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斌 卜桃桃
摘 要: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和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堅持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和统领作用,才能发挥应然的战斗堡垒功能。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可以从价值引领、主体塑造、制度规约三重向度加以展开和深化。在价值引领向度上,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文化健康发展,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注入丰厚的文化滋养;在主体塑造向度上,锤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在制度规约向度上,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法规执行力,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三重向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18XDJ006);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软件应用的适度性研究”(szkzy2020005)。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1)005-0017-0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1.005.002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党的十九大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62,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1]62。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拥护者、宣传者、执行者,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核心力量,其政治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党建、农村基层治理的效果。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成为备受学界关注的重大热点课题,但专门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的直接成果却很少,主要是将其嵌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笼统论述。其中,如何有效开展和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是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围绕这一核心议题学者们主要基于三种研究视角提出了可资借鉴的见解。
第一,基于党的领导人重要论述及党中央文件精神的视角。周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战略高度,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配齐配强政治上坚定的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沟通和政治引领作用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代农村党组织政治建设明确了基本方向[2]。王楠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认为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信仰和政治领导不动摇、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农村基层党建的本质要求[3]。孔繁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1982年至 2017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共计19个)都涉及一系列丰富而深刻的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思想,要以“中央一号文件”这种党的政策纲领性文件为遵循,积极应对和解决农村基层党建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公信力、战斗力[4]。
第二,基于农村社会及其治理的现实需求的视角。孙乔婧指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首先要完善政治领导、发挥政治优势、突出政治功能,以农村基层党建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效能[5]。霍军亮、李嘉琪、王永杰指出,乡村治理是乡村社会秩序维系的逻辑起点和工作重心,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目标是高度耦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善治”根本的坚强的政治保障,而乡村治理的兴起也为农村基层党建提供了新契机、创造了新平台、拓宽了新领域。要从“政治标准”“政治站位”“政治方向”等方面,一体化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使其成为乡村治理体系中具有强大整合力、协调力、团结力、行动力的政治领导力量[6]。朱宜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维度,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基础。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力量与政治效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与农村社会及民众的真实需求有机衔接、精准满足。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机制——以治理效率为导向;调适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以社会善治为导向;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以需求为导向[7]。
第三,基于新时代党中央在农村的工作部署的视角。马建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建设”被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基层党建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敢于正视和应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可控制和可支配的经济政治资源流失、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政治性不强、一些中青年农民政治觉悟不高等新挑战,才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适应城镇化进程要求[8]。王重贤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赋予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新的工作使命。要从突出“讲政治”的培养选拔标准、健全“政治待遇”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推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其能够站稳履行政治功能的最前沿阵地,扮演好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政治引领者角色,从而增进广大农民群众对党的信任、爱护[9]。霍军亮、吴春梅指出,党中央作出“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树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威信,提升在农村社会各领域、各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和政治动员力;从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与分布;严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纪律,不断净化农村社会政治生态[10]。
综上所述,学界研究观点体现出正确的政治导向、迫切的实践需要、鲜明的时代特色,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做出了学术贡献。但目前研究在政治与理论、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方面的结合不够,尤其是缺乏学理性支撑和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本文在立足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依据“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11]3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相关理论融入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体系之中,从价值引领、主体塑造、制度规约三重向度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路径范式,以期为充分释放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供有益参考。
二、价值引领向度: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文化健康发展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把“价值”作为社会系统结构、过程及功能分析的参照基点,指出“价值”属于“意义问题”的存在、尺度、共享判断命题,是在社会系统中个人最一般的行动规范取向的模型(信仰),规定了个人行动主要方向或总体方向。价值本身具有稳定性、如一性特征——“有界限”与“可描述”,相对独立于个人面临的“情境类型”、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的“行动选择后果”。但价值系统包括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亦称“社会行动的合法网络”)自身不会自动、自觉、自主实现,而要依靠制度化、社会化等控制方式来维系[12]。推进政治文化建设,达成其中蕴含的积极的、健康的政治价值“内化”目标,是政治价值系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手段。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农村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具有渐进而深远的影响,直接决定着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行为,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中最稳定、最底蕴的因素。只有发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驱动、内化作用,才能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供丰厚的文化根基和滋养。
