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多媒体淡化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2021-07-11 05:43江颖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媒体

江颖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多媒体手段进入到各个行业,学校的教育课堂也大量引进,但有的学科应用是锦上添花,有的学科却是画蛇添足,特别是语文有的课堂上要少用这种多媒体技术,而是要强调老师用自己的讲授让语文课堂多一些语文意味。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教学技艺

隨着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很快走入了乡村普通学校的语文课堂,它极大地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同时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语文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是课堂目标意识模糊,导致了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模糊。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是为了让学生欣赏视频,听听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刻意的追求课件的花哨和有趣,频繁使用音乐图画素材,而淡化课堂中文本的作用,把课堂变成了欣赏课、展示课。这种一味追求电教媒体的运用,而忽略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必然偏离语文教学的基本,因为语文课毕竟还是以“听、说、读、写”为主要的训练目标的,多媒体只起辅助作用,不能够喧宾夺主。

二是加大了灌输教学的力度,消弱了课堂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有的老师课件使用频繁,无课件不上课,很多课件粗制乱造;还有的不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把课件变成了知识灌输的有效载体,反而影响了教学训练的有效性;还有的课件制作内容重复繁杂,导致画面太多,根本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不得不快速的向前推进教学环节,没有把教学落到实处,这些都是效率意识淡薄所造成的。

三是课件越花哨越好,声响动画甚至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过多。过于花哨或者声响动画频繁的课件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甚至好奇,从而使学生对整堂课的知识技能的有意注意不足,影响教学的流畅性和效果。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哪些时机可用

一是“借助规范朗读,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和朗读训练”可以用。由于教师本身朗读能力及对内容理解和把握的差异,难以起到好的示范作用。课文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者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形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情感,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朗读,学生更容易学好普通话,养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习惯。

二是“把学生无法把握的陌生或抽象的用直观形象呈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可以用。语文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如果我们以声形兼备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全面。如《安塞腰鼓》,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这种舞蹈艺术的内涵。这篇课文文字又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和抒情性,诗一样的语言,也使学生很难理解安塞腰鼓所体现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如何才能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感受到黄土高原那种粗犷,豪迈,我们不妨选择一段与课文相近的视频片断,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受,让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后再沉入文本去朗读,效果就会好很多。

三是“渲染气氛,引起共鸣,营造情感氛围”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中的优美动画,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直接的清晰明快的愉悦感受。如教《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时,可以先播放天空美景的视频。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宇宙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四是“化繁为简,化静为动,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斑羚飞渡》教学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是老羚羊和年轻羚羊分成两队,老少羚羊先后起跳,在老羚羊将要下落的一瞬,小羚羊踩在老羚羊的背上,借力跳到对岸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却坠入万丈深渊。但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力学原理,但如果用动画展现,学生会很清晰的看到老羚羊被小羚羊一踩,像树叶一样坠下悬崖这一悲壮过程。

五是“古诗古文教学中激情引趣,加深理解”可以用。古诗古文语言精炼,短短的几十个字总能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寓意深刻、意境深远。发挥多媒体声情并茂、动静交织、感染力强的特点,把文字变成声像,把抽象变成形象,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怀,诗中所涉及的地点、景物是学生未曾见到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本上那仅有的插图,很难唤起学生对该诗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瓜洲泊船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诗人立足瓜洲、遥望江南、思念故乡的真实情景中: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感慨。这样,从整体感知,到体会意境,无一不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难以达到的。

六是“开阔学生视野”可以用。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查阅、选择所需信息的能力。如《陈涉世家》,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司马迁和他写的作品的资料。网上海量的有关司马迁本人及作品的图片、文字资料和配有动画的诗歌一定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七是“激发情感,指导写作”可以用。在作文教学中把作文的引导材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叩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指导《家乡的美景》习作,可以让学生带上相机,亲自去发现、游览家乡的美丽景色,并把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上优美的乐曲,制作成演示文稿。上课时,学生欣赏到自己色彩鲜明的图片、旋律优美的作品,很容易沉浸到美好的意境中去。这时让他介绍自己的家乡,一定会情动而辞发,不吐不快,佳句频出,正如《文心雕龙》中云:“情者,文之经。”“文章之作,在乎情性。”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注重学科教学规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文课堂要多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课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手段的新颖和现代化,用课件集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过多占用课堂上读的时间,很多时候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是要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教材。

三是要从细节上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便利化”的原则。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教学实际效果。更不能过多使用使用掌声、叫声、音乐等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多媒体只能是辅助工具,绝对不能喧宾夺主,甚至反客为主,淡化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让多媒体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蕴珍.《让电教手段植根于阅读教学之中》.1989.

[2]韩仙.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教育信息化,2004(3).

[3]赵磊.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2(6).

(作者单位:湖北省保康县文康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因多媒体而绽放光彩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