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2021-07-13 00:14周美红
决策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沂蒙精神融入思政课

周美红

【关键词】沂蒙精神;思政课;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红色资源,讲红色故事,搞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沂蒙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为了让沂蒙精神在高校思政课中发挥最大优势,凸显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性地位,本文从沂蒙精神的内涵剖析、融入困境与适切性分析、融入的价值以及途径等方面,将沂蒙精神在高校思政课中激活、发展、创新。

一、沂蒙精神的内涵剖析

沂蒙精神形成于战争年代的沂蒙老区,为革命胜利浴血奋战,为人民解放不惧牺牲,这是沂蒙精神的渊源。新时代,众多学者围绕沂蒙精神做了很多探索。学界对于沂蒙精神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内涵、价值、党群关系的探讨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后,掀起了研究沂蒙精神的热潮,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思潮:军民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本质;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军民一家、生死与共,是其精神内涵;从党政军、人民主体的角度,将沂蒙精神概括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众多的解释,看似不同,实则殊途同归,都表明沂蒙精神在党发展不同阶段,展现出了重要价值,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结晶,更需要我们继承、发扬。在学者们的广泛探讨、深入挖掘下,形成一种普遍共识,即沂蒙精神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和军群关系,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体现,也是对群众路线的充实和发展。

二、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适切性和困境

沂蒙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着共同的主流价值观。沂蒙精神所蕴含的是一种忘我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具备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政治担当,爱党爱军、无限忠诚的坚定信仰,这与高校思政课所倡导的价值观不谋而合。沂蒙精神和高校思政课具有共同的内涵要求。高校思政课的内涵强调以德树人,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沂蒙精神恰当地诠释了思政课之内涵,充实了思政课的内容,作为一种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具有高度契合性。

当前,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一方面,体现在沂蒙精神的区域局限性和宣传渠道单一性。对沂蒙精神内涵的阐释虽异彩纷呈,但长时间的莫衷一是,不利于对其内涵的精确把握,在融入过程中,每个人对沂蒙精神的理解不同,使得沂蒙精神与思政课结合不充分。沂蒙精神还有其自身的区域局限性。沂蒙精神有很多实物形态的历史遗存,是很好的活文化,是生动的教学资源,但是由于区域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实地感受体验。在宣传渠道上,由于专门介绍沂蒙精神的刊物较少,并且在信息化异常发达的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得沂蒙精神宣传方面仍然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体现在思政课教学缺乏创新灵活性、实践体验性。思政课堂上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并不挖掘其深刻内涵,也不注重其实际体验性,在理论灌输和填鸭式教学中,思政课堂成了说教式的程式化课堂,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三、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

(一)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沂蒙精神能夠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沂蒙革命老区发生过很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同时沂蒙也是著名的革命旧址,是抗日革命根据地,刘少奇、徐向前等革命前辈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过;有名的抗日第一村,即渊子崖村就在临沂市;淳朴的民风,形成了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红色文化作品等,都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易鹏曾指出,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战争的见证,其存在形态以事件、人物、物品、场景等多元化内容为基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丰富了高校教育资源。新时代,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能从沂蒙精神中找到真实的、有说服力的素材。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针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实践体验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将沂蒙精神的实地体验性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例如,渊子崖保卫战,让无数人热血沸腾,其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渊子崖烈士纪念塔,让学生亲身感受英雄事迹的感召力,通过现场讲解,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深刻体会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思政课的教育性。

(三)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部分学生开始迷茫、困惑,不愿意了解时事,觉得事不关己,缺乏政治信仰。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信念,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支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沂蒙精神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其能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性价值。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知古而鉴今,而沂蒙精神中的每一个人物、事迹,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鼓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最真实、鲜活的素材,无数的感人事迹、革命先驱,都将成为榜样,时刻激励着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沂蒙精神的融入,将会使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具有持久性、渗透性、深刻性。

四、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一)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传统的思政课一般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沂蒙精神纪念馆、沂蒙革命遗址等丰富的素材及历史遗存,开展实践体验性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实地参观,近距离领悟沂蒙精神内涵,通过考查探究,撰写调查报告,激发学生对沂蒙精神的热爱,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但是由于区域局限性,很多学生无法亲自参观沂蒙革命遗址,因此高校可以开展沂蒙精神专题讲座等体验活动,课上课下相结合,使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创新全面育人教学体系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只是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关键是全面育人。沂蒙精神要想创新性地融入思政课堂,教师不仅要用生活化的语言讲授沂蒙典型事迹,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要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除此之外,还要应用探索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实地考察、查找文献、撰写读书报告等,从而达到思政课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高校可以开展沂蒙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纪念日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编排以沂蒙精神内涵为核心的校园歌舞,制作微视频、网络剧等,从而有效进行沂蒙精神教育。

(三)营造红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极具导向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可以在校园中建造沂蒙英雄人物雕像、沂蒙精神文化馆,张贴宣传标语等;组织各种体现沂蒙精神的活动,如主题演讲、沂蒙精神方面的知识竞赛,开展专家讲座,组建沂蒙精神学习社团等;创建宣传沂蒙精神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将思政课内容与之相结合,丰富沂蒙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渠道,学生可以根据在思政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各种沂蒙精神宣传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满足思政课教学需要,高校要高度重视沂蒙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开设沂蒙精神校本课程,编写沂蒙精神大学生读本等,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沂蒙精神;校园内设沂蒙大讲堂,进行沂蒙精神宣讲活动,在浓厚的沂蒙精神校园文化熏陶下,使思政课堂成为弘扬优秀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舞台,激励学生扛起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旗,展现作为时代新人的历史担当。

五、结语

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弘揚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爱国情感、凝练民族精神的育人价值,在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了沂蒙精神的发扬光大。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沂蒙精神,还要将其内化并践行,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促使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东升,汲广运.沂蒙精神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2]王志东.新时期沂蒙精神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3]周忠高.沂蒙精神与新时期党建工作[J].临沂大学学报,2015(1).

[4]张学强.沂蒙精神内涵新探[J].临沂大学学报,2018(4).

[5]王玉君.“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N].学习报,2017-11-24(4).

[6]李纪岩.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生成基础与弘扬路径[J].临沂大学学报,2015(6).

[7]刘占全.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历史考察[J].公关世界,2020(17):22-25.

[8]易鹏,王永友.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9):49-51.

[9]刘立平.“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

猜你喜欢
沂蒙精神融入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沂蒙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沂蒙精神”的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儒家思想与沂蒙精神:大学生地域文化特质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