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意关注数学课堂谈学习目标的设定

2021-07-08 00:56吴向华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目标素养

吴向华

什么是一节好的数学课?当我们为教师精心雕琢的精品示范课喝彩的时候,你看到的是耗时100小时的完美课件、热烈的课堂气氛还是温顺的讲授环节?不,不管风格迥异,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一堂课之所以优秀,其实质在于教师不断精心打磨,怎样落实目标,怎样上出数学味儿,怎样坚持数学的本真,这一切都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目标的设定”。

对于很多一线教师而言,教学目标的设定可能就是教学参考书上对教学目标阐述的转移。这种拿来主义不利于教师真正对教学目标形成深刻的理解,有效的教学目标应当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综合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而这一点涉及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教学立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数学教学的立意都是知识立意,在课程改革之后,数学教学明确了能力立意。应当说,教学立意决定一堂课的教学境界。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正好是课堂教学的三部曲,即目标、活动、评价。回答这三个问题也涉及教師对课堂教学立意的理解。教案中最前面的肯定是学习目标,但在实行的过程中却很少关心它,疏忽了它的指导作用。因为“给学生什么”永远是我们的焦点,即教学内容———目标成了一个隐形,这就导致我们在工作中迷失了方向。做什么?思考的焦点实际上是为何做。每一节课是我们精心布置的一个局,只有找准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高效的经验积累,形成技能,获得长效发展。

一、目标定位科学、合理

以根据三视图画出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为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画出立体图形。可是课堂在这个地方卡壳了,学生的反应很不给力,最终这位教师在自说自画中给出了答案。是什么原因呢?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课后她与同行互相探讨。于是,两个人再一次翻开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关于这一点要求学生会描述简单的几何体。从“描述”到“画出”,这位教师的目标设定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出现了知识层次的越级,这样的课堂不仅没能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甚至给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了打击。那么,根据“描述”这个词,我们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后,选择的达成目标的素材可以是:“请同学们说出这个立体图形由个正方体组成。”

这样一个分析的过程,涉及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在教学的时候是注重知识还是注重能力。如果注重知识,那么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如果注重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会考虑如何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如果目标定位不同,那么相应的教学过程就不同。只有教师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知晓如何通过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才能确定如何把握教学目标,进而形成科学的教学过程。

由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目标定位合理的重要性,数学思想的渗透要依据课标合理生成。

二、目标定位的生成步骤

课程标准是我们学习目标确定的根据,可是课程标准是一个层面性要求,与实际实施课堂教学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就产生了一个弹性的空间,教师对这个空间的理解与操作决定了这节课的走向。目前,大家共同认同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这些素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更是提升学生素养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和践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型,努力将“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以素养立意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终极追求,从而充分发挥数学课程育人的价值。

以往我们总是由教材、习题出发,先界定学生应该获得的数学知识,从内容出发定目标,现在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那么基于能力素养的目标设定的步骤就应该是从解读课程标准出发,基于教材分解课标,进而研究学生设定目标的三部曲。解读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对课程标准的每一个词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用词要仔细揣摩。“了解、掌握、应用”等词是我们在课程标准中常看到的词,这是由发现、体验到内化的过程。在研究学习目标设定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吃透教材知识点,落实好重点,应用知识不是简单地运用定理去解题,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步步为营的提问中发现这个定理规律总结的妙处,从实质上理解这个知识的原理。这样的目标设定也就让我们从教者对典型习题的挑选慎之又慎,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而研究学生,就是研究学生的具体变化。什么变化呢?那肯定是对所学知识认知过程的转变。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当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且重点思考目标如何生成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点关注的时候。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那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只关注目标达成得如何,更要关注如何达成目标。也就是说,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尽管当前的教学评价,评价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那教学结果的达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学习目标如何陈述

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学习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解决了“是什么?怎么获得?收获什么?”然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引发了学生对……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一些宽泛的表述,作为学科来说比较合适,但是具体到某一课时,这样的育人目标就不够精准了。另外,我们总是在一些目标中发现陈述的主体混乱,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变化。我们一再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是学生,“培养学生”这个行为的主体就有点“目中无人”了。那么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教师的操作显然也会出现主体不明的情况。还有动词的精准性。“了解”“掌握”这样的词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感悟,教师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成了呢?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我们对于司空见惯的学习目标用语应该重新审度,特别是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对于学习目标,更应仔细对照比较课程标准变化,找准重点再揣摩定夺。

由此,谁是我们学习目标的落脚点?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如“通过……方法”就是这个行为的条件,“辨别”“指出区别”就是精准的行为动词。只有“目中有人”,才能使学习目标的指导工作清楚地完成。这样的目标表述精准、有层次,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控课堂,明明白白地走进课堂,明明白白地设计活动,明明白白地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获得。

每一节有效的课都是一个完美的局,学习目标的陈述就是这个局的思维导图,精准叙写建立在对课标、教材、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使教师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课堂,久而久之,教师的专业水准就提高了。教学目标的阐述,对应着学习目标的阐述,这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对应,当明确了学习目标如何阐述之后,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学生能力的养成,这是因为对学习目标的理解,支撑着对学习目标的阐述。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理解,是无法形成目标阐述的。阐述学习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的过程,对于学习品质提升而言,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课堂引路人的我们怎能不在课堂的核心———目标的设计上做好思维?教学立意决定一节课的境界,知识、能力、育人是教学立意的三个层次,学习目标是教学立意的呈现。从目标立意走起,从生本立意走起,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深入领悟课程标准是必修课,从而由传统的关注内容转向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为什么如此安排教学顺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石树伟.数学课堂教学立意的“层次”“关系”及“提升”———由“完全平方公式”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3(1).

[2]杨昌兰.基于素养立意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垂直于弦的直径”(第1课时)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10).

[3]陈坚.数学课的三重立意[J].人民教育,2015(3).

[4]余旭红.由立意谈有效课堂引入的设计原则[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6).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目标素养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