(一)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情势下面对诸多可能性而作出可确定的行为抉择的准绳。劳伦斯·哈里森(Lawrence E.Harrison)在论述“文化为什么重要”时指出,不同类型的价值观和态度会对人类发展产生不同影响:正面影响(促进进步)与负面影响(阻碍进步),因此有必要将价值观和态度的变革纳入发展政策、安排和规划[13]41-43。马里亚诺·格龙多纳(Mariano Grondona)在这一文化功能分析的框架之下,进一步把价值观分为两大类型:“内在的价值观”——不计个人得失而均予遵循;“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因为有利才予以遵循。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反映了实现短期愿望、眼前利益的“暂时性”,只有内在的价值观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无穷尽”的作用,并催生和表现为“道德”的行为[13]87-89。政党价值观是对政党宗旨的高度抽象,是政党的政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政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性质,对政党自身及其主导的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政党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最终要靠政党行为主体——政党成员的价值观来体现,就中国共产党而言,要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来保持党的纯洁本质和先进属性,从而形成内在的执政伦理道德观念。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作风之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63,更加清晰具体、系统全面地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为包括农村党员在内的全体党员树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倫理标准。一是弘扬“忠诚老实”价值观。忠诚老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态度,是判断、检验共产党人政治上是否合格与成熟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14]。农村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标准,忠于党的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忠于党的组织——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忠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弘扬“公道正派”价值观。公道正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体现共产党人做人做事的道德品格。农村党员干部要坚持公正办事、坦荡做人的原则,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维护好共产党人一心为公、光明正大的形象,以公道正派的人格力量和行为作风赢得农民群众的信赖。三是弘扬“实事求是”价值观。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15]。农村党员干部要恪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按农村发展规律和农村具体情况办事,在实践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弘扬“清正廉洁”价值观。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立身之本,直接反映了党员干部的从政作风。农村党员干部既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清廉文化源泉,又要传承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诸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纪律文化基因,更要严格遵循新时代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要求,时常净化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营造农村社会“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党风政风。
(二)传承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从特殊政治对象和过程的心理取向角度来看,政治文化是对政治系统及其内部构成要素的态度以及政治系统中自我角色定位、扮演、承担的态度,反映了政治系统成员在认知、情感、评价等方面一整套特殊的取向模式,其本质在于在政治社会化的输出与输入互动关系中实现政治系统成员的“被内化”(internalized)[16]。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紧密关联,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对政党及其政治活动至关重要,先进政治文化既是健康政治生活的风向标识,又是良好政治生态的文化基础,更是政党权力运行、社会动员的文化优势。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就应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用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来引领农村文化发展潮流,从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范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系统的规约全体党员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政治文化”[17]。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传承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将弘扬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革命精神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命脉和全党思想工作的理论基础,农村党员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带头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想精神、理想信念的自我塑造,与时俱进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村政策决策过程中的“解释”—“辩护”—“论证”[18]功能,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农村社会及农民群众的主导力、影响力。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简单到复杂的文化进程所有层面表明,人们受到某种文化形式的培养并将自身生活置于这种文化形式下,是其能够对这种文化进行“充分参与”的根本前提[19]。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政治生活的精神家园,农村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养分,并结合时代诉求把廉政文化、忠诚文化、法治文化、民本文化等政治文化融入乡风文明建设实践。三是弘扬宝贵的革命精神文化。革命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基因,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农村党员干部要把中国革命历史作为最好的营养剂和教科书,主动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和革命文化的熏陶,自觉把红色元素、红色印记、红色主题融入乡村建设。四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根本的支撑作用。农村党员干部要在农村社会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各项具体工作,把个人价值追求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民主、有序地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共识。
