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华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潜能生,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困难,但是客观上数学学习的成绩又不理想。相比较而言,在农村小学中,这类学生数量更多。对于这类学生,如何实现有效转化,值得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认真研究。这个研究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只有有了理论的指导,实践中才不至于走太多的弯路。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有主动建构活动,而要想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必要因素之一就是“学习共同体”。
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两种。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学习共同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团体,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相互影响、促进的人际联系。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学习共同体除师生之外,还包括其他一些课程资源。在学习共同体的视角之下分析小学数学学习潜能生,就可以发现这部分学生过于喜爱玩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无法让自己处于一个完善的学习共同体当中,因此就无法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学习共同体模式下,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潜能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实现有效转化。为此,本文对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及潜能生的转化策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小学潜能生的转化意义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小学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学习与发展,强调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实际活动中,通过经验交流与分享,促使目标达成。尤其是对于潜能生而言,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为这部分学生的有效学习寻找到内在的动力。传统的潜能生转化中,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自身的教学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的、简单的训练,去进行所谓的基础巩固,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反之,有了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指导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这些潜能生认识到,要想让自己的数学学习变得更理想,那就要让自己更多地与同学、老师、教材、资料接触,在这些因素的帮助之下,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
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借助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潜能生进一步形成数学素养。为了进一步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数学教师应当基于数学学科素养,促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意识。在学习共同体理论下,教师可以通过此模式,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潜能生进行有效转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信心,促使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思路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本质上应当是一个融合的过程,而不是强塞的过程。融合追求的是无痕,这也就强调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能与原有的优秀教学传统相脱离,而应当有机融合,有效渗透。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农村小学课堂来说,若想有效实施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师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条件便是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实施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构建学习共同体,良好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问题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促使学生进一步成长。而数学教师的进步则是通过总结教学工作,在不断改进过程中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促进数学课堂的高质量教学,在模拟的学习情境中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三)构建师生共同目标
师生共同目标,可以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处于某一时期的需求,而学习共同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开展,就是这样一种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师生都是其中的角色,通过共同目标的建立,在教学活动中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可以发现,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学习共同体内的多种因素应当综合在一起,不能分割,不能剥离,要努力形成一种合理关系,并且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这样,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小学潜能生的转化策略
面向小学数学潜能生,利用学习共同体理论来进行有效的转化,很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要形成具体的转化策略。既然学习共同体是将促进学生学习的诸多要素综合在一起,那么在探索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小学潜能生的转化策略时,就要想方设法将涉及潜能生学习的人如教师与同学,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另一个要素也就是学习情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等,有機融合到一起。在做到这一点之后,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小学潜能生转化策略,也就呼之欲出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潜能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其成为朋友。对于数学方面的潜能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全面了解潜能生的学习习惯、心理问题等,关注潜能生的心理健康。此外,在建立和谐关系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思维能力会有一定差异,所以要学会因材施教,帮助数学潜能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保证学生书面字迹要清晰,书写要规范,即使在草稿纸上也要把字写清楚、写工整,尤其是小数点、退位点及进位点等要做到位置明确。同时要注意算式的整齐、规矩。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因字迹潦草而出现错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及计算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实现在学习共同体中潜能生的转化,农村教师应当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这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潜能生的转化。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当讲到“平行四边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共同体情境模式,将多种图形进行拟人化,而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降低了知识难度,有利于提升潜能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赏识教育,及时鼓励潜能生,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三)建立师生共同目标,强化潜能生的集体意识
教师和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潜能生的集体意识,注重培养潜能生在集体中个体作用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强化其学习能力。还是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当讲到“克与千克”相关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分给每组不同的教具,如鸡蛋、课本、铅笔等,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的质量进行估算,而后以竞赛比拼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最后,教师对学生小组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游戏化教学方法,培养潜能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增强潜能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潜能生这个群体的存在,重视对这部分群体进行有效的转化,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而在探究转化策略的时候,要借助相关的学习理论,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尤其是这些潜能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潜能,进而实现潜能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海洪.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潜能生的转化策略[J].教书育人,2019(19).
[2]徐静.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及实践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