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诗清新风格研究

2021-07-11 11:05张岳
牡丹 2021年8期
关键词:草堂景物杜甫

杜甫入蜀后居住在浣花溪旁的草堂,他创作的草堂诗以描写山水景物和日常的田园生活为主,呈现清新自然的风格,既有愉悦之情,也夹杂着苦闷的愁绪。杜甫继承了前人创作的经验,独创了既精工自然又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包含着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是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他在此期间创作了270多首诗。与他一贯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相比,这时期创作的诗歌显得清丽自然:在内容方面,描写的是对山水之美的感悟和自然生活的体验;在语言方面,语句自然精炼;在心境方面,草堂时期的杜甫安逸淡泊、静谧自然。

一、自然山水与情感倾向

杜甫创作的草堂诗取材于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杜甫善于观察和发现,他将常见的事物和生活体验融入诗中,描绘了浣花溪草堂边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居住在清靜的环境中闲适愉悦之情,在率性不拘的言语中夹杂着苦闷惆怅的情绪。

《卜居》写于杜甫初建草堂时期,记叙了卜居城郊浣花溪畔的情景。诗中的“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描绘了无数蜻蜓在水面上自由飞舞、一对鸂鶒在悠闲戏水的画面,展现了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透露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清新自然的草堂诗展示了作者的心情愉悦,但有一部分草堂诗表达了诗人沉痛且苦闷的内心情感。《江村》是杜甫居住在草堂期间描写田园风光的诗篇。诗的开头几句描写了江村清幽的环境,梁上的燕子和水中的白鸥都使作者感到惬意。诗的颈联写了妻子的棋局和天真的稚子,将家庭生活闲适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本是写闲适的生活,然而尾联的“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流露出靠着他人接济的惆怅、落寞和无奈,以及对自我的安慰。

《狂夫》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诗人在清幽的草堂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浣花溪旁景色优美动人,但笔锋一转,“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诗人依靠旧友的接济勉强度日,又为音书断绝忧心忡忡,这是诗人现实生活中的悲凉。优美的景色与穷困潦倒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了诗人虽然生活贫困却从没有被困难压倒的坚强精神,而这种精神在现实处境中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狂放”,彰显了“狂夫”的精神品格。

二、生活气息与隐逸内涵

杜甫的草堂诗具有朴实的生活气息,情感质朴率真。例如,《客至》记叙了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客人来访的场景。虽然庭院小路都已经长满花草,现在因为客人来访而打扫;一向紧闭的柴门,今天为客人打开。接着诗中写道:“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因为居住的地方距街市较远,所以买不到更多的佳肴,同时,由于家境贫苦,只能用陈酒来招待客人。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诗人与客人仍然把酒言欢,还邀请邻居共饮,两人真挚的友谊更显得难能可贵。这首诗展现了朴实的生活场景,生活气息浓厚,富有生活乐趣,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寒食》一诗先描绘了寒食节,江边的轻烟冉冉升起,落日的余晖静静地照耀在竹子上,渲染了清幽宁静的氛围,极富生活气息。最后的“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更是将淳朴真挚的情感融入乡村生活中。

杜甫在官场不得志,辞官后长期流亡,生活困顿、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不得不避难隐居。虽然浣花溪边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沉醉,草堂舒适的生活使人感到安逸静谧,杜甫在诗中也表达了他从这样的生活中获得短暂的欢乐与惬意,但他并不安于隐居避世,始终忧国忧民,所以他既清醒又痛苦。杜甫的草堂诗虽然风格清新,但字里行间隐藏着忧国忧民的情感。

三、浑然天成的表现手法

(一)错落有致的布局

入蜀后的杜甫更注重探索诗歌的表现手法,他的诗歌在艺术表达上更加成熟和完善,词句雕琢已达到浑然天成的地步,这表现在他对诗歌错落有致的布局上。例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开篇的“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写出了草堂的位置与环境:距离城郭较远,庭院宽阔,周围没有其他的村庄,放眼望去,景色一览无余。诗的颔联写道“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这句写的是江岸的景色,澄澈的水面似乎与江岸齐平,接着视角由远到近,着重刻画草堂旁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在夕阳下盛开的花朵。诗的尾联将城中的“十万户”人家与村落的“两三家”进行对比,更衬托出草堂僻静的环境,首尾呼应。整个空间的布局由远及近,层层递进,展现了一幅幽静的村落风景图,可谓错落有致、巧夺天工。

(二)真挚淳朴的语言

杜甫的草堂诗从现实出发,对事物进行精细刻画和高度概括,内涵丰富、情真意切。语言方面,善用白描,不用浮夸的辞藻雕饰,具有真挚浓郁的情感。杜甫以简洁且精炼的笔触将自然景物描写得生动传神,独树一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用词准确且精炼,展现了杜甫的语言功力。杜甫将景物神韵以极简的文字表达出来,浑然天成又不落窠臼,令人回味。

(三)情景交融的意蕴

杜甫往往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真挚且深厚的情感,需要读者细心品读,才能感受到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和含蓄隽永的深沉意蕴。《春夜喜雨》就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融合。诗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春雨绵绵的场景刻画入微,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以及对春雨的赞美。作者看到春雨来临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整首诗的情与景浑然一体。

四、恬淡安宁的心境

(一)半生漂泊的困顿生活

早期的杜甫满怀政治理想,渴望得到赏识和重用。然而,残酷的现实磨灭了他的希望,一直郁郁不得志的他只能艰难地生活着。杜甫饱尝人世间的艰辛,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困顿的生活,在流亡的途中饱经忧患、备尝人世冷暖,因此他心系国家的前途命运。他在草堂居住期间,过了一段较为平静的生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朴素的乡土风味。

(二)仕途坎坷的思想困局

杜甫一直遵循儒家思想,恪守忠君爱国的理念,但是他仕途不顺,虽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杜甫在诗中多次透露出隐居的想法,向往山林中潇洒的生活,但是他不愿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他没有实现政治理想,却始终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在颠沛流离的旅途后,定居草堂,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政治仕途的失望,另一方面在好友的资助下,他建造了草堂,这让他疲惫不堪的身体和饱经风霜的心得到了暂时的慰藉。杜甫在定居草堂期间创作的诗歌营造了一种闲适宁静的环境氛围。但是杜甫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不愿放弃政治理想,不愿只谋求一方舒适的天地,仍然忧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写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杜甫将身边的事物付诸笔端,诗句信手拈来,“深愁”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色之中,表现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草堂心境的转变

杜甫入蜀后,居住在草堂,生活较为安定。浣花溪畔宁静的自然环境与闲适安逸的生活暂时抚慰了诗人疲惫不堪的心灵。这时的杜甫更多地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他采用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描绘了出来。杜甫的内心得到了暂时的舒缓,但未能报效国家的苦闷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所以,他离开草堂后的诗歌风格又与以往不尽相同。

五、结语

杜甫的诗歌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风格。杜甫目光敏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景;情感丰富真挚,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以独特的诗歌艺术手法展现了精工自然的艺术水平,形成了清新自然的风格,值得后世学者深入研究。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

作者简介:张岳(199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

猜你喜欢
草堂景物杜甫
四时景物皆成趣
草堂旧事
写写冬天的景物
杜甫改诗
薪草堂由来
杜甫与五柳鱼
景物描写要准确
杜甫的维稳观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
《阅微草堂笔记》科技内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