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金星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顺利完成课程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
差异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和后天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状态,是一种客观存在。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生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认知水平会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承认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看作教育发展的空间和开发资源,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包括体育工作者应有的唯物主义和应尽职责。
二、寻求适合“每一个”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尊重“差异”,满足新课程标准的三个基本要求:“面向全体” 、“适合差异” 、“促进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虽承认差异,但重优轻差,表现在体育课上就是“放羊式” 、“随心所欲式”或“照本宣科式”。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的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寻求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体育有效教学方式。“差异性教学”很好地体现了《体育新课程标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在“差异性教学”下,学生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选择,在教师的指导下“扬长促短”,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进行“差异性教学”,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差异归类,学生分层。学生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从体育教学的实践看,学生的差异主要是由自身体质、技术水平、知识水平、兴趣特长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因素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是综合性的表现出来的,且差异性存在着某些共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主要根据体质、学习水平结合自我评价来归类,对学生一般按强、中、弱分为A、B、C三个层次。新课程标准以身体练习为基本要求,对A层的学生强调练习的综合性和发展提高性;对于B层学生则以“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尝试提高性练习”为主;面对C层的学生则强调以“学习性练习——复习性练习——应用性练习”为基本模式。这样的分层并非给学生贴标签,教师要随着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实现动态分层,以满足学生发展变化的需要。
(2)梯化底线,目标分层。新课程标准设定了不同级别的水平目标,将原来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为我们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实际上,目标分层并不是和学生分层完全一一对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一般来说,低层次学生必须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以后可以进行提高好性目标甚至发展性目标的练习;高层次学生即可以从基础性目标开始,也可以从提高性目标开始,甚至可以直接从发展性目标开始学习。三个层次的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也是相对而言的,拿跑、跳、投来说,同样的成绩对A层来说是基础性目标,而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则可能是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目标了。目标分层追求的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必要时还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练习目标,再在三个层次中,分别确定合格、提高、优秀的底线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细化了目标的梯度,降低了台阶,提高了成功的概率,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进步与超越的愉悦。
(3)分类指导,施教分层。新课程标准下的差异教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自己选择的,所以人人有事做,人人被尊重,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集体讲解示范,而是了解学情,分析差异,个别指导,制定具有差异性的分层教学目标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学生分层只是预设,学生实际的表现与需求,只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教师应当加强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又帮助困难学生达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与成功。
(4)互补组合,合作分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差异性”教学对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求和方式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将同一层的学生归并为一组,这样的组合方式虽然便于教师指导,且对同为A层次的学生有着竞争激励的作用,但对B、C层次的学生而言却并无多大促进。如果将中、下层次的学生交叉组合,就能达到优势互补,帮扶促进的效果。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认知水平、基礎技能虽有差距,但相对接近。在合作学习中,既有B层学生对C层学生的帮带,又有C层学生的进步对B层学生的促进。随着学习进程不断变化,这种互补组合也应是动态的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效果一直处于最佳状态。
(5)淡化攀比,低估分层。传统的体育成绩评定是一种互相高低的常规参照的总结性评价,不重过程,重结果,把评估当作目的。新课程标准将互相比高低的评价改为目标参照的形成性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评价的功能,把评估作为手段,不仅在目标制定和项目练习中针对差异实施分层,在测评上也要采取不同的难度标准,及时了解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通过信息反馈及时矫正和调节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双向重叠,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差异性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乐趣,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寻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