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版教科书的课堂深度学习研究

2021-07-08 15:58朱丽菊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

朱丽菊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深度学习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焦点。课堂深度学习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是与浅表学习相对应的,具有深刻性的特征。深度学习对教师教授学生的效果提出了更为深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但目的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本文立足于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提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举措,使深度学习贯穿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统编版; 课堂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049-002

小学阶段的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更是重要的奠基时期。因此,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课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的学习开展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1]。深度学习的提出契合了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系列性的知识模块。因此,课堂深度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教师意识到,并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内。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不足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上占据教学主导地位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直接影响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是否能够深层次地进行学习?又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吸收课堂知识?

小学语文课堂仍存在这许多不足: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方法的现象。小学低年级主要教授学生关于语文的基础性知识,如拼音、笔画简洁的汉字,还有朗朗上口儿歌和易于小学生理解的课文。然而,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是从零开始,又是第一次接受系统性的语文学习,再加上儿童的理解能力存在着局限性,认知能力低,因此学习时容易出现厌烦、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外,低年级学生并没有开始养成上课思考、记笔记或者是搜集信息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死板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是否真正地体会到知识点的价值,甚至是对文本中渗透给学生的情感不闻不问。学生死记硬背地将知识记在脑子里,在试卷上得到高分。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第二,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单一且陈旧的现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脑力和智力的发展和思维的开拓。此外,大部分的学生在教室教学的过程中出于被动的位置。“我说你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长时间下来,学生失去了思考的兴趣和热情,在学习上慵懒,在思考上倦怠,在课堂上被动无营养的浅层次的学习。这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举措

(一)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小学生本身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探求欲强的特点,尤其是大部分的低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表达和展现的欲望。然而,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入学不久的学生在口语表达会出现模糊不清、逻辑混乱的情况。因此,为了能够深层次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地发挥低年级学生的优点,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如学生表达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帮助其发挥在“说”方面的能力,加以指导和训练,挖掘在言语表达方面有优势的学生。如在学习汉语拼音“a、o、e、i”时,鼓励平时喜爱说话的学生起来形容这些汉语拼音的外形特点,并针对回答的效果采用“多奖少惩”的原则,鼓励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发挥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起到锻炼胆量的作用。采取这样的方法,教师正确地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足转换为优点。对于不擅长表达的学生,教师鼓励学生在语文“写”这方面的技能加以挖掘和发挥。如在学习《端午粽》这节课时,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别分配“说”“读”和“写”的任务。学生说出对端午节和端午粽子的了解知识的多少;读文章中精彩的语段,如形容粽子的外形的语段,并且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的能力,根据了解到的端午节或者是粽子的故事写一篇小文章。听说读写的练习,每次学生展示结束,教师都要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运用因势导利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并在学生融入课堂之时公正地加以评价,就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语文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在语文课堂进行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亟需注意的一个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的开展,教师应该从一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解课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挖掘课文中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方面。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学生发现即将学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熟悉性,便能引起他们部分的好奇心。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中,这篇课文不仅仅是故事性强,而且,课文中的主角都是小动物,如“大灰狼”“老虎”“狗熊”等,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都有涉及这些动物的故事,如《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等等,教师容易在新课和以往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加深对这些主角的特点的认识,如狐狸是狡猾的,老虎是动物界中具有权威性的等。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

此外,教师自己也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课文的题材、情节和主题蕴含等方面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撰写自己的教案,优化个人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的学习中,古诗的学习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困难是很大的,学生受到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理解领悟能力的限制,对古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想情感无法理解。如果不加以解决,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便无法发挥主体作用,学习陷入被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中,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使用“互联网+教学”的方法,使用PPT展现月亮的图片和古诗阅读的音频,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积极地进行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学习古诗。同时,教师也应适当地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月”这个意象在故事中的代表含义。

(三)回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回顾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举措。回顾式教学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即将学习的新课的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联系已学过的旧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脉络和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如学习古诗《小池》时,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白居易的《池上》这首古诗,对池塘的一些特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如果继续进行讲解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只需教师将两首古诗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式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而不仅仅局限于理解停留在表面。如“术”字和“木”字,学生在书写和识别的时候极容易写错和认错,教师可以帶着学生对文字的起源和释义进行探究。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帮助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又帮助学生培养了探究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得以往单一、灵活性差的陈述式教学被逐出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课堂上存在的以往浅层学习现象,如重知识、轻情感、轻过程方法等现象通过因势导利的教学方法,能够得以改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目的。教师了解并借鉴课堂深度学习的概念和方法,逐渐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地将课堂深度教学从概念变为真正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刚淮.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表征[J]教育与管理,2019(02):25-27

猜你喜欢
统编版小学语文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基于统编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共在理念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悦纳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谈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启示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