(三)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植根于民族本土历史场域,并随着经济社会和政治实践不断发展。文化与结构之间、态度与行为之间是一种交互影响的关系,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体系中所有政治角色未来行为的倾向性,进而决定着民众对政治对象在认识、情感、评价等方面的态度分野[20]。党内政治文化如果出现庸俗化、腐朽化倾向,必然会污染党内政治生态,侵蚀党的肌体健康,导致干部思想行为堕落,最终消解社会及公众的政治信任和政治认同。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必须防止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充斥农村文化市场,祛除权力关系与权力运行中的政治雾霾与文化流毒在农村社会的影响。一是运用教育手段摒弃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借助地方党校及行政学院、党员大会、支部活动等党性教育阵地载体,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内政治文化教育,筑牢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之基、思想之魂。通过采用与农村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党内政治文化教育方式,使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其中的理论工作者始终站在思想理论武装的前沿战线,当好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前哨战士,从而有效防范西方社会及资产阶级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政治文化的渗透侵扰,抵制等级观念、裙带观念、官僚主义、宗派主义、迷信思想等封建残余思想的蔓延浸染,及时铲除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畸形扭曲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价值观的文化根源。二是运用选任方式淘汰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农村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管党治党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放松,防止商品交换原则对农村干部选任的误导和绑架,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干部选任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过程中,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氛围,重点突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不断完善干部考核的政治评价,坚决纠正“带病提拔”的乱象,根除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文化观念,杜绝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政治腐败行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农村干部队伍。三是运用监督力量摧毁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党内监督是党内政治文化生成与积淀、先进与纯洁、变迁与创新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发挥党内监督的“防范”“纠偏”和“扬弃”功能,构建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农村政治文化发展机制,形成农村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治理体系,促进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由“治标”向“治本”迈进、“治污”向“清源”转化,才能防止潜规则、官场术、厚黑学、关系学等占領农村文化阵地,培厚风清气正的农村党内政治生态的文化土壤。
三、主体塑造向度:锤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
党的政治建设的开展主体,必然是党员和以党员为细胞的党组织,离开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积极参与,再成熟的政治建设思想也无法转化为政治建设实践。马克思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1]。人作为维系一切社会关系及运行的主体性存在,不仅是一定政治思想系统的灌输对象,更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实践力量。依据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实践来看,党员在党内事务及管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力量,对于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能动性作用。农村党员干部作为承载党的初心与使命的特殊群体,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的支柱力量,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人才资源,其政治素质直接决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质量和效果。只有从宏观层面的政治理想、中观层面的政治作风、微观层面的政治本领入手,全面锤炼农村党员干部这一“关键群体”的政治素质,才能发挥其对农村党建及农村社会发展的政治表率作用,抓住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要领。
(一)坚定崇高远大的政治理想
恩格斯指出,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们总是按照由自己思虑或激情决定的愿望或预期来创造历史,而直接决定思虑或激情的杠杆是多元化的——可能是“外界的事物”,抑或是“精神方面的动机”[22]。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就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是着眼未来社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扎根现实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政治信念和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3]一旦理想信念缺失或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对作为个体的农村党员来讲,意味着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迷失;对作为整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意味着纯洁性与先进性、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消解。邓小平同志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24]只有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发挥其在坚定政治理想方面的表率作用,从整体上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规避精神懈怠的危险。一是丰富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理论体系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教材,让其在学习文本中深切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补齐理论短板,筑牢思想防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与根本遵循,让其既有仰望星空的政治抱负又有脚踏实地的政治实践,自觉将个人的政治追求融入党的农村工作的大局之中,带领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共创共享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创新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载体。坚持“线上”和“线下”协同教育的原则,线下教育要注意优化农村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着力打造与农村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相对应的现场教学品牌,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具有乡土气息、乡愁情怀的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性;线上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技术优势,通过微信、钉钉、QQ等社交媒体和学习强国、微党课、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网络电视台等网络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弥补农村党员干部工学冲突、学习时间碎片化的不足,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化发展。三是改进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一方面,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仪式感。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和转正的时间节点,要注重会场的布置、入党宣誓的严肃性,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另一方面,要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示范性。农村党支部可以利用当地革命人物事迹、先进典型人物、时代先锋楷模等素材,结合重要节日、庆典活动等契机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筑牢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根基。
(二)保持公道正派的政治作风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展现出来的强大力量,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聚合体,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理论,而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以政治作风为根本的优良作风。政治作风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或行为风格,是政党的性质、宗旨、立场的重要反映,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政治作风作为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根本要素,不仅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习作风相辅相成,而且在本质上事关党性纯不纯、信仰真不真的问题,因为党性与信仰是政治作风的内在根据,政治作风是党性与信仰的外在表现。党员干部能否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5],是检验政治作风建设效果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基于对管党治党一般规律的认识,历来高度重视党的政治作风建设,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的政治自觉。