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萍
我园后面有两个部队驻扎,神秘的军营、嘹亮的军号、勇敢的解放军叔叔让幼儿十分向往,随着部队随军子女的入园,幼儿园与部队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幼儿如愿以偿地参观了军营,近距离观摩了解放军叔叔的日常生活。基于幼儿的兴趣,我园创设了“野战部队”户外游戏区。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如何基于儿童视角,建构“互动型”户外游戏场成了我园研究的课题。
对于幼儿来说,户外游戏场不仅是进行游戏与娱乐活动的地方,更是与自然和谐互动、学习交流和发展身心的场所。但以往的游戏场创设,教师只注重基础区域的划分和硬件设施的添加,常忽略以下问题:
1.拘谨空间限制互动。幼儿在玩野战游戏时,比较喜欢聚集在山坡顶部,但坡顶面积小,存在安全隐患,幼儿也无法长时间游戏;游戏场的区域划分呆板,不能满足幼儿各种动作发展的需求;同时储物间离游戏场较远,幼儿取用、归置器材费时,造成时间的隐形浪费。
2.游戏材料单向互动。教师整理材料后发现,野战游戏区有木箱、迷彩服、帽子、玩具枪等现成的游戏材料,这些材料单一、固定,且缺乏低结构材料,造成材料和材料之间缺乏联系、幼儿和材料之间缺乏充分的互动。
3.师幼沟通缺乏互动。教师担心户外游戏中的挑战和危险,自作主张,规避使用具有挑战性的设备及材料,设定了过多的游戏规则,导致幼儿与活动环境缺乏充分互动,限制了活动的多样化发展。
基于此,我园将游戏场的改建目标指向“互动”这一关键词,在幼儿园户外游戏场中融入“儿童的想法、儿童的情感、儿童的节奏、儿童的发展”,努力实现多维游戏的有效互动。
随着对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儿童立场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只有追随儿童、尊重需要,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形成有效的多维互动模式,才能提高户外游戏场活动的质量。
(一)幼儿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
面对不同的个体或者人群,幼儿有不同的互动模式,大致归纳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幼儿与自我的对话,这是一种高阶的思维模式,通过这样的心理活动建设,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思考能力。第二类是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教师通过连续观察幼儿在户外游戏场的互动交往,能研究和了解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第三类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户外游戏中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他们可以利用激励式互动策略,如情境感染、语言催化、情感分享等方式给予幼儿帮助;利用追随式互动策略,如环境创设、变换调整、耐心等待、及时反思等给予幼儿鼓励;利用挑战式互动策略,如问题质疑、启发思考、推动深化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表现力。第四类是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针对户外游戏场的创设,通过“方案征集令”“部队爸爸来园啦”“飞行员的一天”等家园合作活动,提高亲子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走进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
(二)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互动
1.幼儿与游戏材料。游戏环境中的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引导幼儿与环境中的游戏材料进行多元互动,有利于提高游戏的质量。
(1)和材料的颜色互动。利用自然季节形成的不同视觉变化启发幼儿深入进行场地活动。如秋季时落叶铺满了游戏场地,教师可组织幼儿观察、捡拾落叶,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的落叶给自己制作迷彩掩护帽。唾手可得的自然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探索与创造的多种可能。
(2)和材料的声音互动。对于环境中的声音,幼儿通常比较敏感,开放性的材料更适合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听,锅盖一敲,红蓝两队的对弈战开始了;通过有规律重复的声音模式,让幼儿有节奏地练习齐步走;幼儿还会运用各种自然材料撞击发出的声音,来给自己的战队加油助威。在互动探索中,幼儿丰富着自我的表达。
(3)和材料的材质互动。触觉作用于幼儿认知探索的过程。幼儿在亲自体验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材质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物体的理解。如粗细纹路的滚筒在滚动时速度一样吗?粗糙的树皮能做护甲吗?草坪山坡上推独轮车如何保持平衡运送粮草?解决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开展深度的探究。
(4)和材料的关联互动。在户外游戏场环境中,物体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从因变量到自变量,从摆弄玩耍到分析数据总结经验,幼儿以互动的方式获得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如一片树叶下放数字“1”,感知数量关系;软尺围着树枝、树桩量一量,尝试测量与统计等,这些自然朴素的材料,巧妙组合便构成了互相关联。
