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21-07-11 15:14陈薇琼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基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

陈薇琼

【摘 要】 我国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自2017年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今,我国脱贫攻坚战略取得了全面胜利,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快。文章通过结合脱贫攻坚阶段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从新基建、管护机制多元化、金融投入多样性、人才培育输入等方面持续稳步推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基建”;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3-0073-03

一、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为进一步解决这种不平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首次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普遍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提供良好便捷的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有益于推动农村居民参与非农产业,有利于农村居民获得更高收入。

二、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的总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逐渐提高,农村现有的相对薄弱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的现实要求,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农业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缺乏长效管护机制,效益不高

2009-2019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公路铁路里程持续增长。有效灌溉面积占节水灌溉面积的比例从2009年的43.5%,上升至2019年的约54%。高速等级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和国家铁路电气化里程占铁路总里程的比例分别从2009年的1.7%、42.1%上涨至2019年的2.9%、69.9%。

农业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对其效能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世界约有60%的基础设施需要养护才能保证正常运转(徐淑红等,2008)。但我国农村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和交通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甚至“有人建、无人管”。一方面存在地方官员为突出政绩,资金支持多倾向“看得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看不见”的后续管护不被重视;另一方面没有明确管护主体部门,缺乏专业的养护维修队伍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维修,逐渐造成水利设施损坏、老化现象严重,使用寿命缩短,很多路段因长久损坏得不到维修,最终造成道路塌陷,影响道路正常通行使用。

2.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我国农用机械化不断由粗放式向集约型发展。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略有下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升,从2009年的49.1%上升至2019年的70%,农业机械化率大幅提升。

以2019年我国农业各项机械化率为例,小麦、玉米、水稻这三类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9%;畜禽养殖业机械化率为35%,其中鸡养殖的机械化率为40%,生猪养殖机械化率为30%,肉牛、水禽等机械化率则普遍低于30%;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仅31%-33%。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呈现不均衡的特点。

3. 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配套设施不全

2020年底,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与2010年相比,2019年,我国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增长约4.4倍,农村宽带接入户数占全国的比例从19.6%提升至30%。

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必不可少的要素,又是农村文化建设渠道,也是农村居民生活的新活力。其中电商平台,不仅可以将农产品供给国内大市场消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同时也可以满足农民的多元化消费。《网络促进农村消费研究》指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仍不完善,表现为乡镇公路建设亟待加强,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仍存在;农村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宣传等频现;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维权办法尚未设置,无法有效保障农村消费者因为网络消费而带来的利益损失。

(二)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

1.农村教育政策举措与目标对象不匹配

2009-2018年,我国农村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9-2019年全国普通初中生与农村普通初中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速差距逐年缩小。

我国的农村教育扶贫政策不仅针对义务教育,同时积极推动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就业,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显著,导致农村对外来人才吸引力弱,职业教育缺乏培养对象。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以宏观规划和政策引导为主,对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农村地区,政策实施效果有限,培训者重视程度低,大量培训流于形式,学用结合不紧密。

2.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薄弱,专业人才紧缺

2018年农村医疗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国75.7%,比2009年提高3.6个百分点。2009年全国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的1.45倍,而2018年,全国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的1.48倍。对比发现,农村医护人员配置数亟待加强(见图1)。

近年來,乡村卫生院作为我国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总量出现下降趋势,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量大幅锐减,既有城市县域医院的虹吸作用,又存在编制数量有限、人员收入无法满足需求引发的卫生技术人员流失。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新基建”

一方面,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为建设网络化、信息化的数字乡村,支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5G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村“新基建”,可以为农业农村数据的采集、利用和开发构建基础,促进农业现代化管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智能采集畜牧和作物生长大数据,搭建数字化农牧场管理平台,建立畜牧和作物生长模型,优化了管理方式;依托数字丰县,建立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废处置等全方位、全天候的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平台,改善了乡村环境。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之一是产业兴旺,积极构建农村现代化物流体系。通过农村“新基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建成覆盖农村的现代交通路网,打造现代化物流园区和物流平台,打通了农村与市场的对接渠道,进一步带动地区产业联动发展。201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条智慧物流快线(智运快线)在广东省茂名市新安镇运营,全长15公里,通过“专线索轨+穿梭机器人”运输,无缝链接城、镇、乡、村,随时发、准时到。

