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残疾人就业研究的热点、前沿与展望

2021-07-10 08:22焦若水李国权
江汉学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残疾人聚类文献

焦若水,李国权

(1.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兰州730000)

一、提出问题

学术界对于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广泛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化,残疾人就业研究的主题和内容不断深入、发展和精细化。但受限于学科特征和横向时间剖面的研究方法,该研究领域呈现出非连续的碎片化特征,缺乏宏观层次上依据时间维度对残疾人就业议题的纵向梳理,导致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的内卷化。

鉴于以上不足,本文基于中外对比视角,借助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近十年来残疾人就业研究的核心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对残疾人就业研究的知识结构和发展脉络进行探测和梳理,在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前更精准地把握残疾人就业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促进研究更好地回应宏观议题,服务于残疾人就业政策与实践。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来源

中文文献样本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将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词“残疾人就业”或关键词“残疾人就业”,来源类别设置为“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含扩展版”)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83篇,剔除新闻报道、论坛报道、文学、影视评论以及与主题不相关的其他文献10篇,最后收集中文文献373篇。外文文献样本来源于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将检索条件设置为“Employment of the Disabled”,共检索出外文文献732篇,剔除不相关文献254篇,最后收集外文文献478篇。发表时间设置为“2010-1-1”至“2019-11-8”,检索时间为“2019-11-8”。

(二)分析方法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直观基础。其次借助Cite Space软件进行期刊共被引分析、学术机构共现分析、作者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等,制作残疾人就业研究合作者、合作机构共现图谱、期刊共被引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探索学科知识的主要载体,学术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学科权威学者、学术群体派系合作关系以及残疾人就业研究的热点。最后通过突现词、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并结合关键文献解读,探究残疾人就业研究的前沿。

三、结果分析

(一)国内外近十年残疾人就业核心文献流量分析

文献流量反映了学者对该学科的关注度,是衡量研究热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样本文献分析(如图1)发现,国内残疾人就业文献流量基本保持稳定,但在2011年、2014年、2017年出现了三个高峰,这三年分别发表残疾人就业文章37篇、46篇、54篇,占文献总流量的9.9%、12.3%、14.5%,合计占比高达36.7%。通过对比外文核心期刊流量趋势图发现,国内残疾人就业核心期刊发文增长趋势明显弱于国际残疾人就业核心期刊发文趋势,说明国内学者对残疾人就业议题关注度低于国际学者。

图1 2010—2019年国内外残疾人就业文献流量趋势

根据残疾人就业流量趋势图并结合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残疾人就业研究可以划分为具有“金字塔”特征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0—2012年)主要讨论残疾人就业模式、就业障碍、包容性就业。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依法推进按比例的残疾人就业模式,集中就业模式开始落后于按比例的残疾人就业模式。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布了《世界残疾报告》,包容性概念在残疾人教育、残疾人就业政策、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得到学界关注,两者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就业研究第一个流量高峰出现。第二个阶段(2012—2016年)主要讨论残疾人就业政策、残疾人职业教育。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利,一些学者开始从理论和经验层面探讨“积极福利”“优势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实践。这一时期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讨论则和期刊特性有很大关系,《中国特殊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期刊是残疾人就业核心文献流量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所用下,残疾人就业核心文献流量于2014年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第三个阶段(2016—2019年)主要讨论残疾人精准扶贫、无障碍设施建设。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中国残联等联合印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等文件后,互联网与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精准扶贫、残疾人服务均等化等议题被广泛讨论。通过检索发现2017年仅《残疾人研究》针对残疾人就业议题刊载的文章就达到了17篇。可见,政策和期刊的双重效应促使残疾人就业核心文献流量迎来第三个高峰。

(二)高产作者、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者、研究机构合作图谱能够揭示高产作者、高产机构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对研究者及其所在机构分析发现,周沛和MASSIMILIANO等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发文量也仅在2-7篇之内,说明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尚未出现学科权威人物。

表1 2010—2019年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高产作者

图2 2010—2019年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国内外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和多伦多大学,分别发文8篇、15篇。

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都呈现出较强的地域选择特征,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合作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南京地区,国外则形成了以多伦多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学院为代表的两大研究中心。多伦多大学注重与美国高校的合作,处于美国与加拿大残疾人就业联合研究的枢纽位置。卡罗林斯卡学院注重与欧洲、北美等相关科研机构合作,更趋国际化和多元化。

