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引领下职教集团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2021-07-13 02:40成秀萍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高职教协同

成秀萍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江苏 苏州 215104)

“十三五”职业教育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开放,尤其是面向产业开放方面,更是亮点纷呈,已构建起“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范式。[1]其中,职业教育集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平台作用。迈入“十四五”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教集团应更好地汇聚政、行、校、师、生等多元主体的资源和优势,助力专业建设更深层次向企业开放、更高站位向世界开放。进一步激发产教融合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从而更为有效地突破专业产教“合而不融”、校企“作而不合”的瓶颈[2],并为区域重点产业和集团内行业企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优先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1 协同育人:新时代共建职教集团的立身之本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党中央立足当下国内外发展形势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以学生成人成长为中心的培根铸魂和启智润心,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扎根中国大地办适合的教育和办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正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所明确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教育毕竟是手段,职业才是目的。作为区域内或行业内协同育人的一大平台,职教集团旨在借助集团内政行企校之力,携手打造专业与人才,以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利用集团内企业一线锻炼学生,更充分地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更紧密地衔接起产业链与专业(群)、技术链与课程体系、创新链与双创体系、人才链与职业培训、国际业务链与专业(群)国际化的深度协同,集团内企业成员单位在贯通行业、企业需求与院校育人“最后一公里”中真正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总能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所需的专业人才红利和智力支撑,从而更主动地扛起协同育人之职责,更全面地融入集团化办学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专业与市场联系最直接,与人才培养关系最密切,专业特色就是学校办学特色,就是校企“双主体”共同的核心竞争力。行企需求与专业群育人“同频共振”的集团化办学平台如图1所示。

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培养与高质量的人才供给,是职教集团相关各方最切实的关切。合力画好协同育人的“同心圆”是持续共建职教集团的立身之本。2020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全国150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并旗帜鲜明地界定了职教集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的平台定位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根本方向。这与国家“双高”引领并舞好“龙头”、着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目标,本质上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集团化办学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在凝心聚力地根据区域产业布局来动态地调整专业设置,紧跟企业需求适时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随岗位(产线)一线共同开发校企课程和教材,切切实实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和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能力。唯有坚守协同育人初心,企业重要育人主体作用才能进一步得以激发,并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将企业文化、行业走势、岗位规范等引进班级、课堂、宿舍,从新生专业教育开始就引进企业劳模、技能大师、产业教授等全程参与“三教”改革和“课堂革命”,从大一“识岗”、大二“习岗”和大三“顶岗”实践起就共担冠名式、订单式、融入式贯通培养和3年的学业、就业、创业指导[3]。这既是示范性职教集团率先以更有质量的教育供给来让集团内行业企业和地方都离不开的“活水”,也是以业内都认可的“获得感”来涵养集团化协同育人生态的“源头”,更是在产教深度协同中让立得住、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共建学校、地方、行业、企业等多方共享的“固本”之要。

2 需求导向:新时代共建职教集团的固本之策

坚定把牢协同育人这一方向,是新时代集团化办学的根本点和着力点。始终把准相关各方的“最大公约数”,是新发展格局下共建职教集团的固本之策,是集团内校企校地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多方协同共赢的题中之义和永恒主题。首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将其置于“立德树人”和“第二个百年”目标主力军的格局之中,置于“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全局之中。置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局之中全面提升[4]。以摸清集团相关各方家底和“谁来共建职教集团”之中号准脉,在紧扣“为什么共建职教集团”中定好向,在“怎样建好职教集团”中搭好台。截至2019年,全国由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及其他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各类职教集团(联盟)近1 500家,近30 000家企业和90%以上的高职院校、近50%以上的中职学校参与协同共建,畅通了对接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的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立交桥”,加快了集团化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的无缝对接,大幅提升了集团化育人水平、经济贡献份额和“政行企校”师生一体化发展的治理能力[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全面提升服务贡献度,是职教集团持续释放办学新活力和新动能的新课题,也是顺应“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的新要求。2020年公布的首批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150个,江苏有15家入选、占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的10%(见表1),在价值导向上100%顺应了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需求。抱团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技能人才资源累积,或以专业群为纽带集成服务智能制造领域二产的提质培优,或以区域为特色融入现代服务业领域三产的转型升级,或以行业优势支撑现代农业这一产业领域的增值赋能并合力续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之笔”。这其中的“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http://www.jsfpc.edu.cn),就是由国家骨干校“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携手22所中高职本科院校、45家大中型合作企业、7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于2010年开始共建共管共享的。该集团坚持根植苏北大地和放大淮安及苏北区域“鱼米之乡”的食品产业优势,坚持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来服务“舌尖上的安全”和“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一国计民生,合力打造整个江苏食品行业及其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表1 江苏15家入选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3 校企双主体:新时代共建职教集团的强基之力

