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桢,展学斌,范楚琦
(青岛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全方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是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老师的工作,同时也是高校公共课、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应潜移默化地融入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2-3]。因此,大学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在教学中挖掘并应用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学专业、爱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4]。
动物育种学是动物科学、马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讲授品种起源与驯化、生产性能的测定、选择原理与方法、选配、品种与品系培育、遗传评定、群体遗传改良以及杂种优势利用、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我国动物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我国一系列畜禽新品种的培育、濒危动物的成功保护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动物育种学家。因此,本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以民族文化、中华文明为自豪,具备“大国三农”情怀,能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成为愿意为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动物育种学旨在培养学生在动物育种领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思维。在立足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发挥好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教师要深入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尊重课程自身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和授课内容,主动植入思政案例,把理想信念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爱国敬业教育落实于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格局,激活创造活力和探索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家国情怀,增强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成为思想品德高尚的专业人才。
动物育种学部分章节思政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部分章节思政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动物遗传学的理论与统计学方法。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在该领域的成就数不胜数,特别是一大批近现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报国热情、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迹,可凝炼出优秀的思政素材应用于教学实践。例如,我国著名动物育种学家吴仲贤(1911—2007年),开创了我国动物数量遗传学学科,其巨著《统计遗传学》享誉国内外。在讲授“绪论”时,当笔者把吴仲贤教授的科学贡献与自己在爱丁堡大学达尔文图书馆亲眼看到书架上吴仲贤教授的《统计遗传学》时的激动与自豪讲给同学们的时候,同学们受到的触动溢于言表。“东北细毛羊之父”刘祚恒,培育的东北细毛羊于1967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第一个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培育成功的细毛羊新品种。品种育成18年后调查统计,东北细毛羊数量增长27.6倍,实现东北全域细毛羊化,创造社会产值57亿元。刘祚恒离休后每天坚持工作10 h,在94岁高龄的时候出版了32万字的学术专著《东北细毛羊育种》。他说:“我没有别的本事,一生只做了这么一件事,总要对后人有个交代。”2010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徐安凯院长特意致函:“刘老,看到您出版的巨著《东北细毛羊育种》一书,使更多的年轻科学家体味到您带领的一代育种家靠自己的力量为新中国养羊业培育出第一个细毛羊新品种的艰辛历程,这是一代人的荣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春秋时期卫国的宁戚所著的《相牛经》,对后来牛的改良起到了很大作用。秦穆公时伯乐写成的《相马经》奠定了我国相畜学的基础。中国猪种在2 000多年以前就被罗马帝国引入以改良其本地猪,并培育出罗马猪;在18世纪,华南猪出口到英国,成为培育巴克夏和约克夏猪(开始被称为大中国猪)的主要品种[6]。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丰富程度与独特特性(如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耐粗饲、肉质鲜美等)享誉世界,例如太湖猪、北京鸭、乌骨鸡、蒙古马,每一个品种都闪耀着中国先人们的劳动智慧,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这些著名畜禽品种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面临挑战,但更多的是发展机遇,在动物育种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专业知识,和学生一起讨论、展望,使学生在得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了文化素养。
在讲述“选配”一章时,笔者首先从国家的马产业规划说起,引入到中国发展现代纯血马产业面临的挑战这一话题,提出问题:在繁育纯血马的时候,如何做好选配?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纯血马产业先进国家与地区的选配理论是怎样的。当同质选配、种公马统计学、母系、特殊配合力、近交等与纯血马选配有关的理论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时候,大家开始理解“先进”二字背后的科学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含义[7]。此时,教师应适时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道路上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在讲述杂种优势利用的时候,提醒同学们,现在我们吃到的猪肉基本上都来自于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三个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这些外来猪种占据了国内种猪市场,为什么不用我国自己的猪种呢?引导同学们对类似问题思考,有助于大家不盲目自信,认清差距,奋发图强。
大学教师都有相关专业的工作经历,讲出自身经验、教训、体会更容易为学生理解、产生共鸣。因此,任课教师可把科研、生产、调查工作中的得失、心得体会和授课内容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有血有肉,更真实可信。例如,在讲授选择理论时,笔者给学生讲述自己曾做过的赤拟谷盗双向选择试验的目的、意义、结果;在讲新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时,给学生讲述自己利用PCR-RFLP研究猪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图片、发表的文章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等,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意义与价值。此外,将笔者和同事参加的相关科研项目研究进展、国内外进修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配以图片、视频等呈现给学生,实现情景模拟、细节再现,使学生充分认识、体会到科研之路的挑战性与取得科研进展的成就感、荣誉感,逐步树立献身科研的远大理想。
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反馈是教学思政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布置“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一章的课后作业时,针对濒危动物朱曾经的原产地(包括山东省的一些地区),课后作业题目是“如果你的家乡要引入朱,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从作业完成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同学能按照教学中有关原位保存的基本方法来展开思考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说明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了正面影响。例如,有同学先描述家乡环境优美、人们环保意识强,适合朱引进。然后,学生从划定良种基地、引种与保种、保持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控制污染源等环节入手,用心地进行引种规划设计。教师对学生作业予以书面点评,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反馈得到明晰的指导,查找差距,力求完善。
下面以动物育种学的“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知识模块教学与思政元素结合案例来说明教学效果。
4.1.1 本章教学思政目标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主要有经济、科学、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意义。以文化与历史意义为例,畜禽品种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历史条件下,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培育而成,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生生的见证。同时,也是各民族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与精神遗产[6]。通过对我国现实中保护濒危物种案例的介绍,使学生在理解所学专业课程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受到科学文化与人文历史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增强学生的生态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动物育种学的职业责任感。
4.1.2 思政教学设计 ①课前——课程思政引入。课前学习材料,要求同学们完成有关我国濒危物种朱的保护与种群恢复的一件事实的短报告,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③课后——课程思政总结与反思。要求学生在课后及时总结反思,结合课后作业中布置的问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提出对策,特别要求学生要把对教学内容学习的思想认识,对扎根基层、献身农业的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敬意写出来。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努力,引导、鼓励学生树立“爱专业、学专业”的思想。
4.2.1 思政导入 地球上现有的动植物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任何一种动植物资源的灭绝对人类来说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保护动植物遗传资源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科学意义与历史文化意义以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6]。1981年我国科学家在陕西省洋县找到7只野生朱,2021年我国的野生朱数量已经达到5 000多只。目前通过国际合作,朱在全球的数量已经达到7 000多只。
问题导入:①如何理解保护野生动物最重要的工作是栖息地保护?如何理解栖息地保护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关系?②朱保护的成功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与辛勤劳动,从动物育种的角度来看,保护濒危动物会涉及到哪些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4.2.2 教学内容与思政点“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讲授的主要内容与思政点见表2。
表2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讲授的主要内容与思政点
笔者从2019年开始,连续3年在马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动物育种学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讲授,此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价值及对未来职业发展重要性的理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利用寒暑假主动前往企业实习,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1年,首次有两位马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7-8]。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育人,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积极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与思想觉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必须务实、讲政治,人、物、事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教学中实施思政,教师在课上与课下应该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的及时批改与反馈,多鼓励,多引导,保证思政教学效果,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