(三)国内外残疾人就业文献来源期刊

期刊共被引图谱能够揭示期刊及学科间的关联性,并对特定研究领域的知识分布特征以及信息流动现象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从被引频次看,《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 Disability&Rehibition》是2010—2019年国外残疾人就业研究最高被引学术期刊,被引频次高达159次;其次,中心性反映了期刊在知识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从表2可知,《Social Science&Medicine》的中心性最高,达到了0.16;最后,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残疾人研究》刊载残疾人就业文献45篇,占同时期已发文献总数的12.1%。国内排名前五的期刊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19.9%,其中仅《残疾人研究》的发文量占比就高达12.1%,表明除《残疾人研究》之外,残疾人就业问题并非其他期刊关注的核心议题。

表2 国内外排名前5的残疾人就业文献来源杂志分析

(四)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

1.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分析表、聚类图谱能够揭示残疾人就业研究的核心知识结点,展示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依据关键词分析表并结合所得数据的研究维度将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热点划分为三类:一是残疾人,包括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弱势群体等;二是就业因素,包括残疾人就业、就业意愿;三是福利制度,包括残疾人社会保障、福利企业等。国外研究热点划分为四类,分别是残疾人康复、残疾人生活质量、残疾的影响因素、残疾与劳动市场。

图3 2010—2019年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进一步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形成了#0托养服务、#1劳动就业、#2残疾、#3特殊教育、#4社会支持、#5福利企业、#6就业意愿等七大研究热点。国外残疾人的就业研究形成了#0脊柱裂(spina bifida)、#1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2其它障碍(other barrier、)#3弹性指数(flexicurity index)、#4医疗保健(healthcare utilization)、#5工 作 时 间(working hour)、#6儿童残疾类型(child disability type)、#7家庭照顾(family care)等八大研究热点。国内外残疾人就业关键词聚类的Silhouette值均在0.5以上,表明聚类分析结果具有意义。

(1)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热点

#0聚类“托养服务”侧重于残疾人康复服务、就业方式研究。一是聚焦残疾人康复研究,残疾人的康复效果影响到后期就业水平;二是关注残疾人就业方式,提倡自主就业、灵活就业、按比例就业、支持性就业等。

#1聚类“劳动就业”侧重福利体系与残疾人就业关系研究。一是聚焦吸收、借鉴国际经验,主张把残疾人就业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二是主张优化社会救助、特殊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制度重构。

#2聚类“残疾”侧重残疾人就业阻碍因素研究。残疾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属性。诸如残疾类型、残疾等级、性别、户籍性质、民族、家庭状况等生理和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3聚类“特殊教育”侧重特殊教育与残疾人就业关系研究。一是通过残疾人职业教育提升就业技能;二是学习国际残疾人就业“转衔”经验,发展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实现支持性就业;三是构建以“需要为本”的支持环境,创新教育机制,疏通残疾人就业路径。

#4聚类“社会支持”侧重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一是无障碍康复服务机制的建构;二是基层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建构;三是残疾人精准扶贫机制的建构。

#5聚类“福利企业”侧重福利企业与残疾人就业关系研究。一是关注福利企业存在的问题,如福利市场化、福利企业萎缩、政府责任缺失等;二是关注福利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盈利水平,改善残疾职工的根本利益。

表3 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高频关键词分析(部分)

#6聚类“就业意愿”侧重残疾人就业意愿研究。影响残疾人就业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残障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城乡差异等。

(2)国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热点

#0聚类“脊柱裂”(spina bifida)和#2聚类“其他障碍”(other barrier)侧重残疾人就业阻碍因素研究。研究主题包括残疾类型(如精神、肢体残疾)、残疾人保健观念、护理水平、后期康复水平、情绪(如抑郁、焦虑)、性别、社会经济地位、身份歧视、污名化、雇主态度、企业文化、技能差异、工作场所障碍等因素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1聚类“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侧重高致残疾病患者的就业水平研究。研究聚焦各种疾病类型,重点阐述疾病在临床阶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患者失业时间进行测序。研究的主题包括:多发性硬化症、慢性疾病、肌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致残)与残疾人就业;脊髓损伤(SCI)、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SPA)患者的工作能力评估等。

#3聚类“弹性指数”(flexicurity index)侧重残疾人就业模式,尤其是灵活就业、弹性就业模式研究。研究主题包括:残疾人贫困与灵活就业、国家福利政策与残疾人就业模式的关系、包容性福利政策与包容性就业、残疾人灵活就业对宏观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个人干预、社会干预与支持性的残疾人就业计划等。

