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洋,颜丽芳,邓艳琼,陈海燕
(1.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2.清远市人民医院ICU二区,广东 清远 511500;3.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档案室,广东 清远 511800)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综合性[1]。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对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2]。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3]。本研究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利用3D移动交互、情景仿真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把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与模拟病房相结合创造教、学环境,构建基于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素质大幅提升。
选择本校护理专业2016、20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2016级为对照组,共271人,男生31人,女生240人,年龄为18~22(18.36±0.65)岁;2017级为实验组,共266人,男生24人,女生242人,年龄为18~22(19.20±0.58)岁。两组学生均为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三年制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基础课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由同一组教师任教。
急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核心课,安排在第四个学期,共32个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按照章节内容理论和操作分开教学,其中理论18学时,以课堂讲授为主;操作14学时,以老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为主。实验组采用基于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的混合式教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理、虚、实一体的多维课堂。
1.2.1 实验组教学
1.2.1 .1课前导学
课前,教师利用课程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发布相关学习任务,同时发放思维导图、教学课件、操作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熟悉教学内容和操作流程完成学习任务[4]。教师通过问卷星发布课前小测,学生完成课前小测,系统自动分析学生成绩,聚焦教学重点、难点。
1.2.1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分过程为课前准备、任务引入、任务分析、虚拟仿真、实训练习、总结评价六个环节[5]。课前准备,上课前10分钟,学生进入实训室前,按照护士仪表要求,整理好着装。学生进入实训室,根据本次任务,整理实训环境。任务引入,教师根据导学病例设置任务,学生根据病例,扮演护士与病人,再现真实情境。任务分析,每个学习小组学生代表分享课前探索所学,学生互评,然后教师总结与分析任务[6]。虚拟仿真,在熟悉操作流程后,学生可根据任务在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练习操作,学生可多次练习。通过模拟情景仿真练习,让学生明流程,知细节,破解教学难点。同时可通过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完成课中考核,系统自动记录并分析考核结果。学生根据自我考核情况,有针对性地突破重点、难点。训练练习,学生在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考核通过后,进入实训练习,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教师对学生操作错误的环节现场指导。整个过程,按照医院要求,实施6S管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7]。总结评价,学生点评总结操作心得,针对学生疑惑的地方,结合学生操作过程考核情况,教师总结,并邀请临床一线的护士在线点评,解惑答疑。
1.2.1 .3课后拓展
教师在课后通过问卷星发布相应的课后小测,学生完成小测,系统自动分析成绩。根据本次课程学习过程中重难点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对部分学习内容再次进行学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1.3.1 理论考试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教考分离,同一考试时间,相同评分标准。采用护士资格考试模式进行机考,从试题库随机抽取100道选择题,全部为单选,考试满分100分。两组学生授课教师、试题难度、阅卷监考等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3.2 实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选项为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发放问卷266份,均有效收回。
1.3.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a=0.05。
表1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表2 实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n=266(%)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理论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以任务引领和与自主学习相结合[8],充分利用3D移动交互、情景仿真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把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与模拟病房相结合,形成虚、实职业教学环境。将某些看不见、老师难说清、学生难理解的环节变成情景化、程序化、可视化,真实直观[9]。智能训练系统+角色扮演,既练操作流程,又练人文沟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同伴学习评价系统支持下,同学之间结伴互助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智能训练系统自动识别操作错误,对学生实时纠错指导,并形成分析报告提交给老师,在教学中实现了自动反馈纠错,也能发现每个同学的不足之处,利于个性化的指导。
在急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为避免侵入性操作存在的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的困扰,越来越多地将信息技术、高仿真模型、标准化病人等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以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难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0]。基于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的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课前探索、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课前带着目标尝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任务在虚拟医院环境中运用进阶式技能训练模式完成操作,虚拟在线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流程,教会“大脑”操作;虚实结合技能训练,教会“手”操作;基于实体及情境的技能训练,教会综合操作[11]。虚拟医院环境,贴近临床实际,有利于学生树立护士角色。在虚实结合智能训练系统上练习,每个操作细节及步骤都清晰,系统判断对错,将重点、难点一一突破。
通过调查实验组266名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95.76%的同学认为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98.50%的同学认为有利于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基于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的混合式教学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虚拟仿真智能训练系统、网络课程平台、手机APP、三维情景空间、虚拟自主学习等多种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全过程的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临床胜任力等进行精细的形成性评价报告,便于学生微循环改进,实现个性化教学,个性化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掌握院内、外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护知识、救护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实践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适应临床急救护理工作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12]。