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去“掏”宝

2021-07-11 10:43
放学后 2021年9期
关键词:贴花青釉纹饰

1998 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岛海域,一艘名为“黑石号”的阿拉伯商船被发现。打捞出水的 6 万多件中国唐朝宝物中,竟 有5万多件长沙窑瓷器。这些瓷器,在海底沉睡千年,如今惊艳于世,也证实了长沙铜官窑,当年是“中国外销第一窑”。

2021 年 3 月底,铜官窑博物馆讲解员杨雷老师领着长沙市各小学的“小小探险家”们,重游了千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一次海上“陶”宝之旅,跟着“黑石号”沉船一起见证了唐代东西方人民友好往来的那段历史,以及唐代铜官窑的辉煌……

长沙窑洞青釉褐斑褐红彩云气纹碗

“小朋友们画画时爱画的云朵,也会被古代工匠们画在碗里。”杨雷老师指着展柜中一件青釉褐斑褐红彩云气纹碗为大家介绍。这只碗内绘云气纹,纹饰呈现出褐红色,外表看似朴实无华,其实是一件稀有之物。所谓红彩,即以含铜物质为着色剂,经还原烧成的红色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呈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纯度有关,而且对窑内温度变化以及窑外天气影响也十分敏感,配方和烧制条件的微小变化均可能导致色调差异,因此产量极低。 “大家再仔细看看,碗口的 4 块褐斑是什么形状呢?”正当同学们啧啧称奇时,杨雷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三角形!”“那么大家想一想,4个三角形拼起来是什么形状呢?”“是正方形!”同学们异口同声。

原来,这4块褐斑组合成一个正方形,正是体现了当时天圆地方的观念。长沙窑青釉褐斑褐红彩云气纹碗杨雷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黑石号”的沉没位置。

长沙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

模印贴花是长沙铜官窑当时的世界首创工艺,杨雷老师告诉大家,模印贴花工艺的制作过程和小朋友们玩橡皮泥的过程十分相似。首先用一个模具印出一个带有花纹的薄片,然后趁半湿未干之际粘贴在壶上,并在粘贴处加饰褐色块状釉装饰,然后再入窑烧制,贴花的出现为原本朴素的器型增添了生气。对于这个执壶壶身上的贴花纹饰,同学们都非常好奇,它很像我们平时常见的葡萄,仔细观察又与葡萄有些不一样。正当“探险家”们疑惑不解时,杨雷老师为大家揭晓了答案——这是椰枣。椰枣又名波斯枣、番枣、伊拉克枣,主要生长在中东地区。椰枣纹饰充满异域风情,也证实了这件执壶为当时典型的外销型产品。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阿拉伯文碗

这件碗内的纹饰十分奇特,难道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杨雷老师告诉大家,这些奇怪的纹饰其实是阿拉伯文。

在扬州,曾出土过一件写有意为“真主最伟大”的长沙窑阿拉伯文背水壶,从笔法的流畅度与精确度,可以推测为阿拉伯人直接书写。而同学们看到的这只阿拉伯文碗,属于变体的阿拉伯文,专家推断,应是长沙窑工匠为了符合阿拉伯地区人们的审美标准,刻意模仿而写。这类阿拉伯文图案是专供海外地区定向制作的,如长沙窑彩绘碗上常出现描绘有阿拉伯《古兰经》的文字和图形,有的加以卷云或小草作为辅助纹饰。

邢窑白釉绿彩吸杯

“古人也用吸管杯?”看到这件邢窑的白釉绿彩鼻吸杯,同学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此杯内底模印了一条鱼,杯管中空与底相通,作为吸管用来吸食杯内的浆液,而這鱼正好遮掩了杯内的孔,设计十分巧妙。为什么叫鼻吸杯呢?所谓鼻吸,就是用鼻子吸食液体。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是有史可究的。南宋文学家范大成在他的著作《桂海虞衡志》中记载了这种“鼻饮杯”:“南人习鼻饮,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浆,暑月以饮水,云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

猜你喜欢
贴花青釉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浅谈宋瓷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论舞台服装中贴花设计手法及其应用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电动车贴花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