#4聚类“医疗保健”(healthcare utilization)侧重残疾人福利服务研究。康复服务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因此该聚类涵盖了残疾人医疗保健、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等内容。研究主题包括:康复服务的过程干预、效果评估与残疾人就业、康复服务获取机会的群体差异与性别差异、社会福利与残疾人就业的关系、福利制度改革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社会保险、支持系统建设与残疾人就业等。

#5聚类“工作时间”(working hour)侧重残疾人参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研究主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残疾人进入劳动市场时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如工作时间(working hour)过长与残疾人过度就业、残疾人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因果关系;二是残疾的动态发展轨迹与未来工作时长的模型预测、残疾的动态发展与就业机率变化等;三是就业政策对残疾人工作时长的限制,隐形地造成劳动力市场对残疾人就业的排斥。

#6聚类“儿童残疾类型”(children disability type)和#7聚类“家庭照顾”(family care)侧重残疾儿童家庭生活及其照顾者就业经历研究。研究主题包括:残疾儿童的家庭生活、残疾儿童与父母就业关系、儿童残疾类型与就业歧视、残疾儿童与家庭护理、家庭照料与父母择业机会差异、家庭护理的性别差异与就业影响、护理人员的就业模式与支持性就业等。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残疾人就业的阻碍因素、就业意愿、康复服务、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主题是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究的共同热点。国内学者侧重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国外学者侧重高致残疾病就业预测、残疾儿童生活经历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用文献分析法、简单的数据分析法,国外学者运用了访谈法、模型预测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等较为复杂的研究方法。

2.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前沿分析

突现词(burst terms)能够探析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突现词、突现文献(burst articles)并结合引文文献(citing articles)综合分析,现将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的前沿划分为早期、中期、近期三个阶段。

(1)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前沿

图4 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的突现结点分析

国内残疾人就业早期研究前沿的突现时间为2011至2012年,突现词是“劳动就业”。通过二次文献法并结合引文分析发现,社会保障、就业政策是早期前沿的热点。一是社会保障。2008年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促进残疾人就业,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的机会和权利。从社会保障视角出发,吸收、借鉴美、德、日等国际残疾人就业实践经验[1],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保障体系[2]、劳动权救助制度[3],促进残疾人公平就业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前沿。二是就业政策。劳动是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和就业权需要结合中国残疾人就业实际并吸收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趋利避害,完善国内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机制[4],创新残疾人就业模式[5]。

国内残疾人就业中期研究前沿的突现时间为2014至2016年,突现词是“农村残疾人”。通过二次文献法并结合引文分析发现,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是中期前沿的热点。一是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滞后,供需矛盾突出,城乡差距大[6],为保障农村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权利,应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现阶段我国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支持系统存在主体缺位、内容缺乏、支持方式行政性和非专业性等问题[7],完善农村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是残疾人就业事业发展的关键。三是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研究。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研究的核心是对残疾人扶贫模式的探讨。政府“一元论”的残疾人扶贫模式应该被多元合作网络的扶贫模式所取代[8],大力发展金融扶贫,同时要对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的目标和实践进行反思,残疾人不仅要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自立。

国内残疾人就业近期研究前沿的突现时间为2016至2017年。突现词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15年,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引发了相关学者对该话题的广泛讨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颁布虽然明确了征收部门,提高了征缴效率[9],也间接损害了残疾人就业权益,无法完成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用缴纳足额保障金的方式代替。2017年财政部扩大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征范围,设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为当地平均工资3倍上限,该措施虽然减轻了中小企业负担,但也进一步加剧了残疾人进入就业市场的难度。一些企业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招录残疾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通过“先交后补”的方式能够获得实际缴纳额70%的补贴,导致残疾人就业的隐形歧视[10]。《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和功能效应是众多学者讨论的焦点并逐渐发展成为近期研究前沿。

