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控制的可能机制研究

2021-07-13 13:20陈奕富陈运信郑海生王川东黄承东
关键词:屈光度塑形角膜

陈奕富,陈运信,郑海生,王川东,黄承东

(1.澄迈县人民医院眼科,澄迈 571900;2.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海口 570311)

随着电子类产品的普及,近视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指出[1],中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已经发展为全球首位。对中小学视力不良的人群中,近视发病率高达98%,而且具有低龄化发展的趋势[2-3]。中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大约为45.7%,初中生的近视发病率74.4%,高中生的近视发病率83.3%,因此,近视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4-5]。有研究指出[6],合并近视眼者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概率明显上升,因此,近视不仅是对视力有所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寻求一种预防或者治疗儿童近视的干预措施属于研究的焦点之一。角膜塑形镜的佩戴属于一种矫正近视的方法,有研究指出[7-8],其佩戴后可以有效的延缓患者近视的进展速度,但是其临床的改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比较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普通框架眼镜的近视儿童周边屈光度变化的情况,初步探讨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改善的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眼科中心就诊的近视儿童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角膜塑形镜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21例,女32例,平均年龄(10.3±2.1)岁,角膜塑形镜组男24例,女29例,平均年龄(10.5±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

1.2 纳入标准患侧眼麻痹状肌验光等效球镜度为-0.50D~-0.60D;两眼中最佳的矫正视力≥1.0;患侧眼顺规散光<1.00D,逆规散光<0.75D;均无角膜塑形镜佩戴的经历;双眼的眼压正常;均无器质性疾病,依从性较好;临床资料齐全。

1.3 排除标准合并斜视、弱势等眼部疾病;自理能力较差;无法配合每次检查者;合并急性、慢性结膜炎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4 方法对照组患者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组佩戴角膜塑形镜,佩戴时间为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天,7天,30天,90天以及180天评价患者鼻侧30°、15°、中央0°、颞侧15°、30°的屈光度,变化值以及相对周边屈光度,并测量眼轴长度。采用韩国露晰得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其参数:镜片材料为BOSTON XO,镜片直径为9.6mm~11.5mm,基弧半径7.5~9.93mm;透氧量系数100*10-11(cm2/s[mlO2/(mL/mmHg)]),折射率1.415。屈光度的检测采用日本尼德克AR-1电脑验光仪进行测定。眼轴长度的测定采用IOLMaster。鼻侧30°、15°、中央0°、颞侧15°、30°的屈光度采用日本WAM-5500型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进行测定。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儿童性别比例、年龄、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的长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儿童的鼻侧30°、颞侧30°的屈光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鼻侧15°、中央0°、颞侧15°的屈光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儿童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2 治疗前两组患儿不同径线屈光度的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儿童屈光度的比较治疗后,角膜塑形镜组鼻侧15°、中央0°、颞侧15°的屈光度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儿童屈光度的比较

2.3 两组儿童屈光度变化的比较治疗后,角膜塑形镜组鼻侧30°、鼻侧15°、中央0°、颞侧15°的屈光度变化值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儿童屈光度变化的比较

2.4 两组儿童相对周边屈光度变化的比较治疗后,角膜塑形镜组鼻侧30°、中央0°、颞侧15°、颞侧30°的相对屈光度变化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儿童相对周边屈光度变化的比较

2.5 两组儿童裸眼视力的比较治疗前,角膜塑形镜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视力分别为(0.4±0.2),(0.5±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视力分别为(0.9±0.3),(0.5±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与传统的框架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无论在功能还是在外形上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其设计理念比较先进,制作材料具有较高的透氧性,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临床近视。本研究将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的控制程度进行比较,发现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对儿童近视的具有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患者的周边屈光度和相对周边屈光度的改变,佩戴6个月的框架眼镜的近视儿童的屈光度的基础值虽然低于角膜塑形镜组,但是两组近视儿童的变化规律是相反的。研究数据表明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的控制近视儿童的近视度数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改善中央屈光度实现的,因为该组儿童的中央屈光度的改变更加明显。

角膜塑形镜是通过隐形眼镜的启发进行改进发明的,其工作的原理是改善近视患者的周边屈光度[9-10]。由于在传统的认知中,视觉反馈属于视觉发育的一种重要的因素,黄斑中心凹在其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诸多学者将主要精力聚焦于黄斑中心视力中。随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与黄斑中心凹相比,周边的视网膜的屈光度具有更显著的作用。有研究指出[11],对于动物实验发现,去除黄斑中心凹的信号源并未改变眼睛正视化的问题。同时,亦有研究指出[12],周边屈光度的状态对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眼睛的周边的屈光度值可以有效的预测检测者是否可以发展为近视或者远视。诸多的研究[13-14]均指出,与黄斑中心凹区域相比,周边的屈光度值在儿童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提示,角膜塑形镜组鼻侧30°、鼻侧15°、中央0°、颞侧15°的屈光度变化值小于对照组。与诸多的研究结果[15-16]存在一定的异同点,相同点是均同意角膜塑形镜可以通过改善周边的视网膜的屈光度改善近视儿童的视力状况。不同点在于,有研究指出[17]角膜塑形镜主要只是能改善中央视野范围大约10°的区域,有的研究提示是通过改善中央视野范围大约25°的区域改善近视儿童的视力状况[18]。但是本研究指出可以通过改善中央视野范围大约30°的区域对近视儿童视力状况进行改善。研究结果提示,角膜塑形镜不仅是可以改善中央区域的屈光度,还可以改善近视儿童的周边屈光度,如果需要改善近视儿童的屈光度,角膜塑形镜属于一种较好的选择。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儿童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均发生了近视性离焦,颞侧15°、颞侧30°的变化较为明显。提示,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的缓解近视者的近视状态。

虽然角膜塑形镜具有改善儿童近视,但是在佩戴时要注意定期进行复查,若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能与其他患者进行混用,佩戴前注意手部卫生,两只眼睛的镜片不能混淆使用。

综上所述,角膜塑形镜可以通过有效改善中央屈光度、周边屈光度、相对周边屈光度改善近视儿童的视力状况。

猜你喜欢
屈光度塑形角膜
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的近视漂移1例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变形的角膜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美女塑形计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