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展图,任 莉,梁文凤
(1.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2.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0)
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国民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因此全面估算显化耕地资源的多维价值对各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高人民耕地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耕地产生的生态效益未被纳入到耕地利用的收益中,我国学者对耕地资源价值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要实现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文明的目标,就必须重视耕地生态价值的核算。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系统价值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但耕地资源生态系统价值的影响因素多样且难以定量,因此核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国外目前已形成了价值当量修正法、替代市场法、条件价值评估法3 种较为成熟的方法,其中以当量因子法的使用最为普遍。国内学者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国外3 种主流方法上进行修正和扩充,形成了能值分析法、价值当量修正法、影子工程法、条件价值评估法或意愿调查评估法、当量因子法和替代市场法6种方法,其中以谢高地[1]等提出的耕地资源生态服务系统价值的价值当量修正法的使用最为普遍。随着研究尺度的缩小,研究所需的数据量和研究难度迅速增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耕地价值的研究尺度大多集中于国家、省、市等大中尺度,对县域、村域尺度涉及较少。
广西地处西南边陲,耕地总量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采用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导致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受到了威胁。研究小组以县域为尺度核算广西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并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各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定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和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面积为23.76 万km2,下辖14 个地级市,111 个县(区、市)。2018 年,广西常住人口4926 万人,生产总值20352.51 亿元,拥有耕地面积438.75 万hm2,粮食种植面积280.21 万hm2,粮食总产量1372.8 万t。广西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拥有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北回归线横穿其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河流汛期与农业用水期基本一致,但旱涝灾害频发,不利于粮食的稳定生产。广西耕地资源的分布地区差异性较大,70%的耕地分布在桂东、桂东南的平原、台地以及丘陵区中,并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在桂西及桂西北山区,尤其是岩溶山区,耕地零星分布于山谷中,且多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甘蔗、花生等。近年来,糖业基地建设加快,甘蔗已成为旱地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大面积连片的耕地主要集中于浔江平原、钦江三角洲、玉林盆地等区域。广西耕地以红壤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和矿物元素含量低,土壤较为贫瘠,优、高等耕地较少,粮食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左右[2]。
研究所需的111 个县(区、市)耕地面积、农村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等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2019 年广西统计年鉴》、2019 年各县(区、市)统计年鉴及政府工作报告、2018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粮食产量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15−2019 年),各县(区、市)粮食消耗量等数据主要来自当地农业局及政府发布的季度报告或年度报告,消费价格指数来源于2019 年各市政府统计年鉴,存款利率等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http://www.pbc.gov.cn/)。研究小组以县为单位收集基础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核对和校验,对不全、不可靠的数据进行修正和完善。
谢高地等学者制定的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提供了全国平均状态下的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体、荒漠五大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单价,但在小尺度耕地价值研究中,其不能有效反映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异质性、耕地资源承压性和人们支付意愿等对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影响[3],因此我国学者在实际测算过程中多采用价值当量修正法对谢高地等的耕地生态系统价值进行修正,从而获得研究区域的生态价值。该方法适用范围广,且更具有横向可比性[4]。研究小组考虑到人们支付意愿与资源承压性对耕地资源价值的影响,因此以社会发展阶段系数和资源承压性系数作为修正根据,对平均状态下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进行修正,计算方法如下:
式(1)中,V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其数值越高,代表耕地资源生态价值越高,单位为元/hm2;Ve为谢高地等人计算的中国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系数5140.9 元/hm2;D为耕地资源承压性修正系数;L为社会发展阶段系数;R为土地还原率。
研究小组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再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的方法作为土地还原率的测算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R为土地还原率;ni为第一个利率出现的总月数;N为1 年内利率出现的总月数12;Ri为1 年内第i个1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t为风险调整值,用近5 年居住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平均变化幅度来衡量。
1 年定期存款利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 年定期存款利率。2015 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采用固定的存款利率1.5%,各月无变化,因此安全利率直接采用1.5%。耕地还原利率的计算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广西各市土地还原率表
皮尔生长曲线代表着事物的倒“U”型发展趋势,被广泛运用于与生物生长过程相似的社会、经济、自然等领域的预测。人们对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主观认识和支付意愿的变化过程与生物生长过程相似,因此皮尔生长曲线被作为估算生态价值发展阶段系数的标准模型[5],计算方法如下:
式(3)中,L为社会发展阶段系数;e为自然对数底数;En为2018 年当地恩格尔系数。