(2)国外残疾人就业研究前沿

国外残疾人就业早期研究前沿突现时间为2010至2014年。高致残疾病的跟踪研究(follow up)、健康状况(health)以及疾病(illness)对患者及其父母就业的影响、女性(women)残疾人、社区(community)能力建设、美国残疾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是早期前沿的五大热点。一是高致残疾病的追踪研究。高致残疾病造成的认知和肢体障碍是患者在劳动力市场中丧失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医学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康复表现,还要评估患者的就业能力,测量和预测疾病的动态发展与患者就业概率,已有众多学者证实了高致残疾病(如癌症,癫痫、慢性疾病)对患者工作能力的永久损害[11-13]。二是残疾对患者及其照顾者(父母)就业的影响。高致残疾病不仅损害了患者自身的就业能力,而且限制了照顾者的择业机会和择业范围。在新自由主义劳动力市场和家庭护理私有化制度的背景下,照顾者(父母)难以解决家庭和就业的双重矛盾,特别是在家照料残疾儿童时[14]。三是女性残疾人就业经历。性别变量对残疾人就业具有显著影响[15],女性残疾人在就业市场中可能受到双重歧视。四是社区能力建设。残疾人就业正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就业岗位越来越选择有能力的人;另一方面社区照料越来越选择最需要的人,学习障碍者被排除在就业市场之外。社区应提供工作机会并对残疾人进行能力建设[16]。此外,互联网虚拟社区已经成为残疾人康复和就业的重要渠道,加强残疾人虚拟社区的使用能力是残疾人就业研究重要议题。五是美国残疾人法案。1990年乔治·布什签署《美国残疾人法案》,该法案旨在保护残疾人就业的合法权益,但实际上可能造成残疾人就业的隐形歧视,因为《美国残疾人法案》规定:为避免潜在的安全和健康风险,雇主可以拒绝为残疾人提供岗位[17]。2008年杰布·布什签署了残疾人法案修正案,针对该法案的效果评估研究迅速发展成为早期前沿热点。

国外残疾人就业中期研究前沿突现时间是2012至2015年。残疾人生活(life)、残疾人就业的实验测度(scale)、干预(intervention)策略是中期前沿的三大热点。一是残疾人生活。残疾人生活状况影响残疾人就业水平,自尊、开放和自信是残疾人找到和维持工作的有益因素[18]。传统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要提高残疾人就业技能,更应该注重残疾人社交、沟通技巧以及自信心的培养[19]。二是残疾人就业的实验测度。包括:干预效果测度。如心理疏导以及依靠安置和培训策略的支持性就业政策(IFS)能够明显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水平[20];二是残疾人就业阻碍因素的临床测度,如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是影响患者就业的重要因素[21]。三是残疾人就业的干预策略。包括:临床干预,通过临床干预缓解患者的物理疼痛,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增加残疾人进入就业市场的机会;社区干预,如在《战后重建社区的复原力:发展性视角和建议——斯里兰卡北部的定性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心理康复计划,主张重建家庭、社区机构及其复原力[22]。该篇文章的引用次数达到了43次,成为社区干预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

(五)国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的高影响力文献透视

文献共被引分析能够识别残疾人就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文献。根据被引频次和关键联结点属性将残疾人就业文献划分为减弱型文献、平稳型文献、增强型文献、开创型前沿文献四种类型。减弱型文献是高突现性文献中被引频次逐渐呈下降趋势的文献,平稳型文献是高突现性文献中被引频次基本保持稳定的文献,增强型文献是高突现性文献中被引频次逐渐呈上升趋势的文献,开创型前沿文献是最新研究范式的结点文献。

表4 2010—2019年排名前10的残疾人就业研究高影响力文献分布

首先,根据历年被引频次图发现《Sickness,Disability and Work:Breaking the Barriers:A Synthesis of Findings Across OECD Countries》和《World Report on Disability 2011》两篇文献属于平稳型文献,说明这两篇文献一经发布便受到高度关注且对残疾人就业研究产生持续影响,结合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发现这两篇文献几乎处于所有聚类主题的核心位置,属于新旧主题转换的基础文献。其次,从突现性和联结点来看,《Disability,Work,and Welfare:Challenging the Social Exclusion of Disabled People》《Disability,Gender,and the British Labour Market》两篇文献既是高突现文献也是关键联结点文献,它们分别联结了#5工作特征和#3劳动力市场整合聚类主题。历年被引频次图表明两篇文献发表早期受到学者高度关注,近年来关注度有所下降。再次,通过观察历年被引频次发现《Alternative Spaces of‘Work’and Inclusion for Disabled People》《Why don’t Employers Hire and Retain Workers with Disabilities?》两篇文献虽然不是高突现性文献,但却是近年来残疾人就业研究领域的高引文献,两篇文献都处于残疾人就业研究最新范式区域内,尤其是《Why don’t Employers Hire and retain Workers with Disabilities?》一文。该文的作者调查了雇主不雇佣残疾工人潜在因素,包括不知道如何安排残疾人生活、潜在的法律风险、财务压力、对残疾人工作能力的怀疑等[23],是#1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基础性文献,也是#9数字时代残疾人就业实践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最后,根据残疾人就业文献共被引图谱发现,美国芝加哥大学残疾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DHD)Parker Harris的《Parity of participation in Liberal Welfare States:Human Rights,Neoliberalism,Disability and Employment》和以色列海法大学社会工作学院T.Araten-Bergman的《Managers’Hiring and the Actual Hiring of Qualified Workers with Disabilities》是残疾人就业研究领域的最新结点文献。前者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为例,评估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美国的工作与工作激励改进法案(TTW)、英国的福利改革法案和澳大利亚的工作福利修正案是否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平等参与[24]。后者通过实证研究考察雇佣者对残疾员工的态度倾向和实际雇佣行为之间的差异。调查显示,尽管大多数雇主表现出对残疾员工的兴趣,但是实际招聘行为却将残疾人排除在外[25],证明了组织环境对雇主的雇佣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而旨在改变雇主招聘态度和招聘意向的培训活动则无法有效改变雇主的实际招聘行为。虽然这两篇文献的总被引频次较低,但通过历年被引频次图发现,两篇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别是2012年、2016年,近两年来已经得到有关研究者的关注,其被引频次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正在发展成为残疾人就业研究新兴领域的基础性文献。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图5 高影响力文献历年共被引频次分布图

