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2021-07-09 06:31张伯霞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顽固性面神经面瘫

张伯霞

面瘫是以口眼歪斜、眼闭不实、额纹变浅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而顽固性面瘫则是指面瘫发生后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面瘫持续3个月以上仍未恢复的情况,不仅影响患者外观,且对患者咀嚼功能也造成极大影响,使生活质量降低[1]。目前,关于顽固性面瘫西医多采取激素、抗病毒、营养剂等药物配合理疗,但存在用时长、疗效一般等问题。而祖国医学认为,顽固性面瘫以正气亏虚、脉络瘀阻为基本病机,多属气虚血瘀型,宜采取益气化瘀、扶正祛邪法治疗[2]。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特点为适应证广、副作用少,可起到舒缓面部神经血管痉挛、疏通面部经络等作用,有助于改善面部肌肉萎缩、痉挛等症状。刺络放血是利用针具选择腧穴快速点刺,少量出血,能够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微循环,促使面神经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商城县中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6.47±5.15)岁;病程3~11个月,平均病程(7.04±1.31)个月。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6.44±5.13)岁;病程3~11个月,平均病程(6.97±1.3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对比性。家属及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4]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考《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5]中气虚血瘀型,主症口歪眼斜、眼闭不实;次症面肌无力、胀感明显;舌质暗淡,可见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仍存在眼睑下垂、额纹消失等症状;非瘢痕体质。排除标准:近期接受过中医理疗;面部溃烂或大范围外伤;因周围神经病变、颅外伤、肿瘤等引起的面瘫。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采取单纯针灸治疗:取穴太阳、四白、攒竹、颊车、下关、丝竹空、颧、地仓、双侧足三里穴位;操作方法:嘱患者仰卧,毫针规格:0.25 mm×40 mm,其中地仓、太阳、颧、颊车穴位采取透穴法,其余穴位常规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用艾绒做成圆锥形艾柱(约1.5 cm),放于穴位上,直接点燃艾柱,直至燃至患者局部感到灼热后取下艾柱;以施灸皮肤处红晕为度,注意防止烫伤患者皮肤。1次/d,持续5 d停2 d,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周。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络放血:先行经络探查,通过按、揉、切、推、提等手法探寻患者面部经络,经络探查下找出反应穴区,即耳垂前约0.5寸,与耳垂中点相平处牵正穴,随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若出血量不多,配合拔罐,保证每次出血量1~2 mL,1次/3 d,2次/周,持续治疗4周。

1.5 评价指标 ①疗效:于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4]。治愈:示齿和抬眉时患侧额纹、鼻唇沟双侧对称,进食无食物残渣滞留,闭眼、蹙眉时双侧对称,无口角歪斜现象;显效:示齿和抬眉时患侧额纹、鼻唇沟基本对称,进食无食物残渣滞留,闭眼欠实,蹙眉两侧不对称,口角轻度歪斜;好转:患侧口角歪斜较明显,眼睑用力下可闭合,患侧功能较治疗前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证候积分[6]: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主要中医证候,包括口歪眼斜、眼闭不实、面肌无力、胀感明显4项,每项0~3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重。③面神经功能: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7]对患者脸颊、眼、口等部位进行动、静态评分,Sunnybrook评分=随意运动分-静态分-联动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面神经功能越好。④面部残疾指数: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8]评定,包括社会功能与躯体功能两部分,每方面5个问题,社会功能评分总分40分,躯体功能总分37.5分,分数越高代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口歪眼斜、眼闭不实、面肌无力、胀感明显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口歪眼斜、眼闭不实、面肌无力、胀感明显积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 P<0.05。

组别 眼闭不实 面肌无力 胀感明显例数 口歪眼斜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41±0.15 0.61±0.07a 2.46±0.14 0.52±0.08a 2.53±0.16 0.42±0.05a对照组 2.43±0.16 0.92±0.12a 2.45±0.15 0.89±0.11a 2.52±0.14 0.67±0.10a t值 0.638 15.620 0.341 19.042 0.329 15.653 P值 0.525 <0.001 0.734 <0.001 0.743 <0.001 49 2.37±0.19 0.87±0.09a 49 2.39±0.17 1.06±0.13a 0.549 8.412 0.584 <0.001

2.3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与面部残疾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Sunnybrook、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与面部残疾指数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与面部残疾指数比较(±s) 单位:分

注: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 P<0.05。

组别 例数 Sunnybrook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37.28±9.84 79.08±8.61a 23.08±5.49 32.49±3.72a 19.85±4.16 29.35±3.48a对照组 49 37.31±9.81 71.28±9.37a 22.96±5.53 27.14±3.53a 19.81±4.18 25.11±3.26a t值 0.015 4.291 0.108 7.303 0.048 6.224 P值 0.988 <0.001 0.914 <0.001 0.962 <0.001

3 讨论

顽固性面瘫属于面神经髓鞘脱失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炎症刺激、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引起面神经组织水肿、受压等,继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西医治疗多从面神经恢复、营养周围神经、改善血液循环着手,虽有一定疗效,但并不显著,且病程越长,疗效也随之变差[9]。

祖国医学认为,面瘫属“口眼歪斜”范畴,多因经络空虚、卫外不固,致使风、热、寒等外邪入侵面部筋脉,造成气血瘀滞、经脉失合,导致面部一侧发生纵缓不收而麻痹,治疗中,若患者本虚,加之延误治疗,久病入络,使病症缠绵不愈,继而发展为顽固性面瘫,因此治疗以舒筋通络、益气补虚、活血化瘀为主[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可有效提升疗效,促进面瘫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针灸可通过腧穴、经络传导作用,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使瘀阻经络通畅,正常发挥其生理作用;而刺络放血采取三棱针刺入穴位,使局部渗出少量血液,通过放血使黏度较高血液恢复正常,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继而达到治疗效果。针灸的同时配合刺络放血,起到协同作用,可以调气血、通经脉,促进面部功能恢复,提高对面瘫的疗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口歪眼斜、眼闭不实、面肌无力、胀感明显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unnybrook、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针灸选穴足三里具有固本培元、补虚扶正的作用,太阳、四白、颊车、下关、丝竹空、颧、地仓属面部穴位,起到祛风补血、行气通络的作用;攒竹穴可通络化瘀,针灸上述穴位共奏活血化瘀、补气通络之功。而刺络放血反应穴区牵正穴在咬肌中,该穴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同时还布有面神经分支,因而对面神经恢复有着决定性作用,牵正穴放血可祛除面部风邪,达到疏通面部经络的作用,继而纠正口歪眼斜、面肌无力等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面瘫。且现代医学证实,刺络放血可起到调节微循环、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的作用,还可改善免疫功能[11-12]。因此,刺络放血与针灸联合起效迅速,相得益彰,可有效提升治疗面瘫的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更为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面神经功能,促进面瘫恢复。

猜你喜欢
顽固性面神经面瘫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应用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