农村党员干部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应把一心为公、清正廉洁作为自身的政治品质追求和政治行为表率,以优良的政治作风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一是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农村党员干部要从政治高度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牢记党和人民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增强密切联系群众、践行群众路线的政治意识。通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了解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倾听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看病就医、子女教育、就业增收、住房安全、受灾补助、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实现农村党员干部服务供给与农民群众真实需求的精准衔接。二是破除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农村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仅直接损害农民群众的情感、利益,而且严重损害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形象,从而造成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农村社会运行紊乱。要把整治农村“四风”问题作为硬性政治要求,从严肃农村党支部政治生活出发,以开展农村正风肃纪的党内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推动党的政治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增强政治自律意识和能力。政治自律主要表现为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能否做到政治自律既是农村党员干部政治境界高低的客观反映,又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认同度高低的指标参照。农村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能力,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服从党中央领导、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将党的农村工作战略部署、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一丝不苟贯彻到底,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锻造过硬高强的政治本领
托马斯·海贝勒(Thomas Heberer)指出,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随着政治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从统治逐步向治理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在领导体制从“转型”到“巩固”再到“适应”的历史演进中,成功领导一个“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不断取得成效,对执政党在社会发展中的政党角色与政治本领提出了相应要求[26]。政治本领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关键要素,是政治意识形态转化为政治行为的决定力量。政治本领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的统领性本领,既是衡量农村党员干部本领能力的核心标准,也是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护身符”。只有打造过硬的政治本领,才能使农村党员干部在重要时刻、重大事件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应该是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的统一体,不仅要从筑牢政治理想、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的角度强化政治意识,而且要从肩负政治使命、承担政治责任的角度增强政治本领。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主要表现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11]15-16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可以从思想引导、信心塑造、实践锤炼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培育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维。“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27]农村党员干部要依据党和人民事业以及农村工作实际,适应新时代政治发展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家本领过程中提高战略、创新、辩证、法治、底线等思维能力,以良好的理论素养保证政治上的开阔性、敏锐性、洞察力、判断力。二是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自信。农村党员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艰苦卓绝的历史,正确理解党的领导核心、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和政治优势,从而增强政治是非辨别力、保持政治理想笃定力。三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历练。农村基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基础薄弱、思想陈旧、组织涣散、结构复杂、隐患交织等问题,既是农村党员干部疏导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考验场,又是农村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和政治本领的大熔炉。一方面,要在农村基层党务工作中加强政治历练,借助“智慧党建”平台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基层党建现代化进程,堅决抵御不良政治思潮的泛滥同化,及时制止违反政治纪律、危害政治安全、逃避政治责任行为的发生,不断增强驾驭政治局面与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农村基层业务工作中加强政治历练,推行“抓党建+反贫困+促振兴”的协同工作模式,把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贫困治理和相对贫困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政治责任,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效果作为检验政治本领的重要标准。
四、制度规约向度: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法规执行力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在论述政党强大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时指出,现代化背景下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取决于政党力量(以“动员”和“组织”为内核),而政党力量大小则由“群众支持的规模”和“制度化的程度”两大因素来集中反映。制度作为一种受珍重的、稳定的、周期性发生的、程序化运转的行为模式,与政党自身建设密切关联、并行不悖,一个强大的政党自然应有“高水平的政治制度化”来匹配[28],这种制度化水平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本身的设计方面,更表现为完善的政治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塑造“制度权威”——通过与制度主体的互动,使制度承载的价值和秩序嵌入主体内部心理结构、引导主体外在行为方式,实现主体对制度的遵守与服从[29]。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制度规约,不仅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推演的重要路径,也是新时代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强调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加彰显了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特征。新时代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制度保障,要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的政治建设监督问责制度。
(一)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党内政治生活在本质上关系价值的权威分配,从严管党治党要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逻辑起点。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主要平台,是党员“实现政治化、政党化的重要途径”[3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31]31。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既是对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的回应和规定。针对农村基层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谨、不规范的问题,必须以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为突破口,把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相结合的原则贯穿于农村基层党建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党纪党规贯穿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全过程,达到约束和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目的。农村党员干部要发挥“领头雁”作用,通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层层带动,全面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一是必须以党章为根本政治遵循。