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代华山诗中的文人情思

2021-07-09 16:27陈洁
文学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华山唐诗

陈洁

内容摘要:有“华夏之根”之誉的华山,历来以险峻著名于五岳之中,文人骚客多借以抒发情思。唐人描绘华山之时,或赞天公造化之景,或扬君权神授之威,或展鸿鹄高飞之志,或求遁世羽化之道,复杂而多样,情深而语切。

关键词:唐诗 华山 思想内涵

华山沉淀悠久历史之文化,积蕴天地万物之精华。江山如此多娇,遂得历代文人之喜爱,其情常于诗中表露无遗,至唐即盛。唐诗璀璨如珠,垂范后世,其言华山而述情志者才艺绝伦,有如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罗隐诸人,感物故动心,思深意远,巧成于诗,林林总总,于全唐诗中知名于世者尚达40余首,均零散辑录于《唐诗秦岭》i之中,而不知名者或散落民间者,更不得而知。特此窥唐代华山诗一隅,以探才情富美的唐士子其心之所向,思之所往。

一.赞天工造化之景

西岳华山,亦称“太华山”ii,坐落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南接秦嶺,北瞰黄渭,钟灵毓秀之奇美,实为“奇险天下第一山”iii;生民启智,福被华夏,生生不息之繁荣,实为“华夏之根”、“中华民族之圣山”iv。华岳峰峦“簇簇复亭亭,三峰卓杳冥”v,三峰作鼎相依,“卓杰三峰出,高奇四岳无”vi。东峰朝阳一主三仆,“东峰始含景(日光),了了见松雪”vii。西峰莲花又芙蓉,“石作莲花云作台”viii,“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翠拔千寻直,青危一朵秾”ix。至高南峰东拥松桧、西抱落雁,是为“华山元首”,生出“彩云生阙下,松树到祠边”之胜景x。又有中峰玉女、北峰云台相辅,“巨灵掌上月,玉女盆中泉”xi。周围各小峰环卫而立,“诸峰罗立似儿孙”xii。翠黛青林,高峻巍峨,顶聚虚空游云,其间飞瀑积潭,下分河渭两道,其妙景奇境好似鬼斧神工,令无数文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啧啧称道。

言华山之高峻巍峨者,如王维《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刘长卿《关门望华山》“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亦有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以黄河反衬华山之高峻巍峨,更显生动而形象。言华山之奇险崔嵬者,如杜甫《望岳三首·其二》“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刘禹锡《华山歌》“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沈佺期《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云泉纷乱瀑,天磴屹横抱”。言华山之清寂幽冷者,如皇甫曾《晚至华阴》“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王维《华岳》“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城”,岑参《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侧闻樵人言,深谷犹积冰”。白行简《归马华山》“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言华山之仙逸出尘者,如张乔《华山》“鹤归青霭合,仙去白云孤。瀑漏斜飞冻,松长倒挂枯”,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言华山秀色奇异者,如孟郊《游华山云台观》“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王维《华岳》“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李景让《寄华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诏祭岳诗》“山霁莲花添翠黛,路阴桐叶少尘埃”。言华山之浩势如虹者,如沈佺期《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傍见巨掌存,势如石东倒”、“磅礴压洪源,巍峨壮清昊”,张乔《华山》“力疑擎上界,势独压中区”。最而能言尽华山之多姿,当为张乔之《华山》: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首句以“削”字传神点出华山之高拔峻峭,乃神功造化而成。第二句以“急”“重”分别点出华山峰陡且多。第三句一“黏”一“夹”,一“合”一“浓”,拟人加以对比,更显山葱云白。末句山雨侵袭,却有翻江倒海之势而得引毒蛟龙。全诗无一词直言其感其情,却又字字句句可感其诗情浓烈四溢,折射出对华山奇景的无限赞叹之情,情景交融,惹人喜爱。

