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农场:美在自然·暖在人心

2021-07-14 20:59朱海英张毓蔡昊音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树根柿子鲜花

朱海英 张毓 蔡昊音

开栏寄语:

从本期起,本刊开设“编辑探园”专栏。我们的朴素想法是,有关幼儿教育的理念,不能也不该仅仅存在于书本或者教育者的头脑中,而是应该体现在生动的教育实践里。因此,开设本栏目的初衷,是想通过一所所幼儿园活生生的教育故事,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实践和思想呈现出来。或许这些故事并不完美,蕴含其中的思想也并不成熟,但如果能给读者些许启迪,或者引发一些思考,也总归是一种收获。

本期,请跟随小编一探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的草与木,人与事,温情与温度……

园长寄语:10年前,刚入幼儿园,我很迷茫,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直至幼儿园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开心农场,我仿佛把自己带回了童年时代:林间奔跑、草地打滚、水中嬉戏……在大自然里,和孩子一起,倾听风的声音,嗅闻叶的气息,观看四季的色彩,品尝自然的味道。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光里,学会用身体去拥抱生命的维度,更用心去爱这个世界。让每个孩子拥有值得回味的童年,成了我园永恒的价值追求。

——朱海英

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南幼”)地处江阴城市南花园——南闸街道,创办于1949年,是一所江苏省公办优质幼儿园。走进南幼,一个紧靠园所1000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总会引来幼儿园观摩、学习者的惊呼和好奇。

曾经,农场只是一个果园,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绿植和景观灯,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自江苏省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2016年,园所抓住机遇,为儿童争取权利,让这休闲场所成为幼儿园的特色资源。其间经历了学前教育与经济发展(农场时值一个多亿)的力量博弈,也经历过教育需求和休闲需求的认知碰撞。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在街道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师幼、家长的共同参与下,从课程资源的视角,园所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对农场环境进行了适宜性改造:一是让生物种类更多样,增加了更多孩子们能感受到四季变换的树种和花卉等,果树种类从10种变成了20余种,鲜花应季而开,菜园、中草药园中的植物更加多元。二是开发更多互动空间,留出可以种植体验的地块,移植各种大树为幼儿运动探索提供可能,并设计了环绕农场的水源区和角落饲养区等。三是为儿童全天候参与活动做保障,增加了雨棚、长廊、工具房等,让孩子四季的户外活动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我们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添置了丰富多元的游戏材料,以满足儿童运动、游戏、学习探究的需要。原来的果园逐渐成为孩子们游戏和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孩子们给它取名“开心农场”。从此,幼儿园以开心农场为载体,在《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的引领下,开启了“在自然中学习”的项目活动研究,让课程实现了“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初步变革。在这里,孩子是永不褪色的课程“主角”;在这里,老師抛开繁复与冗杂,尽心守护童真与童心;在这里,每一处环境都真实记录着孩子们探索的故事。

春生,亲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和煦的春日,孩子们脱掉厚厚的棉衣,穿梭在开心农场。顺着阳光温柔的轨迹,总能发现大自然的小惊喜:小麦抽穗了,蚕豆开花了,草莓结籽了……

一粒种子洒落在泥土中,意味着一个生命的开始,也意味着一次探索的开始。

种植日记——记录一段生命的历程。种植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活动。看着那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埋入泥土,孩子们的心中便开始有了期待:种子会发芽吗?要几天才能发芽?它们会不会生病?……于是,一本本种植小日记就诞生了。有的记录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时间;有的不仅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还记录自己浇水、捉虫、施肥等管理过程;有的孩子甚至会记录自己当天的心情。当然,年龄不同,日记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小班孩子结合图片用粘粘贴贴的方式记录;中班孩子用添画或粘画组合的方式记录;大班孩子则会用不同的表征方式记录自己与植物间发生的点滴故事。

从种子入土到成熟收获的时间是漫长的,甚至有时会发生意外。种植日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儿童建构生活的经验,体悟自然生长的秘密,感受生命成长的不同,从而获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初体验,其中也生发出自身的坚持性和责任感。

鲜花节体验——感受一片自然的美好。过节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事情,当孩子们投身节日氛围时,他们就会自觉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不由自主、全神贯注地参与、探索、体验。凡是孩子们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经验,往往记忆特别牢固。

三月,在农场随便走一条小径,总能邂逅一树繁花,三色堇、羽衣甘蓝、桃花、蚕豆花、紫罗兰……这里一片,那里一丛。孩子们沐浴在花海中,充满了好奇与惊喜。于是,孩子的学习从与鲜花相遇开始:或几个人围在一起细细观察、讨论与记录;或拿起植物标本小心收集;或用手机拍摄,回头和老师、同伴分享……统计鲜花种类、猜想鲜花作用、创意鲜花造型……一年一度的“鲜花节”就这样拉开帷幕。

