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琪
摘要:现阶段,群文阅读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主题选择多篇文本让学生进行集中阅读,让学生对各篇文本情景进行全面的体验,对各篇文本的艺术特色进行具体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可以让学生对各篇文本的写作结构进行清晰的梳理,促进学生思维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提升;也可以让学生对各篇文本中的文化常识进行广泛探究,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感悟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各篇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具体借鉴,展开主题创作活动,促进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引言
目前,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悄然兴起,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了独特价值。
1、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群文阅读是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定义一个阅读主题,然后将与该主题相对应的一系列诗歌组合成一组诗歌,以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其径向扩展。巩固诗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诗歌学习的核心能力。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诗歌内容为依据,为学生选择相应的诗歌内容,以此组成诗歌群文阅读。若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为古体诗,教师也应对诗歌内容进行划分。教师可以先对教材中的古体诗内容进行分类,然后组成同一个类型的古体诗群文阅读模式,让学生进行充分阅读,这样会使学生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学生也可以在大量阅读同类体裁诗歌的过程中,对这一类的诗歌进行深度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同一类型的诗歌内容,以此考查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自选的诗歌体裁进行甄别,若学生的选择方向错误,教师可以进行修正,并对学生讲解何为古体诗,以及古体诗的分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认知能力,为学生后续古诗词的学习做好铺垫。
1.1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初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指初中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教学互动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1.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单元整合与教材整合等形式已经有所发展,但缺乏系统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透彻地掌握语文学科基本特征,系统地推进多文本阅读研究,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体现多文阅读的价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新的内容、新的模式、新的目标有新的理解,敢于创新、敢于表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2、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2.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许多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当中,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一人独大”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在做完阅读练习后,教师为学生进行批改,而后对学生的答题内容和答题方式进行纠正,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固化在一个模式中,使学生无法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学实践结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极大削弱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2.2很多学生不会融会贯通
事实上,大部分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你仔细尝试你会发现知识是内在相关的,可能有一个通用的框架,但学生需要通过广泛阅读来感受语言。但由于阅读模式比较呆板,以至于学生只会分析文章的章节,从来没有思考过知识与知识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只是机械地答题,高分才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至于是否理解了文章,就不那么重要了。如学生会分析文章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教师便可以围绕修辞手法展开一系列的讲解,但是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完全不会运用這些修辞手法,这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法,也没有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知识,导致知识之间的紧密性不高,学生不会迁移,也不会灵活转化。
2.3群文阅读的议题设置不够合理
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小组课文阅读教学时,设置阅读题目缺乏合理性,题目与文章内容相差太大或比较复杂,不利于学生阅读时理解要点。议题设置不够合理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重点和价值,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3.1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思维综合发展
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这项语文综合素养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广泛运用总结归纳、类比分析等理性的综合思维能力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异同之处进行深入的分析的素养。例如,在对《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等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文本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多方面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本中主要有哪些人物?每个人物经历了哪些事件?每个人物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可以以这些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标题,对各篇文本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要素的提取。比如,以人物为标题,学生发挥总结归纳能力,能够认识到这些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有阿长、老王、卖油翁、陈康肃公等。之后,学生对这些文本的写作结构分别进行梳理,能够发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作者首先记叙了阿长照顾自己生活的事件,其次记叙了阿长和自己一起过年的事件,最后又记叙了阿长与自己一同阅读《山海经》的事件。对于《老王》,学生能够提取出老王用三轮车拉着自己、为自己送水、生病去世等事件。同样,对于《卖油翁》,学生能够认识到文本先是描写了陈康肃公高超的射箭技能,从而对各篇文本的内容获得明确的认识,之后又描写了卖油翁灌油更加高超的技能。学生能够发现阿长和老王一样,都具有勤劳、质朴、善良的品质,并且作者更突出了老王乐于助人的特点。由此,学生能够发挥类比分析能力,对这些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特点有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填充到思维导图的相应标题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透彻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群文内容进行多方面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综合发展。
3.2通过信息技术整合群文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汉语诗歌朗读和中学诗歌朗读教学大院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教师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同主题的诗歌群文阅读内容,并对诗歌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使诗歌群文阅读内容形成一个体系,从而构建一个诗歌群文阅读的学习空间。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诗歌阅读平台上进行线上交流,可以对不理解的诗歌问题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此提高学生对诗歌群文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切实理解诗歌内涵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群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自行选定群文阅读内容,以每日阅读一首诗歌的模式进行阅读,达到一周阅读七首诗歌的阅读量,以此形成群文阅读体系。教师在每个阅读周期都应进行阅读内容的调整,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教师还应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对比,评选出阅读能力最强的学生,并让这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群文阅读经验,包括搜集群文诗歌阅读内容的经验,如在阅读群文的过程中,如果加强感情色彩,可以使诗歌内容更具韵律感和节奏感,学生通过分享这些经验可以有效帮助其他学生提高群文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将诗歌群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阅读过程录制成视频,为其他学生的阅读提高一个良好的参照。
3.3以拓展强化的方式组合选文
在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选文,除要合理选文,文章的组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将选择出来的不同种类文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以便于学生展开群文阅读,这对于學生感知文本而言十分重要。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选文之后,教师可以以拓展强化的方式组合选文,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已经选定的基准上不断补充与完善,从而有效起到强化效果。例如,现如今有很多阅读文本都是描写社会发展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结合课文中文本类型来组织学生群文阅读,利用网络来为学生挑选一些契合时代发展的阅读作品,抑或是教师也可以立足于学生兴趣点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旅游、科技、节假日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群文阅读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在组文的时候还可以在以作者为中心进行组合选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此来有效点燃学生思维活跃度。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补充一些其他作者相同类型的文本来组织学生展开交叉性阅读,就能有效避免群文阅读文本风格单一的现象,从而真正有效起到拓展与强化的群文阅读效果。
3.4整合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个文本并达成共识,相对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数量、速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数量的增大、速度的提升,要求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时必须以教读课文(或自读课文)为核心文本,发挥教读课文阅读方法的引领作用,整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指导阅读方法,紧凑地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内容,实现向课外阅读的拓展与迁移。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教读课文,这篇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沙利文老师的善良和教育智慧,以及海伦·凯勒逆境中奋起的精神和意志。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把情感目标整合为学习身残志坚的人们积极乐观面对逆境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围绕这一议题,可以选择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阿炳的《二泉映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等文本构建群文,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第一步是阅读文本,聆听音乐,整体了解主人公的感人事迹;第二步是引导学生比对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感受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坚强品质以及勇于抗争命运的精神;第三步是比对他们取得的伟大成就,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现他们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第四步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活观,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四步教学活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得学生沉浸在文本阅读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进而对群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3.5紧扣教学目标强化主题阅读实施
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安排的大多都是围绕主题进行单元的组合教学,这样的编排一方面能够更加凸显出人文性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根据同一类知识进行不同观点的表达,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基于同一主题的文章,借助不同的表达手段进行展现。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单元内容的有效整合,对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标准进行认真研读、细致化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系统有效的备课,将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清晰的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本单元所学习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还需要着眼于把语文阅读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写景诗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班级中的同学到大自然当中去了解自然界的风光,对于本单元中描写优美景物的歌谣古诗和散文进行扩展性阅读,并且进行优美景色的勾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积累更加丰富的阅读学习材料,感受到大自然带给我们更多的审美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群文阅读。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内进行阅读,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整体感知,这样学生的阅读学习就能够更有针对性。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为了阅读而阅读的层面,导致阅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应该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信息整合、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苗苗.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