耕地资源承压性修正系数通过耕地面积供给(EC)与需求(EF)的比值来度量,计算方法如下:
式(4)中,D为耕地资源承压性修正系数;EC为生态供给;EF为生态需求;W为2018年当地耕地粮食生产量(kg);P为所在地区近5 年内粮食年平均产量(kg);eF为耕地的等量化因子,采用WWF 提出的标准2.21;T为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粮食年消耗量(kg/人);Y为当地常住人口数(人);yF为产量因子,使用国际标准2.8。
研究小组基于价值当量修正法测算得到广西111 个县(区、市)耕地资源地均生态价值,其中生态价值最低与最高的县在柳州市,最低为城中区,仅为2.39×104元/hm2;最高为鹿寨县,达 到338.48×104元/hm2。利 用ArcGIS软件的自然断点法将广西111 个县(区、市)的耕地生态价值分为低值区、中低值区、中值区、中高值区和高值区5 个等级。低值区为2.39~42.88×104元/hm2,包括柳州市的城中区、柳南区、柳北区、鱼峰区,桂林市的七星区、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雁山区,南宁市的西乡塘区、青秀区、兴宁区,防城港市的港口区、东兴市等19 个县(区、市)。中低值区为50.59~93.87×104元/hm2,包括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崇左市的凭祥市、扶绥县、龙州县、宁明县等22 个县(区、市)。中值区为97.68~143.77×104元/hm2,包括玉林市的福绵区、兴业县、北流市,桂林市的荔浦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灵川县、阳朔县等50 个县(区、市);中高值区为156.19~215.78×104元/hm2,包括百色市的那坡县、靖西市,桂林市的平乐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永福县,梧州市的苍梧县,南宁市的隆安县、武鸣县等14 个县(区、市)。高值区为239.71~338.48×104元/hm2,包括桂林市的兴安县、全州县、临桂区、灌阳县,贵港市的港南区以及柳州市的鹿寨县6 个县(区、市)。总体来看,中值区的县域数量最多,达到50 个,高值区的县域数量最少,仅有6 个。
广西耕地资源生态价值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桂林市的北部与西部、柳州市的东南部,以及百色市、崇左市、南宁市交界处,这些区域远离市中心,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耕地面积大,产业结构大多以第一产业为主,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生态价值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等城市中心区,以及北海、防城港等沿海区域,这些区域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占比小,城市化水平高,耕地面积狭小。研究小组通过对比高值区域与低值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等发现,生态价值高值区域普遍地势低平,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以发展农业为主;生态价值低值区域靠近市中心,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研究小组根据各县(区、市)耕地资源核算结果发现,广西区内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分布不均衡,各县(区、市)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相差较大,这是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各个县(区、市)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和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所致。生态价值最高和最低的县(区、市)位于柳州市,其中生态价值最高的县为鹿寨县,达338.48×104元/hm2,生态价值最低的县(区、市)为柳州市城中区,仅为2.39×104元/hm2。这是因为城中区是柳州市经济中心,产业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耕地面积狭小,粮食产量较少,粮食供给远不能满足粮食需求,故生态效益低。鹿寨县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耕地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发展规模化,粮食产量多,故耕地的生态效益高。
研究小组基于价值当量修正法测算广西111 个县级行政单元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并通过GIS 输出其空间分布图,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广西耕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生态价值,根据前文计算得到的各县耕地地均生态价值之和与县域个数相除,可得到广西县域耕地资源的平均生态价值为122.4×104元/hm2;根据各县耕地面积与当地耕地资源地均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相乘之和,可得到全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总额为53701.1 亿元。
(2)广西各县(区、市)耕地资源地均生态价值分布不均,内部差距较大,最高为柳州市鹿寨县的338.48×104元/hm2,最低为柳州市城中区的2.39×104元/hm2。就全区范围来看,耕地资源生态价值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且广西与越南、广西与邻省、区内各市交界处的县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普遍较高。生态价值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桂林市、柳州市、南宁市这3 个重要城市的中心,以及北海市和防城港市的沿海区域。
(3)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就全区范围来说,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的县(区、市)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普遍较低;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的县(区、市)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普遍较高。
通过对广西县域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研究可以发现,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在不同程度上受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就生态价值高值区域而言,在保护耕地生态的前提下,要将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走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以获得经济效益。就生态价值低值区域而言,如自然条件较差、耕作条件落后的县(区、市),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立于本土,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走适合自己发展的农业道路,同时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引进良种和农业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另外还要不断加大强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县(区、市),当地政府要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现象,坚守耕地红线,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和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各地政府还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基于不同地区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建立差别化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加大补偿力度,逐步完善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