在鲜花节体验活动中,孩子可以跟鲜花亲密接触:“花之味”——制作鲜花糕点、品尝花茶;“花之舞”——穿上汉服、跳起国舞;“花之艺”——制作干花香包、手链、花环;“花之趣”——利用农场中的山坡、轮胎山设计游戏情境,体验竞赛的乐趣;“花之器”——在各种各样的器皿上,画出独一无二的花朵……一幅幅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在鲜花节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按自己的节奏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荡漾在脸上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美丽、灿烂。

果树档案——珍藏一份永恒的记忆。开心农场现有果树428棵,树龄3~15年,“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每棵树的成长各有不同。果树档案是老师和孩子对喜欢的树木共同构建的个性档案,档案中记录了树木在农场安家的时间,随着四季的变化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曾经发生的故事,或者枯萎凋零的一刻,当然也记录着死亡的时间,这些都成为一份独有的资源。在南幼,一直坚持着“果树档案”的传承,活动充满了仪式感:每年6月,大班幼儿毕业前夕,都会开展隆重的果树档案交接仪式,大班幼儿会亲手将果树档案郑重其事地传递给中班幼儿。一届又一届,传递的不仅是一本册子,对孩子们而言,更是一份责任与关爱。

夏长,儿童的学习在自然中悄然发生

开心农场是孩子们学习发展的最佳场所,是美感体验的最佳场地,是生命教育的理想载体。夏天,孩子们可以和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沙一水进行平实却又深刻的对话,体会自然的奥秘。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自然、灵动、趣味”的环境中开展的“畅游日”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畅游日活动是以儿童兴趣为导向,以同级组或跨班组的联合班为单位,在单位时间内,整合农场独特的教育资源,通过教师的推动与组织,儿童借助各种自然材料,在与自然材料的互动中,尽情体验自由宽松、自主自律的游戏氛围,诠释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发展经验,让儿童的学习散发光亮的一段旅程。

一泥一世界,有水更疯狂。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一场大雨过后,在高高的山坡旁,孩子们想挖一条水渠帮助周围的花花草草引水。有想法就会有行动,在老师的支持下,他们通过实地勘察——发现问题——讨论方案——计划尝试等一系列活动成功解决了问题。有了引水的成功體验,有些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的孩子看到大坑里渐渐变湿的泥后,竟大胆脱去鞋袜,在泥坑中来回走动,一边走一边喊着“好玩,真好玩”。有了与泥的亲密接触,孩子们的想法变得越来越多:拿来梯子,横放在泥坑上形成一座“天桥”,搬来砖头砌城墙、造房子,建起了心中“坑里的城堡”……

在这里,孩子们较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联想,随意“张冠李戴”。他们在玩泥巴过程中“天马行空”,点子越来越“疯狂”:随手拿一团泥装在杯子里,加点水再加点泡泡液,捣一捣、吹一吹,大大小小的泥泡泡慢慢冒了出来,在阳光下闪着彩色的光;抓一坨泥巴,在手心揉一揉、团一团,接着投向系在两树间的大白布上,“噗”一声,白布开出了一朵朵大大的“花”,孩子们的笑声瞬间回荡在林间;把大团泥巴搓出个圆球,叫它“篮球”;在选型各异的泥团上按个手印,添上几笔,就变出了小鹿、树林、鸵鸟……在这种无拘无束、高峰式体验的“泥水游戏”中,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的释放,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在经历了“畅玩——泥泥水水大世界”后,“欢乐树派对”“奔跑吧,蔬菜”也闪亮登场,“畅游日”活动让农场有了更多童年的味道。那些树下安静玩耍,水中戏出快乐水花的怡然状态,定格在童年记忆中,也悄然治愈了老师忙碌工作中的那些焦虑。

秋收,收获的不仅仅是果实

秋天的风、秋天的叶、秋天的果、秋天的阳光,构成了一幅开心农场美景图。在这里,孩子们采摘、分享、记录,诠释自己对收获的理解;在这里,孩子们猜想、计划、合作,体验劳作的快乐;在这里,孩子们亲力亲为,体会收获的不易,摘柿子、掰玉米、挖红薯、捡银杏、收莴苣、摘枸杞……

遇见柿子,硕果飘香——主题活动的持续建构。农场里的50多棵柿子树,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了黄灿灿的柿子,于是有关“柿子”的主题课程也应时而生。孩子们走进农场,发现地上有掉落的柿子,充满了好奇,对柿子掉落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猜测:有的说柿子太熟了,有的说柿子长得太大太重了,有的说柿子被虫子咬了,还有的说柿子被风吹下来了。意见不统一,那就自己想办法验证。孩子们从书本上、手机中、电脑里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柿子虽多,但有的树很高,怎样才能摘到高处的柿子成了一门大学问。孩子们在校园里到处搜集可用的工具:他们滚来了油桶,找来了A字梯,还在树干上架起了长竹梯,经过一一尝试与验证,孩子们发现长在低处的柿子只需要一个油桶、一张A字梯就能轻松摘到,长在高处的柿子则需要长竹梯和采摘器才能成功摘到。有的孩子将材料组合在一起使用,摘到了最高处的柿子。