本文从对比视角出发,通过Cite Space软件对近十年残疾人就业核心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国内外有关残疾人就业核心文献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国内发文流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国外。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总体上可以划分为残疾人就业模式、残疾人就业政策与残疾人就业精准扶贫研究三个阶段。近十年来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的高产作者分别是周沛、高圆圆、刘琼莲,分别发表有关残疾人就业文章7篇、3篇、3篇,国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的高产作者是Massimiliano、Michael、Aleksandra,分别残疾人就业文章4篇、4篇、3篇。国内外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和多伦多大学,国内研究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弱于国外;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的热点是残疾人康复、残疾人福利、劳动就业、就业意愿、残疾人支持体系、福利企业等;国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的热点是残疾人就业障碍、高致残疾病康复与就业评估、就业方式、就业政策、就业能力等;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的前沿是劳动就业、农村残疾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国外残疾人就业研究的前沿是高致残疾病的临床干预、社区干预、残疾人职业康复、就业能力、雇主态度等。最后本文对国外高影响力文献进行共被引频次分析并将其划分为减弱型文献、平稳型文献、增强型文献、开创型前沿文献,以供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者参考和借鉴。

(二)未来展望

1.加强跨学科合作,建立国际化研究团队

国内学者发文量低于国际学者,合作程度弱于国际学者,无法围绕残疾人就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形成跨学科合作关系。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经济学、社会政策等领域,自然科学尤其是医学明显忽视了对该议题的关注。未来应该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研究的支持力度,为该领域培养青年人才、拔尖人才、权威专家。加强同自然科学的跨学科合作关系,开拓残疾人就业研究的新领域,开创残疾人就业研究的新范式,促使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与国际残疾人就业研究接轨,并能够围绕核心议题展开理论对话和经验交流。

2.联合区域伙伴,打造亚洲残疾人研究核心区

整体来看国内研究结构之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合作关系,虽然局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小规模的合作网络,但内部的联系仍然不够紧密。以南京地区为例,该地区拥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大学、南京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等众多知名残疾人研究机构,但各机构之间并没有形成完备的合作网络。未来应该借鉴多伦多大学经验,主动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同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展开残疾人就业的联合研究,最终形成以北京或南京地区为中心的亚洲残疾人研究核心区。

3.关注国际研究议题,发展本土化、循证残疾人研究

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主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劳动就业、农村残疾人、残疾人保障金三次突现点都受到政策影响。未来应该注重培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议题,如无障碍就业、互联网就业等,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十四五”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发纲要。关注国际残疾人就业研究热点,加强残疾人社区能力建设,职业能力建设。关注国际残疾人就业研究方法的定量化倾向,运用实验法,预测法、模型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展开残疾人就业实证研究,重点发展残疾人循证社会工作。

4.统筹微观—宏观、国际—国内两个视角,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

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处于碎片化状态。从国际—国内视角来看,国内学者介绍国外残疾人就业研究仍停留在“提概念、做介绍、提建议”三部曲阶段,对所提概念的实质含义与实践意义不加分析,缺少实施效果的实验性评估。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来看,国内残疾人就业研究集中在社会保障和职业教育等领域,热衷于就业模式、就业机制等宏大主题分析,缺少对残疾雇员生活便利、残疾雇员与其他雇员的关系、雇主态度等微观因素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来看,现阶段我国残疾人就业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对国外理论的借鉴也往往是“拿来主义”。未来应该立足本土实践,汲取国际残疾人就业有益经验,形成本土化的残疾人就业理论。

注释:

① 受CNK数据格式限制,本研究仅对外文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

猜你喜欢
残疾人聚类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