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
摘 要: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对学生进行艺术启蒙的主要学科,对其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能够助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角度,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予以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美术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自然也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突破教育工作。然而,从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模式来看,受教育环境、教育理念以及学生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为高中美术教育发展带来了阻碍。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做好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至关重要。
一、借助欣赏教育,激发学习动力
从高中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必须先做好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这要求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学生美术基础的基础上,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模式,由此完成对他们的思维引导。
通常情况下,我在导入环节会为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让他们在欣赏的同时,调动美术思维,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的课堂导入时,我为学生展示了《齐白石虾图》和徐悲鸿的《奔马图》,让学生分析和感知画作中的美感。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我还会与学生对两幅作品进行鉴赏,让学生通过讨论感受我国传统水墨画中对意蕴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认知启发,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代表,将其应用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对教育模式的创新,并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做好知识内容、学生能力及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分析,保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带给学生学习上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美术课堂的素质教育目标。
例如,在进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典园林的美,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沉浸式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学生会以第一视角游览“拙政园”“退思园”等我国著名古典园林,游览过程中还会有电子导游对各个景致的结构进行讲解,营造优质的课堂体验环境,让学生仿佛真正进入这些古典园林去观看一花一草、触摸一石一木,完成对他们的课堂体验效果的提升。在完成沉浸式欣赏之后,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说一说在游览过程中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景象,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该互动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欣赏状态,了解他们的审美情感,并找到他们独特的审美视角,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开展找到正确的方向。
三、依托师生互动,开展趣味训练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高中美术课堂亦是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训练环节进行师生互动的设计,让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强化,由此提升他们的美术综合素养。
为了保证师生互动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互动训练设计时,必须做好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观察,以他们的实际状态为基础进行训练形式、难度的控制。例如,在进行“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的训练时,我专门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带领学生到公园写生,让他们从自己的審美角度找到能够彰显故乡特点的景色,并用画笔将其呈现出来,由此做到将课堂训练转移到课后,通过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连接,完成对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又或者在“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我为他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让他们在训练阶段可以进行泥塑作品的制作。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我也会与他们一起做泥塑,看看谁做得最好,由此来完成对学生的训练动力的激发。在完成泥塑制作后,我会挑选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大家一起欣赏和品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泥塑作品创作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古代泥塑工匠的认可与敬佩,并进一步提升他们对泥塑作品的艺术认可,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和引导。
总而言之,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研究,可以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助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对教育模式的设计之外,还必须做好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并根据他们的互动学习表现调整教育策略,由此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有效,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为高中美术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廖芷.浅谈美术课堂的“视觉性”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意义[J].参花(下),2021(2):93-94.
[2]马鹏飞.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21(1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