《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明确规定:“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32]这说明党章作为党的根本法规和总章程,是制定党内一切法规制度的总指南,《准则》作为党内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执行都必然在党章框架下进行。严肃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要以落实党章要求为根本举措,同时也要结合农村实际,以《准则》来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具体化、详细化。二是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自觉。《准则》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不仅要靠党纪党规的强制力来推动,更要通过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性教育来提高农村党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觉悟和制度意识,最终促使“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制度治党”的过程,这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质量的长远之计和根本之策。三是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内容,也是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重要形式。要发挥制度的根本约束作用,把组织生活会制度与“三会一课”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有机串联起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严肃性;要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方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使用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表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鲜活性、时代性;要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秉持实事求是、诚心诚意的精神态度,增进农村党员的自我革新与团结一致,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从政党政治学意义上来看,一个政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概念及话语体系生成于政党政治现象之后,两者除了在形式上(成文与不成文)和约束力上(刚性与柔性)的区别之外,本质上都同属于政治规范(political norm)范畴[33]。政治纪律作为党的所有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主要表现为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政治规矩作为党的所有规矩中最首要、最核心的规矩,主要表现为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积淀的组织约束、政治规则、工作习惯、优良传统。两者都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深刻认知和共同遵循的立场、方向、言行等政治规范。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政党政治实践经验都表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现代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政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规范保障、惩戒保障、动力保障,为维系政党主导下的政治制度及政治统治秩序创造了基本前提和条件。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重视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遵守和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共同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农村党员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增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摆在政治纪律要求的首要位置,通过集中性、经常性的忠诚教育和党性锤炼,引导农村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并将政治上的清醒与明白转化为具体岗位的实际行动,从而使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部署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顺利完成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保城乡之间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目标。二是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制度体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才不至于形成“破窗效应”。如果没有严格的、持续的制度执行力,那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会成为形同虚设的“纸老虎”,这不仅使党的章程、准则、条例、规范、制度、部署丧失权威性和严肃性,也使党沦为各取所需、我行我素的“私人俱乐部”[31]39,甚至比没有制度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國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党纪党规,为农村社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制度化依据和保障。三是严肃惩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规行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启动不合格党员淘汰机制,对于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尾大不掉、妄议中央”“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封官许愿、弹冠相庆”“收买人心、拉动选票”“匿名诬告、制造谣言”“团团伙伙、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排斥异己”[34]等问题,要上升到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把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政治变质、思想堕落、行为腐化的人辨别出来、清除出去,用科学刚性的纪律和规矩优化党内队伍结构、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三)落实党的政治建设监督问责制度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依据支配社会学理论指出,据有一个公共行政职能的职位,绝不能作为一种有偿交换的获取私利或酬佣的来源,而应“被视为接受一种特殊的职务忠诚义务(Amtstreuepflicht)”[35]。这种职务行使的忠诚性特征,决定了职务委托者(政治组织体)对职务接受者(政治成员)具有施以经济利益关系之外的诸如价值理念、话语表达、行动方式等政治文化性影响和要求的权利,具有为防范其出现违纪、违规、违法等职务行为不端和职业伦理失范而进行政治监督的必要,从而实现“多重性的控制和约束”[36]。党的政治建设监督问责属于纠正政治偏差、规避政治风险的范畴,是党的政治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的有效执行。倘若疏于监督问责,再好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会流于形式,成为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37]《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规定了“问谁责、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等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共同构建了以责任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系统严密的党纪党规体系之外,还必须要有执纪执法、监督执行、责任追究机制,发挥政治巡视、政治巡察利剑作用,通过从严追责、从严问责督促农村党员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意识。一是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监督功能。纪检监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及职能分工,要求其必须将政治监督作为第一职责,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标尺,坚决查处农村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上离心离德、影响农村和谐稳定大局、破坏农村党群关系等政治问题,清除吸附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肌体之中的政治病毒。二是增强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问责力度。上级党组织要盯紧所辖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一负责人,抓住“主体责任”这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因素,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做到严肃问责、精准问责,达到“问责一例、警醒一片”的震撼效果。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委成员、纪检部门作为追责问责的主体,既要带头认真落实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任务,又要严格追究所辖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失职失责行为,通过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的方式,倒逼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农村党员干部承载政治使命。三是畅通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问责渠道。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也要加强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充分利用各种监督机制的特点及功能,才能形成协同配合、优势互补的监督合力,补齐单一监督形式的短板。因此,除了要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内规范化、制度化监督之外,还要让农民群众和网络媒体参与监督农村党员干部。在坚持来信来访、检举揭发等传统监督方式的基础上,搭建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网络监督平台,及时回应农民群众的困惑与质疑,使政治监督在农村社会全覆盖、无死角,确保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政治目标和政治任务落地生根、精准执行,以完善的、严格的责任追究体系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效果。
