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拉提·吐拉尓汗
摘要:哈萨克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汉哈互译是实现两族人民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如何利用好汉语思维模式做好二者的翻译工作,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汉语 思维模式 汉哈翻译
人类的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思维表达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导向。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思维模式。一个人的语言习得有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母语,而母语的应用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都是通过熟练的使用语境语法,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就是不同思维模式的反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及语言,不同的语言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要实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就要对民族语言进行翻译,使民族语言符合我们官方使用的汉语的思维模式,达到有效的沟通[1]。
哈萨克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其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钦察语支。哈萨克族及其语言形成于公园15世纪前后,而现行的哈萨克族语言于19世纪下半叶形成,有9个元音和24个辅音,有元音和谐和辅音同化现象。
1.汉语思维的表现形式
1.1写实主义与形象思维
人类的思维模式是共性和个性并存的,共性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拥有的物种的特性,如肚子饿了就要吃饭,口渴了就要喝水,困了就要睡觉,这些是人作为生物的一种共同的特征,不论什么国家、什么民族都是一样的。而个性就是由不同的文化形成的,包括地域、民族和宗教等等。现代汉语来源于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历经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更替及变革,才形成了如今的语言模式。中国古代人民讲究天人合一,这是一种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古人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制定出各种各样的生存法则,也从大自然中模仿出了最古老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此后,历经几千年的民族分裂与融合,逐渐才形成了现有的汉字。可以说,汉语的根本是形象的、整体的。与华夏农耕文明不同的是,哈萨克族是由蒙古高原的一些高车部落越过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西迁到我国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这些民族在古代中国,都属于北方游牧民族,其文化与中原的华夏文明是截然不同的。
1.2延續传统的儒家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形成深受儒、道、墨三家流派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基于自身完善的、系统的社会伦理观。在这其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义、礼、智、信,讲究“中庸之道”,奉行“三纲五常”,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下,汉语形成了其独特的思维逻辑,也影响着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如西方人讲话讲究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中国人大都喜欢委婉迂回、留有余地;西方注重个人,个人的利益高于集体的利益,而中国是更加注重集体的,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价值要在集体中体现。这些都是因为历史文化的不同而导致思维模式的不同。哈萨克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是游牧民族,其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汉语和哈萨克语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
2.语言翻译中的母语迁移理论
母语迁移是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产生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指的是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学习对第二语言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母语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的语言模式,在学习其他的语言时,自然而然的就会应用这种母语的思维去理解与应用其他语言。这种“母语思维”对我们学习第二语言既有正面的作用,又存在着负面的影响。在汉语和哈萨克语的互译中,二者之间有一些语法和概念是相通的,这时基于汉语的基础去理解哈萨克语,会使得语义更加准确和清晰,这就是正迁移的作用。反之,二者之间所承袭的不同文化概念,也会造成汉哈互译中的理解障碍,若生搬硬套语法,则很容易造成语义的扭曲,导致翻译失败,无法理解,这便是负迁移造成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好母语迁移是汉哈互译的关键[2]。
3.汉语思维模式对汉哈互译的影响
3.1正迁移作用
母语作为第一语言,主导着我们的思维模式。汉语和哈萨克语虽然在语法和表达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但语言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思维表达工具,二者之间也是存在着一些共性的。在进行二者互译时,找到并利用好这些语言存在的共性,以母语作为基础,结合语境和语义,就能够更加准确的翻译出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利用好母语的正迁移,通过对两种语言的深入分析和翻译经验的积累,逐步掌握二者互译的精髓和要点。充分挖掘汉语思维在汉哈互译中的积极因素,能够使翻译工作者对两种语言的结构和特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增强翻译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2负迁移作用
同声传译是电视台翻译工作者的必备专业技能,但对于早已习惯了汉语思维模式或是哈萨克语思维模式的不同翻译者来说,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母语负迁移现象。在节目播出时我们不难发现,哈萨克族人民总是更容易理解同为哈萨克族的翻译者译出的内容,反之亦然,这其实就是一种母语迁移的心理认同。在汉族翻译者翻译时,往往是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在进行内容的解读,所以汉族的观众就更加容易理解,而如果是哈萨克族的翻译人员来进行内容的解读,虽然语法都是正确的,但汉族观众就不容易理解这段内容所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在新疆问题尤为突出的现在,利用汉语思维,提高汉哈互译的准确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4.结语
汉哈互译是增进两族人民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作为电视台的翻译工作者,要积极利用好汉语思维模式,将祖国的各项利好政策原汁原味的传达到哈萨克民族的心中,增进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金丽红.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科技咨询,2016,14(17):147-148.
[2]王智.汉语思维模式对汉维翻译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03):21-22.
(新疆广播电视台电视编译中心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