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广
陈思炳先生的《攀“大”》一文(见《杂文月刊》2020年11月上原创版)以大量活生生的事实,批评了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自己显政绩、捞资本,自我贴金、求升心切,为加官晋爵的阶梯而攀“大”的不良作风。对此笔者也深有同感。
但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地方官员和国企领导不仅存在着攀“大”的不良作风,还存在着攀“小”的问题。
小年龄。前些年,媒体多次曝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个别领导干部逆生长,年龄造假的问题。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将自己的年龄改小了。有的改得比自己的弟弟还小两岁。退休前,我所在的国企,我们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按其真实年龄早该退休了,但是总不见其退休。有知情人说,他的年龄改小了。于是工人们纷纷调侃说:“XXX这样再过几年比他的儿子还要小了。”
小事故。主政地方的官员都希望自己的辖区不出事故。一旦出了事故,按规定不管怎样都要如实向上级及媒体披露伤亡情况。但是,就有个别官员和企业领导为了将較大事故,甚至重大事故谎称为小事故而瞒报、谎报事故伤亡人数。如2019年湖南浏阳市“12.4”烟花爆炸事故就出现了瞒报、谎报事故伤亡人数的问题。该事故从发生爆炸伊始,当地先期通报为1死1伤;后经媒体质疑,才改称事故造成7死7伤;而国家应急管理部12月23日给出的最终结果证实,该事故造成的伤亡为13死13伤。该事件中相关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为了自己的私利瞒报、谎报事故伤亡人数的恶劣行为堪称将重大事故说成“小事故”的典型案例。上述案例绝不是孤例,矿难瞒报、少报伤亡人数的情况,此前媒体也时有报道。
小金库。以我们平常人理解既然称为“小金库”,库存的“金”数额一定不会太大。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从媒体相关报道来看,大多“小金库”数额确实不大。但是从已查处的少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小金库”的数额来看,称为“小金库”就有些名不副实了,有的垄断性国企的“小金库”数额高达数千万元,甚至数亿,数十亿元(如中石油某下属公司)。
小事儿。据广东电视台报道,清明假期,深圳龙华区杨氏兄弟回老家茂名扫墓。几日后两人回到深圳,竟然发现他们家一单层面积达386平方米、均为两层框架结构的两栋自建楼,变成一座废墟。据了解,有开发商承接了该地块。但杨先生方面称,对方从未谈过拆迁补偿。蹊跷的是,房子被拆当晚,多个公共监控“恰巧”全坏。涉事街道信访办主任接访时对此连续三次称“没多大事”。百姓的合法住宅,在业主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夜之间被拆,变成废墟,还“没多大的事”。言外之意,在他看来这是“小事儿”。我们常听说,百姓生活无小事。百姓在一夜之间住房被拆成废墟,还是小事吗!?看来这位主任还是想将“大事化小”。
小问题。这一问题在许多地方、部门、单位的《年终总结报告》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笔者曾听到、看到过无数次的《报告》。其中相当多《报告》的内容绝大多数篇幅(95%,甚至95%以上)都是在讲一年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只在最后用极少的篇幅,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较大,或大问题,《报告》也同样如法炮制。这几乎成了一些地方、部门或单位撰写《报告》的模板或“套路”。
此外,还有小错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多年来,早已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但是从纪检监察部门披露的情况看,每年被曝光、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原因何在?窃以为,很多人还是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是小错误,算不上大事。存在这样错误的指导思想,吃点、喝点、拿点也就不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了,所以导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现象频发。
攀“小”与攀“大”一样都违背客观事实,背离了我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很多时候,攀“小”对党风、政风产生的负面影响比攀“大”有过之而不及。作为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对党忠诚老实,说真话,办实事,而不应当为了一己私利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糊弄百姓。其实,克服攀“小”的不良风气并不困难,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即可;同时对那些因攀“小”而造成较大社会负面影响,耗损党政机关公信力的相关领导应严惩不贷,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