对接国家战略的示范性集团化办学,始终聚焦和突出类型特色以强化“支撑”,始终借助集团之力以示范“引领”并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始终显出在国家形成“一批有效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度、标准”方面的贡献度。我们“看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不是看一时的规模、数据,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他培养出什么样的杰出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6]。2014年12月26日,农业部和教育部在江苏共同组织成立的“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http://zjjt.jsafc.edu.cn),不仅有国家首批示范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专注于种业的上市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http://www.lpht.com.cn)来联合牵头,还有54家农业企业、66所农业职业院校、10家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鼎力参与,自始至终深度融入专业共建、产学合作、技术研发、培训服务,并自然而然地细分成“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工作委员会”“培训与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等专业化协作平台(见图2),因而更能精细化地服务集团内行业企业,并辐射带动了当地发展。正所谓“服务决定地位”,服务性是职教集团最硬核的特质。由国家骨干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简称“中牧集团”,http://www.cahg.com.cn)共同牵头的“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https://www.jsahvc.edu.cn/xqlm),吸引了60家业内龙头企业深度融入。其中,作为现代农牧业大型中央企业的“中牧集团”,不仅坚持30多年深耕“三农”,而且对集团办学也一直起着国家队“领头雁”的作用,始终引领该职教集团沿着特色化和内涵式的共建方向一路行稳致远,在走深走实之中不断提升集团服务能级,体现“特”, 彰显“强”,凸显“高”。

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是职教集团抱团式发展、提升服务能力的使命担当。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涉及167个工业中类和489个工业小类,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产值已破万亿元。制造业一直是苏州的“脊梁”,乃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作为全国制造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苏州目前已形成5条千亿级产业链,每条产业链都为区域产教协同和创新驱动创设了广阔空间。一批围绕“苏州智造”产业新需求、新结构和新定位的职教集团,相继应运而生,并以一个专业群随动一个行业、一个专业人才培养随动一个典型企业、一个课程群随动一个主体岗位群的方式,从职业启蒙到职业体验与培训,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从服务区域产业和“走出去”进企业到服务终身学习和民生事业等各个层面,将供需对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等集团服务功能高度集成,集聚、集约、集优地打造并支撑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生态[7]。当下,“苏州制造”立牌,亟待加强与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深度融合,亟需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并抱团抢抓“一带一路”交汇点、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等“家门口”的叠加机遇。根据苏州市工信局《加快推动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从2021年起,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11 000家左右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全覆盖;到2022年完成大市范围5G基站全覆盖;到2023年累计建成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1 000个,累计建成省、市级示范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100个。该方案及其一系列工作举措,始终贯穿着“为了企业、依靠企业、服务企业”的一贯方针,既让企业投身于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项目、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企业上云项目、示范标杆项目、智能制造基础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等,又在各自细分行业和领域的舞台上一展身手,彰显出作为发展主体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集团内行业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学校;主流标准、先进技术、高端资源等,借力该集团平台有计划地入校入教入研。苏州智能制造、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现代电梯等5个代表性的职教集团(见表2),既有政府在主导和把控方向,又有扎根苏州办教育的大中院校在牵头和负责日常工作,还有苏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汽车工程学会、光电缆商会、安全技术防范协会、电梯商会等行业协会在指导和组织协调,更有汇川(技术)、莱克(电气)、高创(电子)、博众(精工)、永钢集团、亨通集团、苏净集团等一批业内领先企业在共管共建。这些名企在集团融合发展中自始至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主体作用,同时也迅速成长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并从中享受到政府力推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组合式激励,更在数量和质量上拉高了“苏州智造”新坐标:苏州已建成省示范型智能车间444个、占全省总数42%[8],而且包括上述集团企业成员单位在内的29家“苏州智造”名企,成功入选2020年江苏省144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占比达20%,为打响“苏州智造”品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 结语

“论类型,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论层次,高职教育又是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不能丢掉‘高’”。[9]对标“双高计划”及其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职教集团协同育人更多地应从融入“更高水平教育体系建设”的视角,来审视专业群教育能力和服务能力“双提升”的高站位,以秉承“专业为王”时代下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战略思维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理念;更多地从提质培优的视角,把稳集团内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师生等多元协同的契合点,以激活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运行机制的新活力;更多地从增值赋能的视角,引导集团内相关各方的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管理等要素投入,以注入企业有效参与集团办学的新动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坚守协同育人初心、坚定需求导向、坚持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格局,更好地“上联国家战略、中联区域需要、下联服务对象,内联各项配合措施,外联合作对象,搭建合建网状多点关系”[10],更好地凝聚集团内相关各方的新共识、规划共建新愿景、寻求共融新空间、创造共赢新业绩。

猜你喜欢
双高职教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