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英
摘 要:立德树人,传承中华文化,“教”“研”并举促进专业发展。在“教”与“研”中提升语文教师素养,在教学交流中实现专业成长。要善于发现问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走草根研究道路,做专业成长文章。老师要多读书,增加修养,才能跟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教好书。
关键词:中华文化;初中语文;专业发展;整本书阅读;“教”“研”并举
新疆中语会牵头,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等单位举行了“全国中学语文名师精品课展暨第五届新疆中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大赛”主题教研活动,盛会空前,影响深远。
一、站位文化高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立德树人的内涵和要求包括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新疆中语会秘书长董明实老师在讲座《“教”“研”并举,培基固本的发展策略》中开篇谈道,新疆的教育要牢牢扎根于新疆的土地,把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好,这是重大的课题,这要求每位老师努力改变语文教学较落后的局面,教学没有研究就没有动力、就没有方向,“教”“研”并举,采用借鉴更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跳跃式发展。
上海市特级校长陈军老师的讲座《论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中提到,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华教育思想之源,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统一、知行一体、见贤思齐等,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非常重要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培养综合素养。孔子的教育内容涉及社会的价值取向,两千多年的发展与传承,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与时俱进。
立德树人,传承中华文化,是语文教学要站的高度。
二、立足专业发展
“教”“研”并举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教学相长,教研也相长,重教学轻研究,重成绩轻老师个人素养的发展,乃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董明实老师提到,语文核心素养要回归到质本的方向,即语言、思维、文学、文化等。也提到语言建构的重要性,语言即说的话即汉语言,语言提升思维,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就需要学术研究。教法研究、课程研究、课题研究、试题研究、作业研究、评价研究等,教师只有学习发展才能超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人文底蕴、文化素养与文学功底。
曹勇军老师的讲座《走草根研究道路,做专业成长文章》中,用丰富的课例从备课、写作、论文写作、阅读实践活动到课题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到成功的动态轨迹,教我们如何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他说,一线教师草根的研究,追求“有研究的教学”和“有教学的研究”,困难在哪里,就在哪里研究;需要在哪里就在哪里研究。“为有源头活水来”,写文章做课题是为了改进我们的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放眼“教”“研”交流
王君老师的《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例是传授给我们教的方法,从信息意识、聚焦意识、课型意识出发,启发我们整本书阅读的教學设计新思路,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研读,挖掘文本,物我统一,能悟出对社会、对生活的新感受。王君老师用“经纪人”“情商财商”架起新的阅读桥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骆驼祥子》的真阅读,实践了“教”“研”并举。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因学情我曾困惑文言文古诗词教学的难上加难,学习情境陷入沼泽,整本书阅读教学推进的缓慢。这次的“教”“研”交流,坚定了我对文言文古诗词的深度、广度,拓展教学经典文化的传承信念。亲躬努力让我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为学生创建更多的“活”的语文课堂。
现场课更能激发青年教师钻研积极性,激励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起步的自信心。比如,我们教研活动时研究学习了褚少敏老师执教的《饮酒》,这堂课能抓住单元目标要求,落实文本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以及“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见”等诗句和字,理解此诗的意境和作者陶渊明的心情闲适、心高志远的思想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显而易见。在朗读中训练语感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朗读为要。再比如,我们还研讨了《天上的街市》,这位执教老师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致,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更可贵的是,老师把朗读任务交给了学生,班里有一个学生朗读得很出色,教师机智地让这位学生范读、教读,她的课堂驾驭能力体现其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在“教”与“研”中提升语文教师素养,在教学交流中实现专业成长。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走草根研究道路,做专业成长文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老师也要多读书,增加学养,才能跟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教好书。
立德树人,传承中华文化,“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研”并举,促进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