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晨,徐茜
(1无锡太湖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基础医学教研室,无锡,214100;2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与其它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一门前沿学科,是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属于必修课,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内容抽象,微观,繁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2-3],学生普遍反映枯燥且晦涩难懂,多数是一知半解,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弄不明白的问题,甚至干脆放弃主动学习,为应付考试而选择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考试通过率不高,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通常是通过期末考试来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能力高低的判断标准,未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也被称为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al evaluation)或过程性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是与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或结果评价(outcome evaluation)所不同的一种评价方式[4-5]。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学而进行的评价,强调信息的及时反馈,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生的模式,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对每位学生进行传统的单纯线下考试测评的评价工作较为困难,评价学生多,作业次数多,评价任务重,亟待利用线上信息化的技术采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解决目前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将清华大学自主打造的“雨课堂”应用软件应用于形成性评价中,设计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为今后运用“雨课堂”进行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形成性评价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经验。
以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52人,对照组50人,年龄20~22岁,2组学生均是通过同样的方式录取,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方面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授课教师使用同一教学大纲授课,主要集中在教学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其中理论课24学时。
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以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理论考试。
3.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考核体系,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利用线上教学工具“雨课堂”,实现对学生动态学习数据(课前-课上-课后)的收集分析,帮助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2.1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结合本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构建该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考核和期末笔试成绩,两部分成绩均为百分制(形成性评价考核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构建的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评价系统包含卷面考核(终结性评价)和平时考核(形成性评价)两部分。
(1)平时考察和课堂参与情况:权重0.05,占分数5分。包括考勤和师生互动两部分。
考勤是必要的考核项目,可通过分数约束帮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此部分权重0.02,占分数2分,缺勤1次扣0.02分,以2分扣完为止。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性,教师在上课期间,通过“雨课堂”的弹幕功能,积极引导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参加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对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一次0.5~1.0的计分。此部分权重0.03,占分数3分。
(2)基于“雨课堂”对学生进行平时成绩的形成性评价:权重0.10,占分数10分。学生的课前预习测试、课后测试以及阶段性测评均可以通过“雨课堂”来实现,教师将课前预习的PPT上传至“雨课堂”,同时出预习测试题,针对每次课的重点内容编撰课后复习题,上传至“雨课堂”。在学期期间开展2~3次阶段性测验,定时发布,限定时间完成,学生提交答案后即可看到成绩,可以通过“雨课堂”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更好调整教学。每次的测试题题目控制在10~15题,题量不宜过多。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
(3)文献查阅:权重0.05,占分数5分。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用文献数据库(以中文为主)查阅、下载文献,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探讨研究进展,将查阅的文献总结成PPT,展示结束后教师点评补充提问。
(4)组织学与胚胎学思维导图的制作:权重0.1,占分数10分。学生制作一套(组织学1份,胚胎学1份)有自主版权的中文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思维导图(纸质版),体现整本书中各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组织器官,而不局限于某一细胞或分子、某一章节——研究组织及各器官的功能以及个体发生的角度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时向学生介绍这种便捷有效的学习方法,便于他们在学习其它医学课程中有效应用。引入思维导图这一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通过知识导图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降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难度,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
(5)笔试:权重0.7,占分数70分。期末考试仍在考核中占重要作用,考试内容涉及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讲授知识的各个方面,考点知识均匀分布,试卷考核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按评分标准流水批阅。本研究设计的具体形成性评价指标及权重见表1。
表1 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评价体系Tab. 1 Evaluation system in medic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course
3.2.2 形成性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实施
教研室组织所有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告知教师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案,制成形成性评价表。向学生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成绩构成,引起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每个环节的重视。参照表1制备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课实施具体分为3个环节: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总结反馈(图1)。
图1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案Fig. 1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设计调查问卷,在实验组学生中开展教师授课满意度调查[6-7]。掌握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情况。本项目拟采用自编问卷“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在国内外学者关于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基础上,针对本校学生的情况自行编制的。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以及每周花费的学习时间。第二部分是针对课程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计分,“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同意,“3”表示一般,“2”表示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8]。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体学生,采用不记名问卷。为了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对问卷结果进行信度分析,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即问卷结果较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后,再进行正式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满意度情况。
评价两种考核评价方式学习成绩的构成比上是否存在差别,对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学生及格率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的学生及格率进行比较。评价两种考核方式平均成绩,包括总的平均成绩、1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平均成绩、期末笔试考核的平均成绩。笔试试卷质量采用欧玛试卷分析系统对试卷难度系数(P)、试卷区分度(D)、试卷信度(α)、效度(R)进行评定[9]。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8.0作图软件进行作图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学生笔试试卷质量采用欧玛试卷分析系统对试卷难度系数(P)、试卷区分度(D)、试卷信度(α)、效度(R)分别为0.65、0.37、0.87、0.41。试题难度略高,试题区分度较好,可体现出不同档次学生对试题的掌握程度,试卷信度良好,提示试卷检测结果可靠;效度较好,说明试题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符合程度好。两组学生的成绩Q-Q图显示,两组成绩呈正态性分布(图2)。
评价两种考核评价方式学习成绩的构成比上是否存在差别,对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学生及格率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的学生及格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及格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80分以上学生所占比例(80.8%)明显高于对照组(55.0%)(P<0.01),实验组成绩较优(表2和图3)。