二.扬君权神授之威

《韩诗外传》有言:“问者曰:夫仁者何以乐于山也?曰: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导风,嵷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于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邦所瞻。乐山之谓也”xiii。《春秋说题辞》又曰:“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xiv。自古以来,高山以其巍峨挺拔之貌比肩于天,展化物成象之天能,为“天”之具显,故得敬于世人。神山崇拜即为天神崇拜,而五岳是为典型也。又因古代帝王为彰显其合法统治,号“天子“以代天行政,故历代王朝均遵奉天神并尊祀五岳xv,报治世之功与天神,亦祁天神之庇佑昌盛万安。巨灵神光照华岳,神仙显灵护长安,唐人著不少华岳祭神诗(又称封禅诗)称颂君权神授,祈愿圣主明君,如张说《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所云:

西岳镇皇京,中峰入太清。玉銮重岭应,缇骑薄云迎。

霁日悬高掌,寒空类削成。轩游会神处,汉幸望仙情。

旧庙青林古,新碑绿字生。群臣原封岱,还驾勒鸿名。

此诗作于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唐玄宗游幸东都洛阳途中,诗歌极写华山山势之高险与皇帝车驾之隆盛,最后表达了希望皇帝能在政治上大有作为以铭石绩功的愿望。全诗典重富丽,赞美而不谄媚,是应制诗中的佳作。

又如中唐时期李绅作《华山庆云见》:

圣主祠名岳,高峰发庆云。金柯初缭绕,玉叶渐氛氲。

气色含珠日,晴光吐翠雰。依稀来鹤态,仿佛列仙群。

万树流光影,千潭写锦文。苍生欣有望,祥瑞在吾君。

诗言帝临西岳华山祭祀之时,山峰突现“庆云”xvi。其时上下彩云缭绕、似有神仙驾鹤而来,一派祥和景象。诗人以为此乃帝王治国有道、福被万民之象征。

可见,此类诗之兴发实乃唐时封禅文化繁盛之故。封禅,即以祭祀天地之法来弘扬帝威,彰显帝功,达到定国安民的目的。

三.祈国泰民安之愿

西岳华山东望长安,临近潼关,又有黄河流于其畔,当为长安之天然城池,其战略意义非常,是故唐都立于长安。

唐人多作诗吟咏华山之高险与国都之雄壮相得益彰,赞其保家卫国之势态。如张说“西岳镇皇京,中峰入太清”(《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祖咏“作镇当官道,雄都俯大川”(《观华岳》),刘禹锡“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华山歌》),沈佺期“磅礴压洪源,巍峨壮清昊”(《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薛能“河微临巨势,秦重载奇形”(《华岳》)。秦韬玉“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强秦”(《仙掌》)。

又唱诵华岳乃神灵造化而成,以华山为长安关隘更是顺应天意之举,如此国家必得长盛久安。如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苏颋《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张说《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轩游会神处,汉幸望仙情”、祖咏《观华岳》“莲峰径上处,仿佛有神仙”、刘禹锡《华山歌》“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朱景玄《华山南望春》“皓气澄野水,神光秘琼宫”。

细细思来,此类情思也是古代文人志士心怀天下民生之具显,就如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xvii,祈愿国泰民安,如此赤诚之心,动人心扉。

四.展鸿鹄高飞之志

文人从仕,有遭馋失意者,有怀才不遇者,皆心有郁结而通于胜境。华山灵秀之地、尘外之境,为万千文士称奇,每每游观,便心有所感,融情于景,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xviii。故此,华山是为心灵休憩之地,华山之游实为思想之游,华山诗篇亦为文人生命哲学所凝结,于翠黛玉色中,叹述怀才不遇之感,深表鸿鹄高飞之志。

如秦韬玉《仙掌》:“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强秦。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如巨灵擘开太华东导大河一般,诗人自诩身负经纬之才可佐君王安邦定国,其怀才不遇之感溢于言表,唯愿能为国一展身手,大显神通。

又如刘禹锡《华山歌》:“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诗言华山集天地元气而成,以巍峨高峻之姿超拔于群山而镇守长安,字里行间极尽崇敬之情,故言大丈夫当以华山为楷,力求出类拔萃,暗含展翅高飞之志。