2.幼儿与游戏场地。《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指出:游戏场地应该划分不同的区域,以满足不同运动的需求,同时减少幼儿的冲突,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1)组合式训练区。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中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我园提供了不同难易程度的攀爬架、不同宽度的平衡木和不同高度的树桩、轮胎等,幼儿通过自由组合成为具有攀爬、跳跃、平衡、投掷等功能的综合训练区,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幼儿能发展基本动作,提升克服困难的信心。
(2)開放式自主区。户外活动场地中有动和静的部分,以适应不同游戏活动的需要。我园在野战部队游戏区旁边留有一块空地供幼儿自主活动。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前可聚集于此,商定本次游戏的计划和内容,如战前分析、训练项目、观察地图等;游戏中累了,幼儿也可在自主区进行短暂的休息。
(3)便携式存储区。除了固定的大型材料存储区,为了方便幼儿在游戏中随时取用,每个游戏区域旁边还设置了便携式存储区,可自由移动的存储箱方便全园幼儿随时使用。
(三)场地间的流通互动
把传统性游戏场(大型固定器械滑梯、跷跷板、秋千等)、创造性游戏场(低结构的材料)、冒险性游戏场(废旧物品、自然和没有加工的材料)这三大场互相串联,化零为整,让幼儿尽情在这个大型游戏乐园里互动、交流、学习、创造。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议对游戏场地进行整体设计改造,避免功能区的重复。
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指出: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是课程游戏化绕不开的坎。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要有目标意识,项目的目标不只是环境改造,更核心的是《指南》的落实和儿童的发展。为此,我园的各种互动策略,都指向幼儿核心经验的优质发展。
1.表征式互动,提升幼儿认知建构表达。优质的互动,有非语言表征的补充更加全面。如你想在野战部队里玩什么?怎么玩?还可以怎么玩?需要哪些材料?这样的游戏计划或者规划,教师都会鼓励幼儿用多种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有表格式的,有绘画式的,也有图文结合的,其目的是让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进行交流与互动。
2.伙伴式互动,加强良好伙伴关系传递。优质的互动,是幼儿伙伴关系的良好传递。在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团队活动,他们会在原有游戏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持续地探索;有同年龄班混班的新模式,大家各抒己见共商游戏规则,碰撞出多样的创新内容;有时候,教师也会组织大带小的混龄活动,这样的特色伙伴关系,能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多元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3.无边界互动,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优质的互动,是无边界的相互协作。野战部队游戏区,不是单一的游戏场模式,也没有特殊的护栏相对隔离或者孤立,它可以在农家小院的协助下完成配餐服务,它还是骑行地带小骑士们送货的地点……场地没有边界,内容没有边界,互动也没有边界。
4.记录式互动,提高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优质的互动,是可视化的记录方式的有效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拍摄照片或视频等,以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幼儿分享和回忆野战部队的活動情况,互相启发、交流、补充、探索新玩法,从而激发创作欲望,促使幼儿学习运用已有的经验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三个逻辑步骤,把复杂的评价简单化。
1.讲故事。围绕野战部队的活动,以幼儿讲述“游戏故事”、教师讲述“课程故事”、家长讲述“亲子故事”等形式,开展班级分享、全园分享、线上分享,通过真实的游戏情境,有效提升深度游戏的价值。
2.对目标。结合《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的环境评估表,以幼儿与人、幼儿与环境、环境与环境的互动发展作为三个“基本点”,以幼儿的情感、认知、技能发展作为“一个中心”,对比《指南》发展目标,不断动态调整。
3.调策略。以“我想这样做”为题设立表格式清单,让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来参与,汇合大家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围绕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通过园本教研的形式,梳理出后续跟进、调整的方案。
基于儿童视角建构的互动式户外游戏场是多元、融合、生动的,不仅为幼儿带去了主动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契机,也让幼儿收获了自由与快乐。教师应追随幼儿,为其打造阳光动感的运动场、健康愉悦的游戏场和智慧积累的学习场,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