五、结语
在乡村振兴及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及政治效能愈发凸显,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根基。要始终保持党在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明确政治建设在农村基层党建中的首要地位和统领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领导能力。新时代背景下,从价值引领、主体塑造、制度规约三重向度破解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瓶颈,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为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同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基层党建课题,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变迁与社会需求持续跟进研究,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中国特色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思想体系和话语方式,为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新实践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周挺.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5):76-79.
[3] 王楠.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J].学习月刊,2020(4):31-32.
[4] 孔繁金.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基层党建思想比较研究[J].理论学刊,2018(1):28-36.
[5] 孙乔婧.治理能力视域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2):96-99.
[6] 霍军亮,李嘉琪,王永杰.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学习与实践,2020(2):46-54.
[7] 朱宜.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现实路径[J].人民论坛,2019(22):100-101.
[8] 马建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州学刊,2016(9):12-17.
[9] 王重贤.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2):89-93.
[10] 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8+152.
[1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2] T.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梁向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41-145.
[13] 劳伦斯·E.哈里森,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4]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2019-03-02(1).
[15] 毛澤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16]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徐湘林,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13.
[17]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31.
[18] 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M].吕增奎,王新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52.
[19]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39.
[20]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郑世平,公婷,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26-27.
[2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4.
[23]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2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7.
[25]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2).
[26] 托马斯·海贝勒.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9-11.
[2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
[28]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41.
[29] 程同顺,邢西敬.合法性、认同和权力强制:制度权威建构的逻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5):12-18.
[30] 崔建周.构建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支持保障体系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4):40-47.
[3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960.
[33] 李斌雄,张银霞.中国共产党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利益基础和生态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27-37+158.
[34]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22.
[35] 马克斯·韦伯.支配社会学[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
[36] 蒋来用.政治监督常态化:反腐战略优化路径与对策[J].政治学研究,2020(4):50-58+126.
[3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3.
Three dimensions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the new era
Li Junbin Bu Taotao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 As the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 and leadership core of all the Party's work in rural areas,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can play the role as fighting bastions only by sticking the primary position and role leading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can be carried out and deepen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value orientation, subject molding and system restriction.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obtain the health development, which provides rich cultural nourishment for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terms of subject molding, the political quality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t the rural grass-roots level is promoted, which provides strong talent support for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On the aspect of system restriction, the enforcement of inner-party laws and regulations by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gets improved, providing a soli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the new era;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ree dimen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