(二)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长效多元化管护机制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特征,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外部性和排他性的差异,明确责任主体,区分管护形式,提高管护效果。首先,纯公共物品,如农村公路等,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政府或者村集体作为管护责任主体,提供后续管护资金,直接承担或外包管护任务。山东省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的原则,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以县政府负责人为总路长,下设立乡、村道路长。

其次,准公共物品中,灌溉水渠等俱乐部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对外排他性,其受益人相对固定,可以在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条件下,调动村集体或农户积极性,自行管理;而水库、水塘、泵站等公共资源物品,其所有权由全体村民共同享有,需具备管护技术,一部分可以由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农户日常维护,另一部分如因管护技术要求较高,可由当地政府提供资金,使用者缴纳一定费用,安排专业机构定期维护管理。如山西省运城市383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渠道和地下管道由村集体组织农户进行加固、除草和清淤等维护工作;安徽省定远县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打捆招标,由专业公司负责管护。

(三)丰富农村金融投入多样性

一是发挥政府财政撬动作用。在韩国新村运动初期,政府主要加强草屋顶改造、道路硬化、改造卫生间、集中建水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该时期资金来源主要为村庄自筹,政府投资仅占35.1%。目前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农村基础设施情况远好于韩国新村运动初期,大规模财政投资投入农村的必要性较低。且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更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二是多元化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社会资本投资热情有限,韩国设立国民投资基金,要求各金融机构购买,并通过相关法律规定符合条件的民间企业可以从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借鉴经验,我国可以设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并引入市场化专业基金模式运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设立企业“白名单”,鼓励社会资本向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四)内部人才培育与外部人才输入并举

培养我国农村高素质职业农民。法国农业尤其重视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民,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和农业教育文凭体系,将受教育程度划分为农业工人、技师、工程师、硕士研究人员和博士五级,同时实行了严格的农业资格准入制度,强制要求农民接受培训、参加考试、获取合格证书后才能从事农业。借鉴法国农业教育经验,我国可以实施“职业农民证书”培训工程,推动农民持证上岗和标准作业。

创新人才吸引模式。日本实施的乡村振兴志愿队建设,是由政府聘任熟悉乡村情况且有一定农村知识储备的非村民为队员,从事农林水产业和乡村居民支援等乡村振兴活动,引导了大量年轻人在任期结束后留在乡村继续从事乡村振兴活动。借鉴日本志愿队模式,我国可以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新的人才吸引模式,一方面吸引学有所成的“农二代”返乡创业,另一方面政策引入外来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如党政干部基层锻炼、大学生村官、医生教师和专家学者 “组团式”帮扶、志愿者公益实践等方式参与乡村振兴事业。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前提。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切实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建安,于辉,王秀东.农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21,40(1):48-50,96.

[2] 刘云刚,陈林,宋弘扬.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战略:日本的经验与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20,35(3):94-102.

[3]邓研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实问题与治理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4):239-240.

[4]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8-14,154.

[5]胡绍雨.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科学,2019(9):94-103.

[6]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16.

[7]谢申祥,刘生龙,李强.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与农村减贫:来自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8(5):112-131.

[8]王菁,陶国树,刘志强,等.关于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的思考:基于山西省运城市的实践[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4):52-53.

[9]李忠富,徐淑红,王永华.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提升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6):53-56.

[10]李慧泉,毛世平,李书峰.中國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空间特征研究[J].世界农业,2019(9):104-111.

[11]温铁军,罗士轩,董筱丹,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形式的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8(12):1-7.

猜你喜欢
新基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