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福利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教育理念中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活动时,存在合作没有方向、组员分配不均等问题,对此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应当主动地设定问题情境、调整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便在提高合作实效中,彰显语文学科的别样精彩。
【关键词】合作;小学语文;学生
合作学习活动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学生安排特定学习目的和讨论内容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学生看做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在动态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因其绝对的优势,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偏爱,多数教师会在讲解语文知识时,选择应用合作活动来施教,然而,由于许多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经验,使得合作学习只能存在于表面的形式,无法触及本质,所以,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应当对传统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调整,以期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合作学习方向
虽然说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经常存在能力不足,自控力差等问题,当教师将合作学习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时,学生会因为缺乏学习的目标,而呈现出散乱、无序的状态,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质量不达预期。所以,为了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进行合作的动力,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此为方向展开合作交流,以便在集中集体智慧的同时步步深入课文之中,达到良好的合作学习状态。
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基于文章中的内容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更有方向、更有目的地对本篇文章进行探究。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许多事物的运动速度,如鸵鸟、猎豹、喷气式飞机等,并以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各种事物的速度进行具體的说明,围绕上述内容,教师为学生设定“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文章中所描写的事物,其速度由快到慢进行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分析文本内容中进行交流,从而在指出哪些事物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比较光、流星体、火箭等事物速度的快慢,以便学生在合作中确切地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显而易见,教师围绕课本内容进行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围绕语文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得学生在明确的目标下逐步深入语文课堂,以便在解决合作交流问题中,确切地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把握解读文章的方向。
二、优化组员分配,促进学生有效交流
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也有着不同的看问题角度。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保持小组内学生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以便学生在彰显个性中促进彼此的合作。
以《题临安邸》这一古诗的教学为例,在教师为学生设定了“合作分析古诗意境,探索古诗情感”的合作任务后,教师让学生简要地谈一谈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随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进行判断,指出哪些学生对本首古诗的理解较为透彻,哪些学生仍旧存在较大的问题等。紧接着,教师再参照学生以往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按照互补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人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古诗鉴赏能力呈现较大的差异。之后,学生在彼此差异较大的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在交换彼此意见中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古诗,感受古诗中忧国忧民的情怀。
由此看出,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定情况,以优势互补为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能够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助的结构,使得学生更好地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个性,激发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正视教师价值,加速合作学习进程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存在价值,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在学生的合作中没有存在的意义,相反,这意味着,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引领学生的合作学习。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也应当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充当“引导者”中,为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加快学生合作交流的进程,在充当“监督者”中,监控学生合作交流的纪律,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以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丁香结》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在感悟丁香美的同时,启发人生的思考,教师为学生设定“文章的内涵是什么?其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呢?”的合作交流任务。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合作学习的任务进行自主交流,在学生进行交谈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在发现学生合作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地出现在学生的身边,询问学生存在哪些疑惑,以便对学生进行恰当地引导,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快地认识到“人应当以豁达的心境来面对生活中的结”的道理。在学生自主交流时,教师也要对合作交流的纪律进行监控,使得学生始终围绕本篇文章进行讨论,拥有良好的合作交流环境。
不难看出,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合作中遇到的难题,使得学生迅速地突破瓶颈,提高合作的进程。同时,教师对学生合作交流的纪律进行监控,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
四、丰富合作环节,促进个性思维发展
在学生进行合作时,教师能够发现,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会让学生丧失自主思考的机会,使得学生形成依赖感,以至于学生无法实现个人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成长。所以,在组织学生围绕语文知识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也应当对合作学习的结构进行调整,为学生的自主思考预留机会,使得学生在发展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实现个人思维能力的成长。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中,当教师围绕文章描写的顺序为学生设定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呢?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呢?”等问题后,教师先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文本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换彼此的意见,使得学生在合作中逐步探讨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以及文章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等。在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形成自己的想法。
可见,教师将学生自主思索的机会贯穿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之中,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之余一直拥有自主思辨的平台,使得学生在发展合作素养的同时,也可以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增强自主解读文本、分析文本的水平,真正地实现成长。
总而言之,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在当前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重视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突出自身主体地位中进行交流与共享,以便基于合作增强建构语文知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桂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参与式合作学习浅谈[J].教育革新,2020(01):37.
[2]陈海燕.浅谈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