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模式改革探究

2021-07-12 09:27:47
科技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课堂高职

何 憬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1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源于19 世纪, 目的是将学科之间有联系的部分统一起来,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广泛涉猎。 通识教育所提倡对不同知识的融会贯通也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和自身的素质修养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20 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21 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社会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交流日益频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更是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 近年来,通识教育普遍成型于国内各大高校公共教育中,对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差异问题导致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英语水平自然参差不齐,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从而影响了一些定力不强的中等生。 目前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着学生生源复杂且不实施分层教学,课堂内容庞杂,重难点较多,遇到有趣的内容,教师往往不能给予充足的课时量。 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公共英语教师人数少, 英语课不得不安排为两个班级甚至三、四个班级合在一起上课,久而久之,课堂模式始终是老师讲,学生听,互动少,效果不佳。

3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改革

3.1 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英语课堂内容是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 突出英语语言能力在职场情境中的应用。 目前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语言知识是构成职场涉外沟通的重要基础,重点突出应用性。 文化知识包括世界多元文化和中华文化、职场文化和企业文化。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中, 教师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输出。其实,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同样重要的。 在通识教育的影响下, 高职英语课堂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养成,凸显出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课堂涉及内容较广,可能将学生所学各门课知识结合起来。 老师鼓励学生探索外语文化,并联系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总结出各家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通过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革新,需要从传统的第一课堂向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转变。 同时,还可将基于微信、QQ、微博等的室外课堂用于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把通用知识联系起来,微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应用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更多,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在课堂教学中,通识教育强调“实用为主”,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识教育牵涉知识层面较广,对于教师而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增加知识储备,强化信息化教学技能,才能为学生展示语言知识外丰富的多元文化;对学生而言,课堂成为语言实践能力的场所,在学习及探索的过程中可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和学习英语相关知识的实用性。

3.3 教学评价改革

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高职英语,从原来的结果性评价过渡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由于知识体系的扩大,课前学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资料,熟悉词汇,准备讲稿等,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会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断对其监督和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沟通和反馈。 在教学评价改革的道路上,师生应该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证明一切,而应该考虑学生在课堂的参与,课后的实践锻炼,思想道德品质的结合,并采取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 以及学生之间互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多重评价的激励下增加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4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改革的意义

4.1 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从“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到“创新创业”,再到“高水平高职学校”,都要求高职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公共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之前, 自身的通识能力必须加强。在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也会多读、多听、多看、多研究,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同行的优秀案例,学习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对教师而言,通识教育对公共英语课的影响是极大的,每一次备课都是一次知识的大洗礼,对于已经放下多年的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必要的时候还要再查查再记记,对于时政,也要更加关注,这样才能充实课堂内容。 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开始使用优慕课,雨课堂,问卷星等多元化教学资源,从不熟悉到熟练运用,使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和传统的黑板粉笔式教学,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4.2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得以改进,学生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激励下, 不再重复始终坐着听的模式,而是从课前就开始积极准备起来。很多同学开始动手查阅,并寻找合作伙伴,做PPT,做手抄报,准备对话中的角色扮演,为讨论或辩论搜索题材,由于自身的参与,在课堂中大多数同学更加能够集中注意力,将自己课前准备的东西展示出来。 通过通识教育的培养,让学生明白知识是相通的,英语不再是他们应付考试的无用工具。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英语的实用性,了解了社会对英语的需求, 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下逐渐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学生愿意配合教师,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其动手动口的实践能力也随之提高。

4.3 师生“教”“学”理念改变

几十年来,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一直是教师说,学生听。 在通识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开始改变自身死板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还课堂于学生,并结合“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师对于“教”有了新的认识,“以人为本”不再狭隘地聚焦于英语知识点的输出,而是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努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学英语的理念也发生过了变化。 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读和记的基础上更多地获取相关实用知识。 学习也不完全是为了英语考级,而是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一次次技能的提升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加强。

4.4 学生的就业面更广

众所周知,高职部分学生并未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就业,家庭、兴趣、能力等都是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是否“吃老本行”的重要因素。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接受过通识教育很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就业,通识教育是关注学生作为公民所需要的生活方面的教育,对其情感、道德、知识体系、生活、技能等都有所影响。 当学生走出学校,不依赖于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时,其通识能力很有可能会成为支持本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也有可能会成为这个学生今后与人相处的关键。 因此,高职公共英语通识能力的培养拓宽了学生未来的道路,使学生的就业面更广,人际沟通也更加容易。

通识教育的加入,使得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化,教师在加强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偏向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通识教育的出现,加快了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改革的步伐,也为培养适应社会全方位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课堂高职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52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3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6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