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活化线性文化遗产景观
——以湘桂古商道为例

2021-07-09 06:36黄铮尹伊
湖南包装 2021年3期
关键词:商道线性遗产

黄铮 尹伊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1 相关概述

大数据技术应用以来,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深度融合,将文化遗产保护推入新的高度,实现了遗产保护全方位、立体式的保护网络,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让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得以传播,从而强化世界认同中国文化。线性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处于新兴的研究领域之一,2014年随着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人们逐渐关注遗产区域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的保护和发展,大数据技术助力遗产保护的摸底归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众多地区、跨地区的中小型线性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破坏。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小型线性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并唤醒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

1.1 线性文化遗产景观

文化遗产源于现代文化地理学的范畴,关注研究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和关联,强调遗产作为人在地球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现象和表征。1992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首次将“文化景观”写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几年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线性文化遗产”的理念,细分了文化遗产,将线状或带状区域的文化遗产族群,以整体保护利用理念提出,从生态、历史和经济等方面,强调遗产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1]。

1984年美国的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The Illinois and Michigan Canal)成为美国国家遗产廊道,成为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最早发源[2],并制定了相关的条例保护遗产廊道。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1982年4月设立国际古迹遗址日,2008年10月在第十六届大会上一致通过了《文化线路宪章》,标志着线性文化遗产作为新的遗产类型被认同[3]。当前中国现有大型国家级的线性文化遗产19条,我国的大运河、丝绸之路等属于线性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而我国区域小型的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尚处于空白。

1.2 大数据

大数据又称为海量数据,信息持续从各种来源被广泛收集,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比对、解析方能得出客观结果,应用在科技、医学和商业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从大数据中能够解析出各种客观的数据,适用于决策者的分析并作出判断。人类正在经历着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的迭代演变,大数据蓬勃发展。2017年国际数据公司(IDC)在白皮书《数据时代2025》中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圈将扩展至163 ZB(1 ZB等于1万亿GB),数量较2016年增加了10倍之多,这些数据将带来独特的用户体验和众多全新的商业机会[4]。

大数据鲜有应用在线性文化遗产景观上,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特征复杂多样,多为跨区域、跨学科的大型合作项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着眼于宏观的区域间协调合作,凝聚多学科的力量,确保线性文化遗产景观保护和利用,以遗产推动区域发展。

1.3 湘桂古商道

秦始皇修建灵渠之后,古代湘桂之间主要依靠水路往来。据历史记载,最晚于宋代,桂林与湖南的商贸活动频繁,湘江—漓江的水路航运由此成为地区交往的重要通道。然而历史上有一条连接湘江和漓江之间的陆路商道,它发自湘江的上游,穿越都庞岭、海洋山,经过沿途的桂林全州县、兴安县和灵川县,终点在漓江上游的大圩古镇[5],这就是湘桂古商道。湘桂古商道的出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湘江至漓江间的航运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繁荣的商贸往来;其次,在枯水季节,桂林兴安县灵渠的蓄水量不足,此处河道狭窄成为了湘桂航运的瓶颈。

本文研究的范围是湘桂古商道桂林灵渠至大圩段,始于兴安灵渠,经兴安的崔家、高尚、灵川长岗岭、三月岭、熊村,到达桂林大圩镇。图1所示的这条陆运商道弥补了从漓江到湘江的航运不足,马帮文化、传统桂北汉族古村落形成了桂林地区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景观,也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沿着湘桂古商道上仍然保留着楼阁、茶亭、古井、碑刻、古树、古路等文化遗产景观,在熊村、长岗岭(图2)、海洋圩、大圩古镇等传统古村落里依然能够感受到古商道曾经的繁荣。在今天,桂林与湖南的交通转移到桂黄公路,铁路、汽车成为交通的主角,湘桂古商道逐渐湮灭在历史舞台。近年来沿线古村落疏于保护,或是各自为政,盲目开发造成了文化遗产破坏严重,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图1 湘桂古商道灵渠至大圩段

图2 湘桂古商道上的长岗岭村

2 大数据下活化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经验

线性文化遗产是最常见的一种演进型整体文化景观,在巴塞罗那政府为提高探索城市文化遗产的完整信息而建立的“BIG TIME BCN”计划中,强化文化遗产景观整体保护的关系,结合大数据技术,建立大数据网络,将大大小小的古迹遗产链接起来,尤其是被忽略的小型古迹,根据遗产的重要程度和损坏程度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级别。该地图将巴塞罗那城中3 000处大小不一的历史遗迹数据以交互可视化的方式予以呈现。游览者访问网络平台,能够轻松获得巴塞罗那文化遗产信息,同时社区民众也能更多参与遗产保护和决策之中。