再如刘象《咏仙掌》“万古亭亭倚碧霄,不成擎亦不成招。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诗人胸怀天下苍生,心系民生疾苦,盼能一掬天池水以救民于万苦。

五.求遁世羽化之道

华山天成,高耸入云,山间仙气缭绕,道观林立,引来无数道徒虔诚膜拜,唐时道教为国教,此况俞盛。隐逸避世,服食长生,修仙得道业已成为不少文人学士仕途困窘之际的追求。加之唐人多浪漫,其华山诗亦多注神话传说,如巨灵擘山、华岳仙掌、明星玉女、仙姑毛女等,“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常于浪漫主义奇思异想间,美尽华山之神灵仙气以抒遁世羽化之愿。

如李白有《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以矫健之笔勾勒华山超拔峻峭之势,“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以巨灵、白帝等事刻画元丹丘的修道环境,“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最后,“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希冀能与故友同道升仙,共游天界。此为羽化,同者有如孟郊《游华山云台观》“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杜牧《望少华》“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等等。

遁世与羽化同为神拥自然之举,实而有异。羽化乃求仙,遁世乃弃尘。华山诗言遁世者多为仕途失意者,如刘沧《题马太尉华山庄》“别开池馆背山阴,近得幽奇物外心。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谿林。一庭杨柳春光暖,三径烟萝晚翠深”,如此幽静稀罕之景致,眼到之处顿生“自是功成闲剑履,西斋长卧对瑶琴”之闲逸情怀。又如岑参《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久愿寻此山,至今嗟未能。谪官忽东走,王程苦相仍” 得见诗人王事奔忙久,也欲得闲隐山行。再如元稹《华岳寺》“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艳羡窦师僧人无外役而身合闲,而诗人却身在官场不由己。崔颢《行经华阴》发出“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的感喟。而张乔《华山》更是直言“每来寻洞穴,不拟返江湖。傥有芝田种,岩间老一夫”。

唐人华山诗绚丽多姿,情意丰厚,辞浅意深,展华山娇颜,传华山神话,抒不尽的华山情怀,或赞天公造化之景,或扬君权神授之威,或祈国泰民安之愿,或展鸿鹄高飞之志,或求遁世羽化之道。其诗情真意切,感动人心,无论今古,流芳后世!

参考文献

[1]杨乾坤.唐诗秦岭[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2]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韩婴.韩诗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无名氏.春秋说题辞[M].上海:上海鸿文书局,1895.

[5]赵亚宁.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人生态度[DB/OL].2011.

[6]西读令狐冲.威严与逍遥:唐代华山诗的双重主题[DB/OL].2018.

注 释

i杨乾坤所著《唐诗秦岭》围绕“秦岭”一地辑录唐代地方诗歌,所选诗人诗歌皆较知名于世。华山是秦岭的一部分,其所辑录华山诗数量上不足以代表唐代所有华山诗,但作为样本却足以一窥华山诗中唐人情思之概貌

ii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分别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

iii自古华山一条路,山势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峡等十分险峻之地,故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iv據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

v出自薛能《华岳》

vi出自张乔《华山》

vii出自王昌龄《过华阴》

viii出自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ix出自刘得仁《监试莲花峰》

x出自祖咏《观华岳》

xi出自马戴《华下逢杨侍御》

xii出自杜甫《望岳三首·其二》

xiii出自《韩诗外传》卷三

xiv本书似为《春秋纬》的概论或序言,其中泛论六经的意义和旨要,解说经题,阐明纬义,宣扬儒教,而作题辞,故以《说题辞》名篇

xv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xvi庆云,又称景云、卿云,是一种美丽的彩云,古人认为是一种祥瑞之气,庆云出现代表着政治清明、国运顺通

xvii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本为范仲淹心怀民生之自表,后常用作溢美之词形容文人志士有爱民之崇德。

xviii《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本篇从物与情、物与言和情与言三种关系的角度,概括地提出了他的基本主张和要求。此句便是其就“物与情”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观点。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华山唐诗
多彩的华山
唐诗赏读
藏在华山中的美
中华之源——西岳华山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唐诗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