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婷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学生德育发展的最佳载体,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而核心素养的落地,必然要以有效的评价为前提。教师应该从学生是一个发展着的、有差异的“人”这样一个前提出发,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运用综合评价系统,建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6-0084-02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 under Core Accomplishment
——A Case Study of“Everybody Come Together”,the Second Volume of the First Grade Compiled by the Department
SHEN Xiaoting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Fu’an Normal School,Fujian Province,China )
【Abstract】“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as the best carri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cultivate students’core quality. And the landing of core accomplishment must b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effective evaluation.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premise that students are developing and different “human beings”,change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to qualitative evaluation,us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establish an evalu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ore literacy,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ore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Multiple;Development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学生德育发展的最佳载体,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而核心素养的落地,要以有效的评价为前提。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道德与法治学科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课程内容为本,尊重每个学生在品德与行为、生活态度及探究能力方面发展的独特性。因此,我们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学生评价观,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其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的提升。笔者将就本人执教的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大家一起来”一课,来谈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多元评价的初步探索。
1.即時、即地的评价,激趣促教
巧妙地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十分重要。因此,教师总是绞尽脑汁地设计新颖独特、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猜谜”“玩游戏”……课堂精彩纷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认可,能让其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愉悦的体验,从而做出积极努力,让同类行为得到更好的发展。身为教者,要记住:机敏地捕捉评价时机,用满怀认可、希望的目光,学生能够接受的动作、激奋人心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即时、即地的评价。
在教学“大家一起来”一课时,笔者抓住低段学生的特点,将书上的故事以动画形式呈现,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所谓“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的教学自然变得得心应手。看完动画故事后,教师问:“谁来帮助它们呢?”学生小手如林:“我来!”然后教师夸张地睁大眼睛伸出大拇指,说道:“都这么热心,真棒!先别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它们!”教师结合课堂实况,有策略地运用科学有效的即时性评价,用真诚的话语肯定学生的热心,助长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动力,揭示课题水到渠成,提高了教学实效。
2.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立知行自信
我们知道,学生的外显行为源于内在的道德情感,而道德情感的产生却有赖于真实的情感体验。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所以,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应恰当、中肯、适度。一个微笑的鼓励、一个眼神的认可、一个拥抱的激励、一次握握手的感激、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在众多评价手段中再简便、直接不过,但其功效却是无可替代的。
在“贴鼻子”游戏中,笔者蹲下身安慰因没贴好而情绪低落的学生,搂着学生的肩膀轻声说:“孩子,别泄气!还要谢谢你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呢!瞧大家笑得多开心呀!”学生抬起头看到大家都对自己报以微笑和掌声,便释然了,在之后的学习中情绪非但没有因此受影响,反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更勇敢地表现自己。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挫折中成长,亦是教者所希望看到的。
在玩“钻圈圈”游戏时,要求参赛选手手牵手,想办法将呼啦圈依次传到最后一个人;中途不松手,速度最快就获胜。这考验的是组员既注意“分工配合”,又要“遇问题不埋怨”。在第一轮游戏后,教师采访获胜小组,学生彼此间讲述活动过程、交流经验方法、分享活动心得,气氛热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给予中肯、客观的评价与肯定:“讲究方法、巧妙配合,这才是取胜的关键!祝贺你们!”之后,我们在通过希沃授课助手上传的实时照片中,找出失败队的原因。通过采访中途松手的学生,知道他们“担心队友责怪”后,笔者趁热打铁采访,他们表示“虽然有些遗憾,却没有责怪的意思”,笔者激动地说:“××小组遇到问题不埋怨,心中想着集体,老师为你们点赞!”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中,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行为习惯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从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成功体验,健康、自信地成长。
3.多元评价,提能力促素养发展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关注培养学生调查思考、质疑探究、实践运用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加个性化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乐学、爱学、好学,在高效的学习中获得积极、长足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教师才可以反思与改进教育教学,方便在后续活动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朝良性方向发展。
(1)主体多元、广泛参与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话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有序开展有效的体验活动,却非常考验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唯有学生具备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才能让课堂变得灵动且有生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创设条件,改变“师评生”的固有模式,让学生从消极的被评价对象变为积极参与者,亦可鼓励家长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广泛参与。例如,“贴鼻子”游戲中两个小组的结果截然不同,教师不做评价,把问题抛给学生:“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完成同样的任务结果却不一样?”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生生评价中,提炼小结“有人帮,就是不一样!”“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团结”。这样的评价取之于学生,为教学服务,更全面、更真实,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
(2)尺度多元、注重差异
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进行集体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个人激励评价、活动指导评价时,适时反馈、激励、调控,形成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方能有效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第一,评价态度、关注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日活动课上,笔者很重视孩子对“规矩”的认识,会邀请坐得最端正的学生参加活动,说:“他听课很专注,请他来……”讲游戏规则时,会提前告知:“只有懂得听要求、知道守规矩的孩子才能有优先权。”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从细微处入手,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积极主动、有序地参加课堂各项活动。
第二,评价合作、关注团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针对组员的合作探究进行科学恰当的评价,能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对小组合作、集体智慧、学生总结汇报的内容进行多元综合性评价,肯定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学习活动,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和表达自己活动感受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交流能力和思维的开放性方面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第三,勿忘评价、创新实践。
尊重每个学生在品德与行为、生活态度及探究能力方面发展的独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贯穿教学活动始终,要求教师应抓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钻圈圈”游戏环节中,有些小组摈弃传统的传递方法,通过将圈圈套在脖子上或者钩在脚上传递,省时省力获得胜利。笔者马上给予肯定:“你们勇于创新,方法与众不同,赞一个!”学生收获了创新的快乐,也激发了在实践中创新的意识。
(3)渠道多元、准确全面
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时候,既要关注所有学生都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独特表现和各自不同的优势,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和付出努力的程度等。在本课最后的“拼图”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拼图时小组合作是否积极投入、拼图散了位置不对时是否想法解决、出现意见不统一时是否共同克服矛盾等。即使学生最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可贵经验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评价。
此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语言、行为,收集相关作品作业,综合其他科任教师、家长同学等意见,让评价更准确、更全面。
4.分析反馈,建体系保教学质量
当前,本学科存在专职任课教师少、年龄老化、课堂被挤占等问题。随之产生的是对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无法监控的尴尬局面。要想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建立学生学业评价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小学品德教学质量进行指导、管理的基础性建设工作,是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和效能的方式。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学业做出评价,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完善课程,提高教学实效,实现课程目标,保证本学科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生活中的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应该从学生是一个发展着的、有差异的“人”这样一个前提出发,运用综合评价系统,建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胡丽萍.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2016(11).
[2]李美华.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J].中外交流,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