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现阶段的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更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上。对于舞蹈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更要培养学生舞蹈编导能力和舞蹈形象思维能力,舞蹈形象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舞蹈编导能力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舞蹈编导教学 舞蹈形象思维 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的种类繁多,表演方式也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在舞蹈教学中,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舞蹈编排经验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话,就会降低舞蹈编导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且难以满足现阶段艺术教育对舞蹈教学的要求。基于此,在舞蹈编导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舞蹈编排理念,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创新舞蹈的表演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舞蹈形象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具备敏锐的感知力
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最基础的要求就是锻炼学生的感知力,对于舞蹈的学习者来说,敏锐的感知力能够充分调动其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有效协调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而提高自身的舞蹈形象思维能力。《雀之灵》在舞蹈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舞蹈案例,这支舞蹈向观众表述了孔雀的习性、动作和举手投足间的美丽,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舞蹈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在对这支舞蹈的编排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深入研究孔雀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思维的敏感度和感知力,经过不断模仿和摸索,再融入自身的舞蹈形象思维,才能将这支舞蹈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二)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
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是有效培养学生舞蹈形象思维的前提,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会影响实际的舞蹈表演效果。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理解能力,才能丰富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进而编排出更具深度和内涵的舞蹈作品。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教师就要将舞蹈“吃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舞蹈要素,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编导课程。[1]
二、舞蹈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艺术作品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舞蹈編导教学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将生活通过艺术性的舞蹈形式展现出来,将人的行为和情感结合音乐进行表露。假如学生编排的舞蹈不能结合生活实际,那就会导致舞蹈作品缺乏真实感和灵气。这就是舞蹈编排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舞蹈形象思维的原因,并且在此过程中,对于舞蹈作品的编排也不能离开感性思维。舞蹈作品的编排不具备语言形式的含蓄与内敛,意在强调直观立体、热情奔放的肢体形式。学生在进行舞蹈作品编排的过程中,舞蹈形象思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舞蹈形象思维会有效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进行积累,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更具个性化特点,达到与众不同。只有对生活有所感悟,才能更好地增强舞蹈形象思维,才会创作出更多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优秀舞蹈作品。[2]
三、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在舞蹈编导教学中,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例如在学生基础训练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对事物和形象的感知力,就需要加强学生在基础训练、艺术鉴赏训练、语言训练三方面的形象思维。另外,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在各项训练活动中的舞蹈形象思维。
(一)在基础训练中培养舞蹈形象思维
舞蹈编导的基础训练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基本功,这是学生刚接触舞蹈编导课程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学生必然要熟练掌握的部分。在实际的舞蹈编导基础训练过程中,因为学生缺少对舞蹈动作正确的理解,所以经常会出现学生舞蹈动作不规范、不正确的情况。基于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和监管,对于基础训练中的手位方式、站立方式等需要严格管理和指导,确保学生的每一项基础动作都能做到位,做规范。为有效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教师可以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添加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情景,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拓展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能力。
(二)在艺术鉴赏训练中培养舞蹈形象思维
在舞蹈编导的基础训练中,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舞蹈形象思维的基础,需要对整个光线强度和整体构图等进行科学的调整和搭配,所以摄影艺术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更好地开展舞蹈视觉艺术,将舞蹈与摄影艺术有效结合。另外,在舞蹈作品编排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对舞蹈形象进行思维联想和想象,在诸多优质的舞蹈作品编排中,各个环节的展示都源于舞蹈和舞台的创新结合,目的是更好地展现独特的艺术特点,将其魅力完全地展示出来,进而利用形象思维产生更强烈的渲染力和感染力,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三)加强语言能力训练
作为一名舞蹈编导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所以语言能力要进行单独的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养成良好的形象思维。在训练的时候,可以拟定一个特殊的情境,比如一段情感交流、职场交流或者家庭交流等,通过营造这种特殊的氛围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利用语言以及动作来抒发真实的情感,也可以使用一些道具来帮助学生表达,最终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
(四)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施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施越来越多地融入高校教学当中来,舞蹈编导教学是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施较多的专业课程,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施中先进的影音和音乐播放设备能帮助学生提高舞蹈形象思维。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教师可以通过PPT将舞蹈编导的发展历史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根源上了解舞蹈编导,了解在不同时期舞蹈编导的不同演绎形式和演变过程,掌握不同舞蹈编导的时代特征,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舞蹈形象思维带到舞蹈编导中。[3]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的舞蹈编导教学中,不同种类的舞蹈都有各自的特点,展现的舞蹈形象思维也不相同,并且每位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也不同,对于同一种类的舞蹈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所以,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活动方式和思维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充分的包容和理解,并给学生在舞蹈作品编排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对同一种类舞蹈产生不同理解的时候,教师不要压抑学生的个性,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编排和演绎舞蹈,让学生表演的舞蹈各具特色,也更具舞蹈形象思维,要引导学生多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在舞蹈中融入美好和谐的情感,让自己编排的舞蹈更具有创造性特征,进而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让学生在自由和被尊重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舞蹈,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
(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在高校的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響学生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效果。因此,教师的工作态度、思想能力和教学水平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舞蹈形象思维培养的质量。同时,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深度,具有扎实的高校舞蹈编导专业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舞蹈形象思维,才能轻松把握高校舞蹈编导教学教材,深入剖析教材所要传达的思维广度。另外,教师在自身知识储备达标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理论来充实自己,学校也可以经常聘请一些专业的舞蹈演员和讲师来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多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舞蹈编导教学水平,这样才能跟上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舞蹈编导教学的脚步。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教学的课堂氛围也十分重要,课堂艺术气息越浓、活跃度越高,培养学生舞蹈形象思维的质量就越高,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基于以上几点,教师既要完成高校舞蹈编导教学知识的传播,又要达到培养学生舞蹈形象思维的教学要求,所以,高校舞蹈编导教师要德才兼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的舞蹈编导教学要积极响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在夯实舞蹈编导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向观众展现富有生命张力和渲染力的舞蹈作品,进而促进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0):215-216.
[2]朱海洋.舞蹈编导教学中注重培养舞蹈形象思维的研究[J].艺术教育,2019(04):91-92.
[3]蓝文.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研究[J]. 卷宗,2019, 009(019):257.
(作者简介:王盼盼,女,硕士研究生,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