张一[6]提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在大数据支撑下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库,以京津冀地区太行东麓线性文化遗产为例,确定遗产指标、元素决策和线性遗产结构的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技术构建。

在游客感知评价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感知存在偏好、表面性、整体性和情感性。评价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运算进行,推算出游客感知差异的成因,并在最后提出提升大运河游览感知的策略,为今后大运河的旅游发展提供发展方向上的借鉴。

3 研究目标和方法

3.1 研究目标

当前线性文化遗产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首先是重视国家级的线性文化遗产,忽视地区性小型线性文化遗产。其次,当下研究强调线性文化遗产宏观决策层面,忽视了从更多维的角度去深入研究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最后在大数据的驱动下,线性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必将面临新的形态和融入当下的社会生活之中。构建一种更为高级的线性文化遗产,成为当前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目标如下:

(1)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发展趋势出发,基于大数据,从身份定位、文化遗产网络、社会联系和社区共享等4个方面,探索活化线性文化遗产策略。

(2)在湘桂古商道应用框架图,论证解决地区中小型线性文化遗产景观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法,提出同类型区域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3.2 大数据支撑决策方法

决策者面对线性文化遗产景观首先要考虑到如何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寻找解决各方面问题的研究方法,建立处理问题的流程图(图3)。本研究首先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通过大数据获取海量的信息,决策出影响构建湘桂古商道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关键因子,获得的因子将应用在设计之中。反复应用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测试结果将帮助获得最优的反馈意见并让决策者作出最终的判断。依托大数据搭建决策的方法对于管理者和设计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快速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准确地反映出受众的需求。

图3 依托大数据搭建决策流程图

大数据在设计决策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决策上主观归纳判断的弊端,数据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然而,一定程度上的客观数据也会让决策过于机械,缺乏主观判断,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为平衡这一问题,利用大数据进行民众问卷之后,再进行专家访谈评价决策的利弊分析,通过设计应用上得到的反馈,这样能够将主观判断与客观数据相互平衡,从而使得决策更加接近设计的目标。本研究以大数据支撑决策出湘桂古商道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设计方法,从准确的身份定位、文化遗产网络、社会联系和社区共享等4个方面构建文化遗产地保护策略,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拓宽经济发展渠道、活化遗产,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4 大数据活化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策略

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线性文化遗产景观带来了新机遇。将线性文化遗产景观活化性,以大数据的优势建立遗产数据库,并对遗产进行动态管理。在宏观层面,要对线性文化遗产景观构成要素运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决策出重要的影响因子,提出保护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微观层面,利用大数据从各种遗产的保护、游客的评价、体验感和声景环境等众多方面去探索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各种可行性,注重文化多样性保护,提升线性文化遗产的景观环境。

4.1 准确的身份定位

线性文化遗产是跨越时空、跨区域的遗产系统,它体现了历史文化的交融,也反映出地域文化特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利用大数据活化线性文化遗产景观,准确的身份定位是项目决策的关键。首先需要考虑到遗产跨时空的身份定位,湘桂古商道在历史上是湘桂文化交流的载体,整个遗产线上的文化现象、历史、艺术形态和生活特征等要素均需要考虑并作出准确的决策定位。利用大数据能快速准确获得相关的资源,如何在湘桂古商道线性文化遗产景观设计中展现出跨时空的文化交融是设计定位的关键,体现出两省(区)历史交往、商贸文化和马帮文化带来的历史内涵和艺术展现。

其次从地域角度,利用大数据的决策支撑,问卷显示93%的居民认为地域文化在线性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商道沿线居民关注建筑景观环境,好的环境能有效提升当地的生活品质和旅游吸引力,这是桂林多年来旅游经济注入在居民思想中的原因,旅游经济意识深入人心。尤其是年轻一代关注湘桂古商道线性文化遗产景观项目能够带来的收益。考虑到文化遗产身份的多元性,对于遗产沿线各个单独实体聚落和区域分别制定发展策略,如大圩古镇,不仅属于古商道上也是漓江上重要的古镇之一,兼顾桂林区域陆路线性文化遗产和水路线性文化遗产,决策中应根据每个遗产身份特性分别决策。

曾经的农业文明在短短百年内已经被工业文明跨越,来到了数字文明时代,农业社会聚落肌理和传统的村落已经严重破坏,有些村落已经荡然无存,失去了古商道的地域历史形象。在地域身份上,当地文脉成为地域文化身份的载体,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大数据支撑下为湘桂古商道带来精准的身份定位,为后续的决策带来指导意义。

