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 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河南 南阳 473061)
药物化学是药学、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药学领域中的带头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作用机制、用药注意事项和贮存保管等知识[1-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掌握从事药学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判断药物配伍和应用的合理性,并且为学生在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临床治疗学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然而,在实际的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程内容较为枯燥,药物化学结构比较复杂,此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专科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药物化学是一门学习难度较高的课程。针对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校和药学教研室的教学实践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引入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学习的技巧,进而使药物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采用PBL(案例)教学模式,教学的关键是如何设置问题,教师可以对各个重、难点知识进行问题的设计,比如,在介绍抗生素类药物时可以设置下列问题:(1)3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结构和理化性质有什么不同?根据其性质分析该药物应如何保存。(2)3类抗生素在鉴别方法上有哪些异同点?(3)3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有什么不同?维生素类药物(A、D、E、C)的分析也可以按上述模式设置相关问题。同时可以把这些问题分给全班各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学生分工协作,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教材、图书馆、网络资源并收集与该类药物相关的化学结构,性质,构效关系,临床药理等方法的资料,不同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获得信息。然后每组同学分别制作幻灯片,由本组代表将负责的内容进行阐述并说出疑难的问题;同时,老师对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并且提示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表扬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进行重点难点分析。
在药物化学中解热镇痛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这一章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知道如解热镇痛药,本节从结构中分为哪几种类型?如水杨酸类、苯胺类还有吡唑酮类,结构分别有什么不同?这三种类型包括母核、取代基、构效关系,还有临床应用中的特点等不同,让学生自制一个表格,加以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增强对药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握这部分内容[3]。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化学结构式记不住的现象,我们需要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首先老师带领学生复习常见的官能团如酯基、羧基,醇羟基,氨基,酰胺基,羟基,酚羟基,醚基,硝基,氰基,磺酸基等,并要求学生记在课本首页,方便复习;苯环、萘环、蒽环等芳香烃母核结构,并将这些结构特点编成口诀:如“两个苯环肩并肩叫萘,三个苯环肩并肩叫蒽”,呋喃、噻吩、吡咯、噻唑、咪唑、吡唑、噁唑、异噁唑、吡喃、吡啶、嘧啶、哌啶、哌嗪、喹啉、嘌呤、噻嗪等常见杂环化合物,并指导学生将这些常见官能团或者化合物制作成表格或小卡片,并总结其中的规律,如含有“噻”的一般药物结构中含有硫原子,这些学习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遇到有机化学中没有学过的杂环及时补充,如氟康唑中的三氮唑环、西替利嗪中的哌嗪环、氟哌啶醇中的哌啶环、头孢哌酮类药物中的四氮唑环、尼扎替丁中的噻唑环等,熟悉以上基本结构之后再学习药物的结构式就会容易很多。其次,还应总结一定的结构记忆规律,一类药物只需要重点记典型药物的基本结构,如磺胺类药物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基本结构,其他药物的结构可按规律进行推导。每节课课后利用5分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多鼓励学生,有进步及时表扬。
教师课前将教学课件、视频、作业上传至学习通App平台,并督促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习题及观看相关学习视频,另外可通过学习通进行抢答、发放小测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下一次课中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答疑,例如:苯巴比妥钠的注射液为什么要现用现配,其能否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针对此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苯巴比妥钠盐的化学结构,根据其化学结构进行分析,苯巴比妥结构中具有内酰胺结构,可互变异构成烯醇式结构,烯醇式结构羟基上的氢容易电离出氢离子,苯巴比妥显酸性,苯巴比妥钠盐显碱性,其钠盐不稳定,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溶液呈现混浊,因此,苯巴比妥钠需要现用现配,不能与酸性药物配伍。
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对药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参与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药学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尽快地胜任工作岗位,而且可以培养其语言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根据我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在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例如,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到药房购买非处方药,“患者”详细地说出自己的病症,并且提出一些问题,另外一名学生扮演执业药师,药师根据该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并给患者推荐药品,同时给患者介绍药品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在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容易操作的小实验,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学生在听完一段理论课程后,通过观看一个趣味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继续投入下面的学习中。比如,盐酸利多卡因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试液,可显蓝紫色;苯妥英钠可以和氯化汞试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这些反应都可以在试管中进行。教师可带着药品、试剂和试管当场演示给学生看,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性质的印象。有很多药物都有相似的性质,如果利用得当,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4]。
我们通过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建立试题库,根据每节课执业药师考试范围选择不同难度的15~20个单选题、5~8个配伍选择题、2~3个多选题、4~5个判断题、2~3个简答题组成课后作业,然后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放作业,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资源统计中章节学习次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章节中批阅学生作业掌握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或是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将及时提醒未交作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学生通过做题找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教师介绍一些做题的技巧并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在线的实时互动,使因胆小而不敢向老师提问的学生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前各高校教师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积极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们在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比较归纳式教学、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教学法、演示趣味小实验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今后的药学教学工作中,还将不断进步,为提升我国药学高等教育的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