柿子摘下来了,好激动呀!品尝的时候才发现:有的柿子又红又软,吃起来很甜;有的柿子又硬又涩,根本不好吃。怎么才能让柿子快些成熟?孩子们又开始了探究。通过亲子调查、梳理汇总,孩子们找到了用苹果、梨、香蕉、大米等焐柿子的多种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一大堆柿子吃不完,怎么办?时值重阳佳节,孩子们倡议搞个柿子义卖活动,赚钱买礼物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

柿子摘完了,黄黄的柿叶在枝头摇曳,柿叶可以做什么?孩子们的想法多多,最终他们决定做一罐柿叶茶。这下孩子们又忙开了,摘柿叶、洗柿叶、烫柿叶、泡柿叶、晒柿叶、撕柿叶、炒柿叶、挑选适合存放的容器、设计柿叶茶包装的LOGO、把柿叶茶送给喜欢的人。在浓郁的柿叶茶香中,柿子主题活动告一段落。

在有关“柿子”主题活动的开展中,老师们根据以往经验对课程推进方向进行了初步架构,但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放慢了节奏,多了一些耐心和等待,让儿童与自己的发现相遇,并积极回应他们探究的需求。

秋天,收獲的不仅仅是果实,更是一份快乐与成长。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指出: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在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十分珍视开心农场的独特价值,把收获季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视为隐藏着无限强大的学习与发展的契机,并关注每一个活动细节,赋予其非比寻常的教育内涵,吸引和支持孩子与环境、材料、同伴、事件等积极互动,拓展其生活与成长的意义。

冬藏,藏不住孩子们热爱自然的心

冬日的农场虽然缺少了果实绿叶,却依然生机勃勃。孩子们像冬天里“悦动”的火苗,温暖了冬日的开心农场。给果树绑稻草、刷石灰、松土堆肥(孩子们用蔬菜、水果、厨余垃圾等自制肥料)……在老师和园林工人的引导下,孩子们总是不怕严寒,热情满满地做着项目活动探究。

奇妙的寻根之旅——项目活动的弹性生长。11月,主题活动“奇妙的根”持续开展了一段时间,孩子们通过亲自种植、观察、比较、探索,发现了植物根的生长过程及样态。同时,他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蔬菜和小草的根,一下就拔出来了,可是大树的根却拔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大树的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每年冬天,园林工人都会对农场的果树进行修剪,对死去的树木进行清理。为了给儿童提供发现和探索的机会,我们要求把死树根留在泥土里。有了探究树根的想法,孩子们自然就与树根不期而遇了,他们决定把树根挖出来。在勘察了树桩所处的地理位置后,孩子们决定将现场定在柿子林里。原因是:树根又多又粗、地方宽敞易施工。在开挖之前,孩子们对“树根有多大”进行了猜测,有的说跟树干一样粗,有的说下面会很大。为了留下猜测痕迹,他们用雪花片、绳子等进行了围量。每一次挖树根活动之后,孩子们都会对露出泥土的树根再次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自己的“刨根日记”上,通过一次次的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挖树根的过程中,挖到的石块、玻璃片、细铁丝、蚯蚓等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小惊喜。除了惊喜,孩子们遇到的意外也不少,挖着挖着树根断了,这下孩子们可犯了难。怎样才能在不破坏树根的前提下把树根挖出来呢?通过探讨,孩子们提出更换工具,用玩考古游戏的小铲子、小耙子、小刷子等作为挖掘工具,并小心操作。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渐渐掌握了方法,但问题又随之而来:泥土太硬,小铲子歪了。孩子们第一时间找来了水桶,用水把泥土浇湿。可湿润的泥土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泥土变黏了,不仅不好挖还容易弄脏衣服,于是,孩子们穿上了雨衣……

就这样,孩子们不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一步步的探究中发现树根的奥秘,逐步解开自己的疑惑。

项目活动中儿童经历了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准备材料、分组合作、得出答案等过程,经验在不断生长,情感在不断升华。项目活动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儿童可以决定活动的发展方向,老师只是初步预设活动线索,和儿童共同规划、推进活动进程。

四季物语,用果实致意耕耘。在南幼,老师们如同一个个快乐的“农夫”,他们相信:希望总能开出花朵,付出也都不会徒劳。一径浅香,浓情几许。当环境与课程融为一体,孩子们的学习更贴近自然、返璞归真,孩子们每天脸上都泛着光,心里都沁着暖,这便是“舒展生命、乐享成长”办园理念的自然而真实的写照。

猜你喜欢
树根柿子鲜花
为啥扔了
秋落柿子红(油画)
巧夺天工
捡柿子
树干和树根
来自柿子的烦恼
鲜花铠甲
自己熟的柿子
留住鲜花
鲜花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