图2 对照组和实验组成绩Q-Q图(A,对照组;B,实验组)Fig. 2 Q-Q chart of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 control group;B, experimental group)
表2 两种考核方式最终成绩频数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final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图3 对照组和实验组成绩分布图Fig. 3 Pie char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cores in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对照组采取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作为最后成绩,实验组期末笔试成绩占70%,形成性评价过程占30%,实验组最终期末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表3)。
表3 两种考核方式平均成绩的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points)
表3 两种考核方式平均成绩的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points)
组 别 形成性评价成绩 期末笔试成绩 t值 P值 最后成绩 t值 P值对照组 — 79.56±11.08 2.339 0.022 79.56±11.08 3.277 0.001实验组 88.46±6.79 84.15±8.53 85.51±6.87
通过考试后,将学生集中,对实验组52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份,有效回收率为98.1%。调查结果表明(表4、图4),96.2%的学生认为形成性提升了学习能力,超过90%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促进了学习,提升实验素养,而且只有1名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增加的学习负担,其他学生都没有此反应。96.1%的学生赞成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
表4 实验组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调查Tab. 4 Satisfaction survey of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图4 实验组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调查Likert等级分布Fig. 4 Likert rank distribution of satisfaction levels of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对教师如何实施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10]。目前传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常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般只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涉及较少,更不用说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评价。考试方法单一,仅仅是靠闭卷的考试,学生死记硬背太多,理解和应用内容几乎没有;题型以客观题为主,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少或者没有,主观题所占分值偏少,而且仅用单次的成绩(期末考试)来评估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的效率、效果都会有较大帮助,但是终结性考试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全过程评价的效果,评价者根据所制定的评价计划,根据课时安排,针对学生进行多次、动态、及时的评价,积极掌握学生的学生动态和效果,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做到实时发现,实时解决,最后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对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11-12]。
本研究将目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调整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考核方式,旨在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效果。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学的研究不少,研究覆盖了医学专业的各个学科,包括临床课程的教学以及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宫月荣等[13]探讨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特点,分析了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推广的意义,发现形成性评价可以适应临床医学的教学实际特点,综合、具体地对每个医学生进行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舒方义等[14]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发现实验组的系统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形成性评价可以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李晓峰等[15]在儿科实习教学中开展了形成性评价,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增强临床应用能力,值得推广。但是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发现,它们重点均是对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对比开展形成性评价后学生的成绩,具体形成性评价的体系构建办法介绍得不够详细。文献中并没有详细的课程评价指标,没有向读者介绍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形式以及所占权重与考核的办法,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不强,作为教师,无法参考其研究方法和结果开展评价工作。而本研究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为例,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施前,组织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结合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以及组织学与胚胎学在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评价体系,对于每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做了明确的规定。体系中不但对评价学生的各个能力作了界定,而且详细规范了评价形式与内容,评价体系中对评价的形式作了明确规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等方面的考察都有所覆盖。通过评价的考核体系,可以从多角度、所方面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MOOC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智慧教学新工具,能将信息技术融入微信,建立师生沟通桥梁。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及时贫家,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多次评价、出卷,批改的工作自然变得较为繁重,“雨课堂”可以实现线上的预习测评、课后测评、阶段性测试,进行多次评价,将“雨课堂”作为同步反馈形成性评价的工具,采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只需查看“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记录,可以便捷地完成成绩的记录与分析,使得教师从繁重的出卷、批改工作之中解放出来,形成性评价的效果也显示得更为客观,这体现了“雨课堂”的优势,其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便于教师实时检测教学效果。但是,基于“雨课堂”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形成性评价体系还存在需完善之处,应用“雨课堂”进行的评价试题类型局限,主要局限于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与这些类型的题有固定答案,线上批改较为方便,今后应增加简单题与问答题的数量,帮助老师准确地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帮助教师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
思维导图也是本次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亮点。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较抽象,而且涵盖众多知识点,由于其他多学科交叉,需要在错综复杂中系统地梳理知识,思维导图应运而生[16-17]。相关文献也有将思维导图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发现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8]。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建立在整体水平上的一门学科。将整本书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出来是大多数科目做不到的,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整本书的思维导图是将组织学与胚胎学所学到的所有章节的内容,通过人体的系统和个体发生这两条主线串联起来,什么时候这个框架搭起来了,这门课也就学通了。组织学与胚胎学完之后,可以用组织学和胚胎学的两张思维导图把所有学过的知识整合起来,这样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整体观马上就构建起来了。另外,学生梳理完思路马上清晰了,认真完成思维导图,不仅复习考试容易了,而且这门课也就学通了。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就不会感到学完了整本书,不知道学了什么内容,不会存在“一锅粥”的现象。本研究在形成性评级中引入思维导图,所占权重为0.1,占10分,足够应引起学生的重视。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业反馈来看到,学生的作业做得很认真,对所学的内容提炼主题、次要主题和各部分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准确,能梳理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片段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处理,思维导图制作较精美,达到了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本次在开展的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制定了详细而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供后续开展教学。同时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满意度,在学生中反响较好。采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工作,结合“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法,教师只需将准备好的题目上传即可实现及时自动阅卷,分析错题情况,节约教师时间,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方便,合理,值得后续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