桥——三层立交桥——坡度衔接环形公路,作品逐渐丰满。然而,在一次活动中,一阵风将立交桥吹倒,幼儿被惊到,不知躲避,场面一片狼藉。教师及时帮助身边的幼儿躲开,但并未加入整理的队伍,而以欣赏鼓励的眼光看着幼儿,等待其自行处理,用镜头拍下现场情况,及幼儿继续搭建的情节,在活动结束后的交流环节中提出问题,讨论支持策略:“如何搭建大桥能挡住风吹,怎样才能更牢固?”“哪些户外建构材料更适合?”“遇到此类情况该怎么做?”“如果发生状况,如何避险……”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分享体验(玩的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新玩法等),提供支持策略,调整材料,共建规则,共商防范不安全情况发生的对策,更让幼儿感受在一切情况中,人始终是需要第一保护的。在这过程中,师幼不仅一起丰富了游戏内容,更帮助幼儿积累了相关防范风险的经验。

(三)自选自护,自主创造,体验快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相信幼儿也有自护的本能,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地快乐游戏。

行动一:自主探索,自主自立

熟悉游戏材料。根据幼儿游戏需要每次投入材料前,教师会和幼儿一起了解材料的材质,熟悉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说一说在玩的时候如何操作更合适。分批投入轮胎、未组装的大型玩具组件、梯子、木板等低结构材料,在熟悉材料的同时,鼓励幼儿自主设计玩法。大型玩具组件在幼儿的手里被设计出多种玩法:滑梯板和轮胎组合成滑道,架在沟渠上成小桥;短木板和小车轮胎组成平衡板……幼儿在不断熟悉材料、不停调整玩法的过程中,掌握了材料的特性,积累保障安全的基本方法。

幼儿在自护本能作用下,动作也常常会自我调整。如在走完木凳后,有的幼儿尝试蹲下身体,慢慢跨跳下来,随着几次尝试,幼儿走到木凳顶端后会直接屈膝跳下。在翻越“云梯”下来时,有的幼儿翻到离地最近时落地,发现没有危险,掌握落地安全动作后,会尝试在云梯中部直接跳下,这些都是幼儿基于自己能力判断出的安全动作。教师要相信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放手等待,让幼儿有机会去锻炼这种本能,便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行动二:自我调整,自由自在

自己游戏自己设计。雨天、雾霾天的时候,幼儿的运动会转向室内,但室内空间局限,幼儿动作得不到充分舒展,常常会出现磕碰状况。教师可根据不同空间,与幼儿不断探索调整玩法,积累经驗,掌握保障安全的方法。如依靠楼梯展开的穿越封锁线活动,开始幼儿在楼梯扶手系上松紧带,但穿越封锁线时硬质台阶会磕到膝盖;大家讨论后增加了软质材料(垫子),但下行速度快,上去速度慢,导致下滑处拥堵;再次讨论后,幼儿在平台处增加触摸松紧带的动作,不仅调整了运动量,更让快速下行活动得到缓冲。整个游戏过程,幼儿不断讨论,自我调整,自主设计方法、规划路线、完善规则,后来又增加了滑行拉绳,增加上行木板,游戏难度增加,情节更加丰富。在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的动作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自我调整,从高处下滑时,幼儿身体有向上、向下的不同姿势,有抓绳子的,有直接下滑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习得自我防护的技能。

行动三:自主排查,自始至终

寻找身边的不安全。树枝上的突节、花枝上的尖刺、松动的窨井盖、草地上的小泥洞……各种生活中的小细节,幼儿边寻找边解决这些不安全的因素,一个个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也出现在眼前:树枝上绑上胶带,小心地剪去花刺,窨井盖上画上标记,草地上小泥洞旁插上小旗标志……幼儿在游戏中玩出了规避不安全因素的方法,还制定出安全的游戏规则。

游戏中的角色体验让幼儿安全行为得到强化。在户外自行车道上,小警察不仅负责指挥交通,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在草地上发生的“撞车事故”,警察及时处理,用树枝绑受伤的腿……幼儿在体验中大大提升自我救护的能力。

践行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我们必须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弹性安排一日活动、合理调整和充分利用资源、将观察与课程有机联系,提供安全支架,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迸发出创造精神,在自我创造中提升自护能力。

猜你喜欢
建构材料游戏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可爱的小瓢虫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