4.2 大数据下文化遗产网络

湘桂古商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整体性。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收集整理古商道的各类文化遗产,兼顾多样的遗产类型,使得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并存,整体性保护和发展是构建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首要目标。线性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现象整体价值高于个体价值,整体性的原则是要摆脱之前各自发展,重视个体而忽视整体发展的现状。经过几轮乡村改造之后,照搬城市的设计,无序、目标不清晰导致村落经历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湘桂古商道灵渠至大圩段分属兴安县和灵川县,线性文化遗产景观要重视跨县域的协调发展,制定整体性战略发展保护目标,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整体战略、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的整体发展要求。

依托大数据建立文化遗产网络是解决跨区域发展的核心要求。作为整体性发展策略还需要注意保护和恢复沿线聚落、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杜绝假“古董式”的翻新建设,尊重遗产的完整性、尊重历史文化肌理、活态发展文化遗产景观,让遗产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协调。

夜景照明系统网络也是问卷中反映出来的民众需求。在征求旅游和设计专业人士的意见后,作者认为有必要建立整体的夜景照明网络,分别从遗产保护功能、照明功能和文化景观功能等3个方面去激活湘桂古商道线性文化遗产景观,通过连接沿途文化遗产开辟游览路线,保护和共享文化景观遗产不仅扩展了游览空间和游览形式,还延长了户外游览的时间,符合旅游和民众的需求。

4.3 线性文化遗产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大数据将人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人们带来更安全、便利,更具效能的社会生活环境。在问卷中,古商道沿线的年轻一代对于智能化和体验项目需求旺盛,网络的品牌效应成为休闲旅游追逐的目标。在保护管理方面,民众期待增加基础建设,环境保护意识也是被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沿线村庄距离城市近,城市化的影响巨大,当地居民参与管理意愿强烈,期盼能介入湘桂古商道遗产保护和开放之中,借助旅游业拓宽就业渠道,改变产业模式、提高生活水平。

桂林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漓江沿线已经构成了水路线性文化遗产景观带。不久的将来,湘桂古商道必将发展成为陆路线性文化遗产景观,带动沿线旅游经济发展,推动沿线古村落活态发展,吸引外迁人口回流,通过线性文化遗产地集聚作用,逐步实现古商道沿线乡村地区的全面转型发展,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带动区域整体发展。通过一个完整的线性文化遗产网络连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叠加经济、旅游、文化等内容,建立起可识别的地域线性文化景观遗产和丰富的生活环境,为民众营造开放、便利的线性文化遗产空间。

4.4 共享线性文化遗产

在遗产保护方面,整体保护成为当地居民迫切要求,意见集中在对近些年保护和开发上各自为政,零散式发展破坏了良性发展的旅游市场。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可知居民对于共享的需求强烈,共享遗产在问卷中得到了普遍的共识,历史遗产带来的经济收益有目共睹,活态化保护成为协调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的操作方式。

保持民众的生活传统对于活态利用线性文化遗产景观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共享湘桂古商道文化遗产景观中,大数据将辅助发掘遗产和遗产周边空间的关系,选择临近居民社区空间,在相对宽阔的空间设计景观节点,利于居民的日常生活达到共享线性文化遗产的目标。同时,在具备共享意义的同时,增加民众遗产归属感的领域,并再生和演化出更多新生活的方式和游览活动,发挥民众的集体想象力,带来更多活化的可能性,而不只限于设计者和决策者的想象。社区民众是文化景观遗产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活态、常态化保护和利用遗产,关系到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发展,赋予民众参与和共享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权力,是一条活态利用文化景观遗产的可行性途径。

5 结语

湘桂古商道是湘桂间历史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它的沿线汇聚了代表湘桂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同时也反映出不同地域身份的个体价值和特点。遗产的活化保护正在成为当前保护和发展的趋势,大数据支撑下建立决策方法将为保护和发展地域线性文化遗产提供设计策略,这种研究策略宏观上兼顾桂北地区环境和社会背景,兼顾了沿线聚落的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同时也积极立足推进遗产的活化发展。本文的设计策略方法也可运用在相关整体文化遗产的构建,同时对旅游线路的规划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目前湘桂古商道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聚落经过几轮的“乡村美化”运动,其破坏性建设令人惋惜,借本文的探讨希望能促进线性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商道线性遗产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遗产怎么分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商道与修身
千万遗产
ℝN上带Hardy项的拟线性椭圆方程两个解的存在性
从“计然之策”透出的商道
商道 川商和闽商比较研究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